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从产业链核心环节、技术突破及政策驱动方向综合梳理,重点关注以下领域:
一、风电整机制造龙头
1. 金风科技(002202)
- 市场地位:全球风电整机市占率18.2%,国内连续13年稳居第一。2025年上半年新签订单超14.5GW,其中海上订单占比提升至25%,16MW机组在广东阳江项目中标价降至3200元/千瓦,度电成本接近火电平价。
- 技术突破:全球首台16MW海上机组完成吊装,采用直驱永磁技术,可适应水深50米以上的深远海环境,年发电量超8000万度。
2. 明阳智能(601615)
- 海上风电优势:国内海上风电订单市占率16.2%,MySE16.0-242机型单机容量全球领先,配套2MW/8MWh储能单元,实现风储协同调峰。2025年上半年海外订单占比达35%,中标越南沿海3GW海上风电项目。
- 政策适配:深度参与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深远海开发,阳江漂浮式风电项目采用其15MW机组,单位造价降至2.1万元/千瓦,较固定式溢价收窄至25%。
3. 运达风电(688712)
- 陆上技术领先:国内陆上风电市占率16.0%,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12.8GW,其中低风速机型占比超70%,适用于云贵川等复杂地形。其智慧风场管理系统可提升发电量8%-12%,已应用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百万千瓦基地。
- 出海布局:中标印度古吉拉特邦1.2GW风电项目,采用2.5MW机组,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壁垒,项目IRR达12%。
二、核心零部件供应商
1. 叶片:中材科技(002080)、时代新材(600458)
- 市场格局:中材科技全球市占率18%,国内前三强之一,2025年上半年叶片销量超20GW,10MW以上海上叶片占比提升至30%,配套明阳智能、金风科技等龙头。时代新材推出全球最长118米碳纤维叶片,应用于东方风电16MW机组,抗台风等级达17级。
- 技术壁垒:中材科技自主研发的真空灌注工艺使叶片重量降低15%,生产成本下降12%,其福建基地年产能达8GW,覆盖广东、福建等海上风电核心区域。
2. 轴承:新强联(300850)、洛轴LYC(未上市)
- 进口替代:新强联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4亿元,同比增长496.6%,海上风电主轴轴承国产化率从16%提升至35%,独家供应明阳智能16MW机组主轴承,抗疲劳寿命超20万小时。洛轴LYC突破三排滚子主轴轴承技术,20MW级产品通过金风科技认证,打破SKF、舍弗勒垄断。
- 产能扩张:新强联洛阳基地扩建后,海上轴承年产能将达1.2万套,2025年订单已排至2027年,客户涵盖东方电气、中国海装等。
3. 变流器:阳光电源(300274)、禾望电气(603063)
- 技术迭代:阳光电源构网型变流器支持虚拟同步机功能,可提升风电并网稳定性,在哈密十三间房100万千瓦风储项目中实现连续4小时放电,转换效率超98.5%。禾望电气推出12MW海上变流器,采用IGCT器件,体积较传统方案缩小30%,已应用于三峡阳江漂浮式项目。
- 市场份额:阳光电源全球风电变流器市占率14%,国内前三强之一,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占比超60%,中标西班牙1.2GW风电配储项目。
4. 齿轮箱:南高齿(601187)、威能极(未上市)
- 技术突破:南高齿全球风电齿轮箱市占率25%,其16MW齿轮箱采用行星-平行轴混合传动,传动效率提升至98.7%,在东方风电16MW机组上实现满负荷运行测试。威能极推出无齿轮箱直驱系统,减少机械损耗,已应用于远景能源15MW机组,维护成本降低40%。
- 产能布局:南高齿南京基地年产能达15GW,配套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2025年海上齿轮箱订单占比超60%,毛利率维持在28%以上。
