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30 日,荷兰政府以 “国家安全” 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全球资产及知识产权,冻结期长达一年。作为全球功率分立器件第三、中国市场第一的龙头企业,安世在车规级 MOSFET、二极管领域市占率约 10%,汽车电子收入占比超 63%。此次冻结直接导致其车规级 IGBT/MOSFET 产能调配停滞,更让原计划 2025 年量产的 1200V SiC 模块搁置。
值得注意的是,安世原本供应特斯拉 Model 3/Y 主驱 IGBT 模块的 30% 用量,且与多家国际车企存在深度合作。供应链不确定性已引发客户信任危机,国内整车厂及 Tier 1 供应商正加速寻找替代方案。
1. 绑定头部车企,订单增量明确
公司已通过特斯拉验证,2025 年 Q2 起为 Model 3/Y 供应主驱 IGBT 模块,年订单额超 5 亿元,恰好承接安世留下的特斯拉份额。针对比亚迪 40 亿元的车规 IGBT 年采购量,士兰微当前份额 8%,目标提升至 15%,有望新增 6 亿元收入。
2. 产能储备充足,保障交付能力
5、6、8、12 吋芯片生产线均满负荷运转,成都封装基地也实现满产。更关键的是,子公司士兰明镓已具备月产 0.9 万片 SiC MOSFET 芯片的能力,基于 Ⅱ 代芯片的电动车驱动模块已批量供货,Ⅳ 代产品正在客户端验证,2025 年即可量产 —— 完美对接安世停滞的 SiC 模块需求。厦门 8 英寸 SiC 产线预计年底通线,未来产能规模可达 3.5 万片 / 月,进一步夯实供给能力。
1. SiC 业务高增,契合高端需求
公司车规级 SiC MOSFET 和高端 IGBT 模块已进入主流车厂验证阶段,2024 年 SiC 销售额同比暴涨超 100%。当前新能源汽车 800V 高压平台渗透率已突破 35%,光储充市场对高效功率器件需求旺盛,而华润微的产品结构恰好与安世侧重的传统硅基器件形成差异,得以在增量市场快速突围。
2. 业务结构优化,替代空间打开
泛新能源领域收入占比已升至 44%,成为第一大应用支柱。凭借国际领先的 BCD 工艺和 ASIL D 认证,公司已实现对三菱半导体的部分替代,叠加安世退出后的市场空白,有望加速切入头部车企供应链。
1. 替代逻辑再强化
此次事件凸显半导体供应链地缘风险,下游企业对国产化的需求空前迫切。2025 年国内车规级 IGBT 国产化率已突破 50%,而功率半导体整体市场规模将达 600 亿元,士兰微、华润微作为龙头直接受益于替代浪潮。国家大基金二期已注资超 200 亿元支持功率半导体产业,进一步夯实成长基础。
2. 政策环境添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