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稳定币概念股继续异动,维持资金流入,近期香港《稳定币条例》(2025年8月1日生效)及上海国资入局稳定币的动作,正推动金融IT企业成为稳定币生态的核心基础设施提供者。相关金融IT企业公司通过技术输出切入发行、支付清算、监管合规三大环节,且因系统建设需在牌照发放前完成,其业绩兑现周期明显领先于其他环节。以下是主要上市公司的机会分析及逻辑链条:
1、发行环节
核心需求:银行或持牌机构需资产托管、审计合规、代币发行系统。
技术难点:储备资产隔离、实时审计、智能合约开发。
代表企业:法本信息为海外客户开发稳定币交易系统,支持智能合约编写和跨境支付优化,将交易时效从3天缩短至90秒;长亮科技提供稳定币发行全场景解决方案,覆盖代币资产管理和监管报送。
2、支付清算环节
核心需求:对接交易所、银行、商户的实时清算系统,支持跨境多币种结算。
技术壁垒:高并发处理、低延迟交易、数字货币桥接。
代表企业:恒生电子(600570)子公司恒云科技是香港首批虚拟资产交易系统供应商,确保交易流畅性与数据实时性;长亮参与香港数字人民币桥(mBridge)项目,支持跨境汇款和清算对账。
3、监管合规环节
核心需求:满足AML(反洗钱)、KYC(了解你的客户)、链上资产透明化。
政策适配:香港《稳定币条例》要求储备资产隔离和实时报送。
代表企业:法本信息通过联盟链与差分隐私技术提升合规性;恒生电子的智能合约审计系统获香港金管局认证。
香港先发优势:子公司恒云科技已为多家金融机构提供虚拟资产交易系统,完成与交易所的安全对接。
蚂蚁集团协同:蚂蚁国际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后,恒生作为其长期技术合作伙伴(持股20.72%),有望承接系统开发订单。
技术储备:LightGPT金融大模型支持80+场景,为稳定币风控提供底层支持。
风险提示:当前相关业务对营收贡献较小,且面临腾讯云、金证股份等竞争。
明确业务落地:为海外客户开发稳定币交易系统,应用于跨境支付场景,降低30%支付成本。
头部合作网络:参与蚂蚁国际与德意志银行的稳定币解决方案,并协同京东科技测试稳定币沙盒。
政策适配能力:技术满足《稳定币条例》的储备资产隔离要求,受益于香港合规化进程。
股东与场景优势:蚂蚁集团(上海云鑫)为第二大股东,依托“完美校园”APP覆盖1.2亿用户,校园支付年交易规模超80亿元。
数字人民币经验迁移:已为40所院校建设数字人民币系统,相关营收增长58%,经验可直接复用至稳定币场景。
政策催化:上海国资委推动稳定币与RWA(现实资产代币化)融合,公司或成为校园稳定币首期试点承接方。
跨境支付基建:中标泰国汇商银行4960万美元核心系统项目,打破欧美垄断,服务东南亚数十家金融机构。
稳定币全链条能力:具备发行、运营、监管全环节技术,与渣打银行(香港稳定币沙盒方)长期合作。
增量逻辑:稳定币在大B端(企业结算)需求激增,公司凭借央企支付系统经验优先受益。
短期需求爆发(2025下半年)
香港首批稳定币牌照将于年底前发放,金融机构需提前搭建IT系统,相关订单从Q3开始放量。
德林控股5亿港元资产代币化案例印证技术需求已启动(由区块链服务商Asseto支持)。
中期场景扩容(2026-2027)
香港稳定币交易规模预计突破5000亿港元,跨境支付(如延吉市政府跨境积分系统)、RWA(房地产、大宗商品链上结算)等场景打开增量空间。
上海国资推动“区块链+稳定币”试点。
长期生态卡位(2028+)
若稳定币成为全球支付基础设施(2030年市场规模或达3.7万亿美元),恒生电子、长亮等具备全链条技术能力的企业将重塑估值体系。
恒生电子(技术生态)、法本信息(稀缺性)、长亮科技(跨境基建)三家已明确卡位稳定币核心环节,2025下半年至2026年订单落地将直接驱动业绩增长;新开普则需关注上海国资试点进度及校园场景落地速度。金融IT企业作为稳定币“卖铲人”,无论最终主导方是谁,其需求刚性最强,且受益节奏最为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