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新雷能】DC-DC电源国内独一档,与ADI合作超预期。
公司与ADI联合开发针对PAC和模拟产品的多相电源解决方案,规划在IDC领域推广。公司既是ADI的供应商,也为客户提供电源解决方案:#合作主要集中在板载三次电源(12V-1V)解决方案层面、二次电源(48V-12V)处小批量送样验证阶段。
1)三次电源:
【技术与研发】核心结构由新雷能主导,效率由公司测试;功率密度和动态响应由ADI负责。
【客户及进展】海外客户通过ADI对接,包括英伟达、谷歌、微软、Meta、超微等潜在客户(能否进入取决于ADI),国内客户新雷能自行对接(思科、华为、中兴等)。
亚马逊和Meta已小批量试用,数量分别为接近2000套和1000套左右,其他客户(如谷歌、微软)也在对接中。
2)二次电源:
【模式与客户】以纯代工为主,定价较台达等国际厂商低50%;目前部分客户已进入试用阶段,但海外市场拓展依赖ADI推动。
3)DC-DC规划:
【价格及空间】三次电源/二次电源ADI单价分别约1.5/0.8元/瓦,对应新雷能约0.8/0.4元/瓦;2025/2026年公司三次电源产能约50/150万套(单套0.6kw)、二次电源产能约150/250万套(单套1.5kw);对应2025/2026年公司增量收入11/22亿元。
#新雷能在AI电源DC-DC蓝海赛道布局推进、国内独一档暂无竞争对手,后续逐步蚕食外资份额想象空间及预期差较大。
2、【MGMT】传统主业收入保持增长,AI业务多品类&多客户推进。
1)传统主业:
【盈利】受智能家电电控主动降价抢份额&低毛利率的新能源车收入占比提升影响,公司毛利率及净利润承压。
【新品】数个细分品类单项冠军,未来逐步推出制氧机等新品。
2)AI业务:
【产品拓展】除了现有的5.5kw AC-DC电源模块外,拓展了BBU shelf、超容 shelf、800V/570kw HVDC机柜(已有样机),未来会开发800V-48V产品、以及板载电源DC-DC产品。
【客户推进】除NV外,海外主要CSP厂商都在对接推进,国内的HW、寒武纪也在密切跟进。
目前33kw powershelf产品拿到一些客户的供货资格,拿到一些小批量订单。
【壁垒】除了技术壁垒外,还有很多隐性门槛需要时间摸索,新进入者需要3-5年时间打基础。公司AI领域研发人员400-500人,未来可能继续增加,巩固优势。
#我们认为核心在于卡位优势;目前数百亿的AI电源(AC-DC)大赛道里、国内仅两家龙头企业有成熟产品且在出海,有显著先发优势;且从AI产业投资配置角度,电源赛道格局优、龙头的确定性高于二线品牌。
———————————
欢迎交流:孙潇雅/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