三、海上风电关键环节
1. 塔筒/桩基:天顺风能(002531)、大金重工(002487)
- 产能规模:天顺风能全球塔筒市占率18%,江苏如东基地年产能达5GW,单桩最大直径8米,适用于水深60米的海上环境,2025年上半年订单量超200万吨,海外收入占比30%。大金重工推出一体化导管架基础,重量较传统方案降低20%,成本下降15%,中标山东烟台500MW海上风电项目。
- 政策红利:受益于广东、福建等地深远海开发,天顺风能计划在广东汕尾新建10万吨级海上装备基地,2026年投产后可覆盖珠三角及海南市场。
2. 海缆:东方电缆(603606)、中天科技(600522)
- 技术门槛:东方电缆自主研发的500kV光电复合海缆打破国外垄断,应用于三峡阳江16MW漂浮式项目,输电距离超150公里,抗拉强度达5000kN,较进口产品成本低25%。中天科技海底电缆市占率国内前三,其福建基地年产能达600公里,配套福建漳州、长乐等海上风电项目。
- 订单增长:2025年上半年,东方电缆海上风电订单达120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220kV及以上高压海缆占比超70%,毛利率维持在35%以上。
3. 漂浮式基础:福能股份(600483)、中信海直(000099)
- 技术突破:福能股份联合明阳智能开发半潜式漂浮基础,采用锚链-张力腿混合系泊系统,可适应水深200米以上的超深远海环境,已应用于福建平潭10MW漂浮式示范项目,年发电量较固定式提升18%。中信海直推出浮式风机安装船“海洋石油286”,起重能力达2000吨,可支持20MW级机组安装。
- 政策驱动:国家能源局要求2025年漂浮式风电装机占比达10%,福能股份规划在福建兴化湾建设500MW漂浮式风电基地,预计2026年全容量投产。
四、风电运营商与EPC
1. 三峡能源(600905)
- 项目规模:国内风电运营商龙头,2025年上半年新增装机4.2GW,累计装机超25GW,其中海上风电占比35%,江苏如东、广东阳江等项目年利用小时数超4000小时,度电成本降至0.33元。
- 政策收益:获2025年首批可再生能源补贴206.52亿元,占全国风电补贴总额的50.5%,现金流充沛支撑新项目开发。
2. 中国能建(601868)
- EPC能力:国内风光储EPC龙头,2025年上半年新能源订单达2148亿元,同比增长58%,中标哈密十三间房100万千瓦风储项目,采用“统一管理、协同调度”模式,年减排二氧化碳254.7万吨。
- 技术整合:联合宁德时代开发预制舱式储能系统,在风电项目中实现“储-变-升”一体化设计,系统效率提升8%,交付周期缩短30%。
五、政策驱动与风险提示
1. 政策红利
- 财政部下达2025年首批风电补贴206.52亿元,重点支持海上风电和深远海开发。国家能源局要求2025年深远海风电占比达10%,漂浮式机组装机超5GW,推动大叶片、长寿命轴承等技术迭代。
- 欧盟“净零工业法案”要求2030年本土储能产能占全球40%,利好阳光电源、新强联等出海企业。
2. 风险因素
- 技术替代:漂浮式风电、直驱技术可能冲击传统齿轮箱、固定基础市场,零部件企业需持续研发投入。
- 价格竞争:2025年上半年叶片价格同比下降15%,齿轮箱毛利率承压,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 地缘政治:美国301关税调整可能影响塔筒、变流器出口,欧洲碳关税增加海外项目成本。
投资策略建议
- 技术壁垒高的环节:重点关注海上轴承(新强联)、漂浮式基础(福能股份)、构网型变流器(阳光电源)等领域。
- 海外订单充裕企业:金风科技(海外订单占比35%)、阳光电源(欧洲市占率21%)、天顺风能(海外收入占比30%)。
- 新兴技术突破:跟踪钠离子电池(华阳股份)、液流电池(科陆电子)在风电场景的应用进展,以及福能股份漂浮式风电基地商业化落地。
建议结合企业订单量、产能利用率及政策适配性动态调整持仓,优先选择具备“风储协同”技术验证和规模化项目经验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