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不疾而速H-宁波
 · 浙江  

$巨化股份(SH600160)$ $三美股份(SH603379)$

衢州归来,看到雪球上不少帖子已经讲的挺详细了。我自己的看法是对制冷剂的总体定性没有任何改变,目前在探讨的明年政策的调整,可以理解为国家在经历了2年的配额运行后,更加成熟而又自信的完善政策,也更加呵护整个制冷剂行业有序发展,今年是32一枝独秀引领群雄,明年或许是满城尽带黄金甲。

今年3大主力品种的状况是32涨势喜人,134稳稳的跟住,125略显疲态。

32今年的理论供应是基础配额量+4.5万吨临增配额+10%品种交换,23.95*1.1+4.5=30.85,实际上数量应该低于30.85,因为10%的品种互换因为各自原因是不可能100%转的,所以实际的消耗量是少于30.85的理论值,也仅比基础配额多了不到7万吨。仅仅因为这几年的空调产量增加额和新增的北美454B需求就已经很难满足了。那么明年假设改为30%的品种互换就是31.13万吨,30%的转换率使得实际更加难以完全转换,许多工厂连产能都没有。所以明年真实的配额量可能和今年差不了多少,30.5-31左右,也是比基础配额多了7万多吨。那么新增的需求是多少呢,主要2块。1. 空调产量22-24年是2.2亿-2.4亿-2.66亿台,今年前8个月同比增长6.9%,那么今年大约2.82亿,今年比22年多了0.62亿台,按照每台0.7公斤,需要4.34万吨。美国从空调全面禁用410而开始用454(他们直接跳过了32单体空调),一年的需求量大约是2万吨454而折成32是1.4万吨。所以仅仅这两个大的用途就需要新增4.34+1.4=5.74万吨。更别说其他用途和二级维修市场的增加,所以明年32的供应大概率还是会非常紧张,不排除到下半年再次临增的可能性。说到底政策最大的出发点是保证供需平衡。

明年134的情况会比今年更好,134本来的供需就是紧平衡,随着电车市占率的越来越高,单车用的制冷剂比油车大幅度提高,对整个134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如果未来某一天,134的价格超过32,我也还不怀疑。所以134能够自保就不错了,不可能从134的配额中再挤出去换成32,要是134严重短缺,那很有可能会有其他品种转到134而使得32的量更少。

125是今年表现最差的品种,去化和涨价都远远落后上述两个品种。我想国家正是看到了这样的现状才有明年的政策调整。明年取消新增配额而全部改为品种转换,使得明年32的增量完全由125或者其他表现不好的品种减少来承担。如果30%的增量全部给32,而减少全部由125来承担,125需要减少1.39万吨,占其年配额16.56万吨的8.4%,相信明年125在减少供给的情况下也能会有超过今年的表现。

另外,关于四代制冷剂,目前各个公司都在储备,巨化也储备了多种技术线路和生产工艺。一旦专利结束,四代的供求可能会快速扭转。但是鉴于四代本身的特征,其制冷性能,安全性能,对压缩机要求等各方面特性远逊于三代,唯一的优势就是GWP值。那么未来在四代的使用上,单体的使用场景可能不多,更多的是使用和三代混配的品种,比如现在的454B等,这样会在满足GWP值和性能上找一个平衡。巨化领导说过一句话,未来四代的定价权在三代,也是基于此。

综上,对于明年政策调整导致的配额变化完全不需要担心,明年的供求格局会比今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