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两个月前开始的冷门低估探究的前5个公司平均涨幅在50%+,热度也大幅提升。
目前市场头部1/5的股票已经明显贵了,而剩下大部分股票因种种原因不适合投资,3800点的市场是否还有未被挖掘的冷门低估、有较大成长空间的票,且我们还有个条件,要求近期有放量启动迹象。
长信科技是一家把超薄玻璃(UTG/UFG)+ 高端车载显示(HUD/电致变色/3D曲面盖板)做成系统能力的公司。若UTG量产与车载订单放量并顺利转化为持续毛利,未来 1–3 年有明确的“盈利加速”机会。
长信用“光学+薄膜+模组”把折叠屏与智能座舱的未来做成自己的护城河,当产线与订单真正匹配时,利润可能会比预想的来得更快。
2024 营业收入:110.58 亿元(+24.4%),归母净利润:3.57 亿元(+47.7%),扣非净利润 3.23 亿元(+162.95%)
2025 年一季度:营业收入约 27.93 亿元,归母净利润 0.797 亿元(同比 +61%)。
公司拟在越南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建设生产基地,投资不超 2700 万美元(产能与出海成本优化战略)。
市场表现与资金面:本周有主力/游资买入明显增强(主力净流入、换手活跃),股价放量拉升到7元,周四换手率到9%大资金流入明显,总市值约 163 亿元左右。
技术+产线的“从基材到模组”垂直一体化
公司覆盖减薄(面板薄化)、ITO 导电玻璃、UTG/UFG 玻璃成型、镀膜、贴合到模组封装,能为头部终端(手机、可穿戴、VR)和整车厂提供一站式供货,这种纵向整合能带来更高的议价能力与更强的交付门槛(行业护城河)。(公司年报与业务描述)
UTG/UFG 已进入量产与高端客户绑定
折叠屏成为高端手机的差异化点,UTG 是核心耗材之一。公司子公司在 UTG/UFG 的制程(30–100μm,兼顾弯折与冲击性能)上具备量产能力并已获得国内外大厂定点——这意味着随折叠机型扩容,公司有“直接放量”的供给端机会。(年报中对 UTG/UFG 与客户的披露)
汽车显示“价值量”上升 + 专利/技术延展
车载显示从中控走向多屏、HUD、裸眼 3D 和电致变色后视镜等高附加值方向。长信在 3D 曲面盖板、HUD 曲面反射镜、电致变色盖板等方面已有技术与小规模量产,且已进入部分高端车型供应链(公司自述与披露)。一旦车厂对差异化内饰(大屏、HUD)持续投入,公司有望被动增加单车营收贡献。
要判断盈利能否显著上行,关注三件事:放量(Volume)× 毛利率(Margin)× 费用/投产摊销(Timing)。
若 UTG/UFG 在 2025–26 年能随折叠手机和可穿戴市场分别取得 10–20% 的出货份额(公司已为多款折叠机型供货),对应其消费电子模组产能释放,消费端营业收入有望维持 两位数增长。
毛利改善假设:
目前高端模组与特种镀膜业务毛利高于传统减薄业务;随着车载 HUD、EC(电致变色)等高附加值产品批量化,整体毛利率可望逐步提升。若高附加值业务占比从当前低个位数提升至 10–20%,公司整体毛利率每年可望改善 数个百分点,对净利率有明显杠杆效果。
时间与风险成本:
出海产能(越南)与新产品(HUD 等)产线投产期会带来一次性费用与初期良率问题,短期可能压制经营现金流(2024 年经营性现金流小幅为负)。
综上,对未来盈利的中性偏乐观估计:若上游原材料与竞争格局稳定,且越南产能 2025 年顺利爬坡,2025–2026 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望保持 30%+(可区间化 20–50%)的扩张弹性,但这高度依赖良率与订单的实际转化节奏。
专业化的镀膜、减薄与玻璃成型工艺(多年积累)与多项专利(公司年报披露专利量大)。
与头部客户(面板厂、终端厂、车企)形成的供应链绑定,进入门槛高。
产品组合能覆盖手机、可穿戴、VR、汽车多端,分散单一端的周期性风险。
看多逻辑:UTG/UFG 放量 + 车载高附加值件放量 → 营收规模扩大且毛利率上行 → 利润弹性优于收入(公司已在 24年报、25Q1表现出扣非放大的先兆)。
智能眼镜下半年开始会持续放量,有可能是下一个资金追捧的热点
短期交易逻辑:关注“订单公告 / 客户认证 / 越南投产通告 / 季度毛利率”四条确认信号;若三项其中两项为正,可视为“放量确认”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