铜冶炼龙头估值困局与破局:江西铜业、铜陵有色谁更值得布局?

用户头像
星枢众贤集
 · 湖北  

有色金属投资圈,“铜冶炼企业到底怎么估值”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话题。有朋友曾问:“铜陵有色该给多少估值?”不少人习惯用同业对标法——比如对标江西铜业,但尴尬的是,江西铜业的PE、PB反而比铜陵有色更低。这并非个例,而是整个铜冶炼行业的估值通病:传统模型套不住全产业链龙头,简单对标甚至会造成“价值低估”。
今天我们就从“估值逻辑重构”“企业价值拆解”“实操工具落地”三个维度,深度剖析江西铜业(下称“江铜”)与铜陵有色这两大龙头的投资价值,带你看清铜冶炼赛道的“隐藏红利”。
一、估值破局:传统方法失效,“分部估值法”才是关键
为什么铜冶炼龙头的估值会陷入混乱?核心原因是“业务属性混杂”——它们不只是“炼铜的”,而是集采选、冶炼、加工、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巨头,不同业务的盈利逻辑、风险特征天差地别,用单一PE/PB估值,无异于“用一把尺子量所有家具”。
真正有效的估值方法,是“分部拆解、分类定价”,把两家公司的核心业务拆成三部分,各自匹配对应的估值逻辑:
1. 采选环节:“资源锚”的价值,被市场低估了
采选业务的本质是“卖资源”,盈利直接挂钩铜价,具有周期性强、风险高的特点(比如印尼格拉斯伯格矿事故曾引发铜价暴涨,但矿企股价反而暴跌)。按行业惯例,采矿业通常给较低PE(一般10-15倍),但关键问题是——当前江铜、铜陵有色的矿产资源估值,连这个“低标准”都没达到。
从数据看,江铜是国内铜矿资源储备最多的企业,自有矿山铜产量占比超30%,且母公司还有矿产注入预期;铜陵有色虽自有矿山占比略低(约15%),但通过海外合作(如秘鲁铜矿)持续补充资源。对比黄金行业,中金黄金能对标山东黄金估值,而铜冶炼龙头的采选业务,却因“被归入冶炼板块”而被市场忽视——要知道,在铜价相对稳定的背景下,自有矿山就是“成本护城河”,这部分价值理应被重新定价。
2. 冶炼环节:不止赚加工费,“提取红利”才是估值盲区
市场对冶炼环节的最大误解是“只赚加工费”,但事实是,头部企业的冶炼收益早已升级为“三驾马车”:加工费+回收率差异收益+副产品利润。这也是江铜、铜陵有色能在“短单加工费为负”的情况下,仍能盈利的核心原因。
加工费:长单加工费虽低,但在“反内卷”政策下(《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要求行业整合),中小冶炼厂退出后,龙头的长单定价权会增强,未来加工费有望企稳;
回收率差异:铜精矿计价回收率通常是96.5%,江铜通过工艺改进能做到98.5%,单吨铜可多赚1500元以上;铜陵有色的贵金属回收率超99%,比行业计价标准(90%)高出近10个百分点,在黄金、白银大牛市中,这部分利润相当可观;
副产品利润:冶炼1吨铜会副产3.5-4吨硫酸,单吨硫酸利润约400元,仅此一项就能覆盖近70%的冶炼成本;更关键的是稀散金属提取——铜冶炼是金属铼(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的主要来源,江铜、铜陵有色的稀散金属提取技术世界领先,这是“能掐美国脖子”的核心竞争力,却至今未被市场赋予估值(对比稀土行业估值,这部分存在巨大补涨空间)。
3. 加工环节:“高科技属性”拆分,估值差在这里拉开
加工环节不能一概而论,需拆成“传统加工”和“深加工”:
传统加工(如普通铜板、铜线):竞争激烈,可按传统制造业给15-20倍PE,江铜、铜陵有色在这部分的规模优势明显,成本比中小厂低10%-15%;
深加工(如光伏银浆替代铜材、固态电池铜箔、PCB高频铜箔):这是“高科技赛道”,光伏、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对高端铜材的需求爆发,江铜的电池铜箔产能已突破5万吨,铜陵有色在PCB铜箔领域与华为、中兴有深度合作,这部分业务理应对标高科技企业(30-40倍PE),但当前估值仍被“传统加工”拖累。
二、企业对比:江铜“资源为王”,铜陵有色“深加工突围”
同样是全产业链龙头,江铜与铜陵有色的核心优势差异明显,投资逻辑也各有侧重:
1. 江西铜业:“资源+规模”双护城河,周期抗性更强
江铜的核心竞争力在“上游”:
资源储备:国内铜矿储量第一,自有矿山铜产量约20万吨/年,海外布局(如阿富汗艾娜克铜矿)虽有风险,但长期看能对冲铜精矿供应压力;
规模效应:铜冶炼产能超150万吨/年,是国内最大的铜冶炼企业,单吨冶炼成本比行业平均低200-300元,在加工费低迷时,成本优势就是“生存线”;
