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情绪高点我一定要跑路?

用户头像
投机亦有道
 · 陕西  

从2014年炒股以来,其实我是很少刻意地去控制仓位的,基本上都是一路满仓,甚至在持有通威股份的三年时间里也一直都是满仓,积累了太多的经验教训。而今年应该说是我第一次在八月底大比例减仓,也是我第一次有计划地在情绪高点做了仓位控制,主要原因是因为持有通威的这几年让我看到了A股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除了控制仓位,好像也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来应对。有哪些不确定性呢?

第一大不确定性,就是风格的不确定性。一段时间炒业绩成长,过一段时间又是小盘题材,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又是红利高股息,反正风格是来回变化,难以捉摸。持有任何高位股,一旦遇上风格变化,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比如最近的红利股,银行、水电之类的,都是一路阴跌,甚至走出了大熊市才会见到的九连阴,恐怖如斯。当然,红利股即使跌,可能也跌不多,扛一扛可能就过去了,但是如果是其他风格的高位股,那很有可能就会伤筋动骨,我在通威上就是这样,2022年7月份就遇上了风格的大切换,而当时因为我对这种风险了解的还不够深刻,最终酿成大错。

第二大不确定性,应该说是风格不确定性的延伸,就是按照A股的正常惯例,业绩增长基本都是可以带来股价上涨的,至少是不会下跌,或者说至少要比业绩不增长的强势,这在我持有通威之前几乎没有看到反例,或者也可能是我没有注意到。而持有通威的前两年,一旦遇到风格变化,会明显的感受到业绩对股价几乎毫无作用,反正就是跌,走势上和业绩不增长的股票没有任何差异。在我看来,这种不确定性的杀伤力是最大的,也是我最心有余悸的,因为你觉得业绩好,跌了就会不舍得卖,甚至有钱就会加仓,特别容易酿成大错。这也导致我现在几乎不买业绩高增长的股票,都是在业绩还没出来前提前埋伏,业绩出来后第一时间就想着跑路。这样的谨小慎微也使得我轻易就错过了胜宏科技、易中天这些一季度业绩高增长的股票,害怕重蹈通威的覆辙。当然,错过就错过了,只赚自己认为最确定的那一部分钱,不是非常认可的股票类型,即使买了,也不敢多买,也拿不住,干脆还不如不参与。

第三大不确定性,就是分化。去年十月份那一波放量大涨,当时我以为全面性的牛市要来了,没想到很快就嘎然而止,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远比预想的要长要深,甚至让我一度放弃了A股还会有牛市的念头。没想到今年又来了这一波,非常的超预期,但即使是这样的牛市,也会发现分化特别严重,应该说比2019-2021那一波分化还要严重,那一波至少红利也是跟涨的,只是涨的很少而已,而这一次红利直接走出了熊市的味道,板块与板块之间如此大的差异,也是让人不可思议。

在我看来,现在A股唯一的确定性就是低位,只要买的位置低,问题都不大,只要位置高,不管是遇到风格变化或者是板块轮动,都会带来不小的跌幅,这和以前的A股非常不一样,以前你只要持有业绩好的,不说涨多少,跌的少应该是很确定的事情,但现在不是这样的。我特别记得去年我持有的新强联,当时已经是非常确定的景气反转,但12月指数只是震荡震荡,新强联就跌了25%,给了我极大的震惊。也就是说,只要你持有的股票不是当时的热门板块,即使指数没跌多少,也有可能出现很大的跌幅,而当时的热门机器人等股价却大幅上涨,真的是冰火两重天,而这么大的走势差异,不是由基本面或者业绩决定的,而是资金的选择决定的,可资金到底会选择谁,只有天知道。

以上种种原因,使我不得不在今年情绪高点做出了很大的调整,要么大幅度减仓,降低仓位或者空仓,要么就是切换风格,买入高股息抵御风险,我看去年红利指数创业板指数就是反着走的,正好好红利指数连跌了2个月,索性今年就赌一把还是反着走,当然赌错了也不要紧,因为红利指数的主跌段已经结束,再跌也跌不到那里去,再加上来回做T降成本,跌幅控制在5个点以内,应该问题不大,但赌对了,10个点以上的收益是可以预期的。当然,如果今年做错了,明年就直接控制仓位,不折腾了。

当然,情绪高点跑路并不难,我相信90%的人都能感受到8、9月份就是情绪高点,但难的是万一判断错误,自己卖出的股票继续高歌猛进,岂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如果是以前,我是非常担心这个问题的,所以,以前即使感受到一定的风险,我还是满仓持有,因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熟悉的行业很少,看好的股票就没几个,如果卖飞了,就很难选出差不多满意的股票作为替代,很害怕卖飞。而我现在就不担心这个问题,因为我现在跟踪的行业很多,只要你是分化行情,那热门板块就是少数,总有股票会跌下来,而且跌的会很多,那我总有股票可以选,总有漏可以捡,这也是跟踪很多行业最大的好处,永远不怕卖飞,永远可以耐心等待舒服的位置再买。

$中国石油(SH601857)$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