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做一个开心的陶朱公
 · 河南  

《政务领域人工智能大模型部署应用指引》由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25年10月10日联合印发。该文件是我国首个面向政务领域大模型应用的专项政策,明确提出以“集约发展、规范应用、安全稳妥”为原则,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政务服务、社会治理、机关办公、辅助决策等场景深度融合,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系统性操作框架。
恒为科技:国产算力生态核心受益者
1. 技术适配性与场景落地优势
恒为科技作为国产智算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其全栈布局的AI算力产品(如AS6512静音液冷AI一体机、AS9000正交架构超节点)深度适配DeepSeek、Qwen等主流大模型,且已在金融、能源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政策中“一地建设、多地复用”的集约化部署模式(如地市及县级单位原则上复用上级算力资源)将直接利好其基于国产TPU和GPU的超算集群解决方案,尤其在“东数西算”国家工程中可能承担区域智算中心建设任务。
2. 行业标准与生态协同红利
恒为科技作为《大规模智算集群服务 部署交付》行业标准的参编单位,其技术方案可能成为政务大模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参照。此外,公司与华为合作在前海设立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并布局光伏清扫机器人等垂直场景,与政策中“鼓励探索政务智能体、具身智能等创新应用”的导向高度契合。
3. 资本运作与业务延伸
2025年9月,恒为科技公告拟收购数珩科技75%股权,后者专注于企业级AI应用解决方案。这一动作可视为其从硬件供应商向“算力+应用”综合服务商转型的关键一步,有助于在政务领域拓展智能公文处理、政策智能匹配等场景,形成“底层算力-中层模型-上层应用”的全链条服务能力。
铜牛信息:国资云与区域算力枢纽的双重机遇
1. 区域政务云市场的先发优势
铜牛信息作为北京市国资委下属企业,其自有数据中心(如北京天坛、建国门基地)和政务云平台已服务国家信息中心、北京市网信办等机构。政策要求“有条件的省级部门统一部署智能算力资源”,而铜牛信息正在筹建的“方恒科技超算与金融云计算基地”(规划新增6000个机柜)将显著提升其在京津冀地区的算力供给能力,预计2026年投产后可承接省级政务大模型的集约化部署需求。
2. 国产化与数据安全的合规红利
政策明确要求政务大模型“严格落实保密要求”“防范敏感数据泄露”,而铜牛信息的国资背景和通过ISO27001认证的信息安全体系,使其在承接涉及国家安全的政务项目时具备天然优势。2025年2月调研显示,公司已在通用算力平台部署DeepSeek-R1模型,并计划基于国资云平台验证国产算力适配性,为国资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政策驱动的核心逻辑与行业趋势
1. 算力基础设施的集中化与国产化
政策强调“依托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统筹布局”,并明确“入围政务智算中心需满足自主可控要求”。这意味着恒为科技的国产TPU超节点、铜牛信息的国资云平台将在政务市场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而依赖进口GPU的企业可能面临准入壁垒。
2. 场景落地的标准化与可复制性
文件列举的13个典型应用场景(如智能导办、政策智能匹配、灾害预警)均要求“一地建设、多地复用”,这将加速头部企业的案例库建设。例如,恒为科技在金融领域的智能决策一体机经验,可能快速迁移至政务经济运行监测场景;铜牛信息在天津自贸区的数据资产咨询服务模式,可复制到其他区域的公共数据开发项目。
3. 安全与伦理的合规性重构
政策要求构建“全周期管理体系”,包括数据分类分级治理、模型“幻觉”风险防范、内容实时风控等。这将推动政务AI服务商在技术栈中嵌入安全模块,如恒为科技的液冷服务器需强化数据加密功能,铜牛信息的国资云需完善多模型交叉核验机制,短期内可能增加研发投入,但长期将形成技术护城河。
《指引》的发布标志着政务AI从试点探索转向规模化落地阶段,恒为科技和铜牛信息分别作为国产算力生态核心企业和区域国资云龙头,将在政策红利中占据关键位置。恒为科技更受益于全国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标准话语权,而铜牛信息的机会集中在京津冀区域政务云市场和国产化替代进程。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两类信号:一是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的智算中心建设协议,二是基于政策场景的AI应用产品商业化进展。$恒为科技(SH603496)$ $中晶科技(SZ003026)$ $铜牛信息(SZ300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