估值锚点:用“市赚率”(PR=PB/ROE²/100)测算,去年4月江铜H股最低跌到0.44PB,TTM ROE 9.58%,对应市赚率0.48PR(相当于5折),是典型的“低估机会”;当前江铜H股PB约0.81倍,ROE 9.59%,市赚率0.88PR,接近H股0.8PR的传统卖出阈值,但在低利率环境下,合理估值可上移至0.9-1.2PR,仍有一定空间。
2. 铜陵有色:“深加工+稀散金属”破局,成长属性更突出
铜陵有色的优势在“中游增值”:
深加工布局:电池铜箔、PCB铜箔产能快速扩张,其中高纯度电子铜箔已用于宁德时代比亚迪的固态电池试点项目,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这部分业务增速会远超传统业务;
稀散金属优势:是国内最大的铼提取企业,年提取量超5吨,占全球产量的10%以上,铼价从2023年的2000元/克涨至当前3500元/克,这部分利润还未完全体现在财报中;
估值潜力:当前铜陵有色PE约18倍,PB约1.2倍,看似比江铜高,但如果拆分业务,其深加工+稀散金属业务的估值占比不足20%,若市场认可其“高科技属性”,估值存在重构可能。
三、行业红利:反内卷+能源转型,龙头能穿越周期吗?
判断江铜、铜陵有色的长期价值,不能只看企业本身,还要看行业趋势是否“站在风口上”。当前有两大红利支撑铜冶炼龙头:
1. 反内卷政策落地,行业格局优化
铜冶炼业的“反内卷”不是“一阵风”,而是有政策+利益驱动:
政策层面:《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明确要求“控制冶炼总产能,淘汰中小落后产能”,2024年已有10余家中小冶炼厂因成本过高退出,龙头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利益层面:江铜、铜陵有色均为国企,此前因内卷导致利润下滑,甚至需要政府补贴,而“去弱留强”后,国企利润修复能直接改善地方财政,政策执行力会更强;
关键突破点:长单加工费有望设立“下限”,江铜、铜陵有色与必和必拓力拓等矿企签订的长单,未来可能约定“加工费不低于每吨50美元”,这将彻底改变“加工费为负”的困境。
2. 能源转型+AI革命,铜需求长期增长
铜不是“普通金属”,而是“能源金属”:
需求端:光伏电站每GW需铜500吨,风电每GW需铜300吨,新能源汽车用铜量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AI数据中心的服务器用铜量比普通服务器高30%;据IEA预测,2030年全球铜需求将达4000万吨,较2023年增长30%;
供给端:全球新增铜矿项目有限,2023-2030年全球铜矿产量年均增速仅2%,远低于需求增速,铜价虽不会像黄金、白银那样暴涨,但长期会“稳中有涨”,这为冶炼龙头提供了稳定的盈利基础。
四、结论:谁更值得投?两类投资者的选择逻辑
最后,我们不用“非此即彼”的思维,而是根据投资需求给出建议:
保守型投资者:优先选江西铜业(尤其是H股)。江铜的资源储备和规模效应,能在铜价波动时提供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当前市赚率接近合理区间下限,适合“低吸长持”,赚取估值修复+业绩增长的收益;
成长型投资者:可关注铜陵有色。其深加工业务与新能源、AI赛道深度绑定,稀散金属业务是“隐藏彩蛋”,若未来这两部分业务放量,估值可能迎来“戴维斯双击”,但需承受更高的短期波动;
风险提示:需警惕铜矿价格超预期上涨(挤压冶炼利润)、海外矿山政策风险(如秘鲁、智利矿企国有化),以及深加工领域的技术迭代风险(如铝替代铜的技术突破)。
铜是“唯一兼具资源属性与科技属性的金属”,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打通全产业链的龙头企业,终将摆脱“低估值陷阱”。无论是江铜的“资源护城河”,还是铜陵有色的“高科技突围”,核心都是“买价值,而非买标签”——看懂业务拆解,才能抓住铜冶炼赛道的长期机会。

文末必须特别致谢@赢在金银@ericwarn丁宁 老师。本文的许多思路均受益于他们的原创分析——正是他们对“分部估值法”的独到解读、对市赚率工具的实操应用,为整篇文章提供了关键灵感与框架支撑。
在此由衷感谢@赢在金银@ericwarn丁宁 老师的知识分享,也祝愿他在未来的投资道路上顺风顺水,持仓长虹,收获更多优质标的与丰厚收益!

#江西铜业# #铜陵有色#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A股9月收官!创业板创近三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