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本田中国发布最新销售数据显示,2025年6月在华终端销量为58468辆,同比下滑15.22%。1-6月累计销量315152辆,相较去年同期的415906辆下滑24.2%。
其中,东风本田6月销量为58468辆,同比下滑15.22%,上半年终端销量148,990辆,同比下滑37.4%。
值得一提的是CR-V累计销售88,665辆,同比增长8.39%,成为东风本田上半年的主力支撑。
曾经以CR-V热销,推动了城市SUV概念的东风本田,在经历二十余年发展之后,又回到了以CR-V作为销量支柱的阶段,不同的是,当年东风本田的产品线上只有CR-V和思域,如今则是选择放弃阵地、退守CR-V和思域。
分析人士指出,在占据混动先发优势的情况下,东风本田过于依赖以往的成功经验,在多个车型上都受到多方压制,现任执行副总潘建新想要破局,或许需要一些雷霆手段。
本田砍纯电新车型 缩减电动车投资
据《日经亚洲》报道,受美国市场电动汽车需求持续走低以及美国政策变动影响,本田毅然决定终止一款原计划在 2027 年左右推出的大型电动 SUV 研发项目。
这款车本是本田自2026年起计划推出的新电动汽车系列中的重要成员,目标客户直指家庭用户。
然而,面对美国市场大型SUV研发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且政策取消电动汽车税收抵免导致市场前景一片黯淡的局面,本田汽车果断按下了该车型研发的 “暂停键”。
不仅如此,本田还大幅削减了到2030年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投入计划,投资总额从10万亿日元锐减至7万亿日元。
5月20日,本田汽车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三部敏宏在日本东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预计2030年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将会低于此前设定的30%的预期目标。为此,本田将调整Honda纯电动车战略路线图,其中包括产品阵容和投放时间、以及在加拿大构建全方位价值链等的投资时机。
这一系列举措,体现了本田在全球电动化战略上的调整意图。
依点资讯认为,本田缩减投入并非完全退出电动汽车市场,日系汽车企业在电气化方面的积极性还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反应多少有些迟缓。
对于东风本田而言,本田此番战略收缩,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
本田作为东风本田的重要技术与产品支撑方,其在电动化领域的退坡,使得东风本田未来在新车型导入、技术共享等方面充满变数。
当下的东风本田,本就深陷销量泥沼,数据惨不忍睹。本田中国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6月,本田在中国的终端汽车销量为58,468辆,同比下滑17.9%。
其中,东风本田1至6月累计销量仅为148,990辆,同比下滑幅度高达37.4% 。
从东风汽车集团发布的产销快报来看,6月份东风本田的销量仅为27,045辆,同比下滑23.62%,自2025年以来已连续第6个月销量下滑 。
对比乘联会数据,今年6月全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208.4万辆,同比增长18.1%,环比增长7.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11.1万辆,同比增长29.7%,市场渗透率为53.3%。
东风本田的销量表现不仅落后于自身历史水平,更与市场整体增长趋势背道而驰。
燃油车产品无视市场变化 销量大幅下滑
作为东风汽车集团的核心合资板块,东风本田一直是东风汽车集团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持续而稳定的给东风汽车集团输血。
因此,历任东风本田的中方一把手,都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稳定销量、保证利润,销量冲高往往不是东风本田的第一任务。
公开资料显示,潘建新是一名70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出任东风本田副总经理,主要负责销售领域工作,见证了东风本田的销量巅峰与辉煌。
2023年10月潘建新接替退休的郑纯楷,担任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
彼时,东风本田率先引入e:HEV强电智混最新技术成果——第四代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全新一代CR-V更是率先搭载Honda SENSING360安全超感系统这两项本田全球最先端的技术成果,加速产品迭代升级。
不仅如此,还推出了纯电车型e:NS1,并布局打造一座行业领先的数字化智能工厂,为电动化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市场的变化远超预期,随着价格战的开打,东风本田的努力程度远不及市场变化。
在燃油车领域,东风本田曾经的 “王牌车型” CR-V已经开始“风光不再”,尽管2025年上半年终端销量近9万辆,占到东风本田上半年销量的接近60%,但是统治力早已动摇,在上半年SUV销量排行中,名列第10位。
像XR-V,思域等销量主力车型,早已大幅度的跳水,后续导入车型如LIFE(来福酱),HR-V等则一直销量低迷。
客观而言,CR-V还能保持销量的核心原因,除了十几年的口碑建立之外,最重要的是CR-V在动力和尺寸等方面还能保持对合资竞品如丰田RAV4的优势。
分析人士指出,原本日系合资企业错位竞争的思路,在如今全面价格战的态势下早已变得被动,特别是丰田推出的一系列针对性的产品如威兰达、卡罗拉锐放,直接将本田错位竞争如XR-V、HR-V的优势进行反转。
这一局面早在2022年就已经显现,2022年1月,丰田卡罗拉锐放正式发布,销量持续攀升,今年最高月销量18417辆;2022年6月,东风本田XR-V销量从15219辆,一路下滑到今年月销量仅为三位数。
2023年,东风本田针对性的推出轴距尺寸更大的HR-V,由于定价过高,最高月销量仅为6000出头,今年6月份销量只有500余辆。
在价格战的背景下,CR-V的实际售价已经接近HR-V,导致HR-V价格区间只能进一步压迫XR-V和来福酱,加上竞品针对性的策略,让东风本田的燃油车产品线销量几乎全面崩塌。
分析人士指出,受到价格战影响和竞品的针对策略,东风本田原本的产品定位和定价策略早已不符合市场需求,导致其多个级别产品定价都高出竞品,而配置则低于同级竞品。
更重要是潘建新似乎无视这个情况,未采取什么实质性的措施如调整定价或增加配置来改变被动的局面。
LIFE来福酱目前停留在2023款,享域停留在2022款,XR-V、HR-V、UR-V和艾力绅还是2024款,根据本田的车型提前1年发布更新款惯例,即来福酱还是22年的配置,享域是2021年的配置,XR-V、HR-V、UR-V和艾力绅是2023年的配置,只有思域、英仕派和CR-V保证了正常的年度改款更新。
业内人士认为,结合2024年发生的裁员事件以及关闭第二工厂来看,潘建新主导东风本田的思路应该是“收缩战线、保主弃次”,基本放弃了入门级市场和高端市场,试图集中力量发力新能源领域。
新能源领域依旧摸不着头脑
只是,在新能源领域,东风本田的布局与市场期望仍有较大差距。
2022年推出的e:NS1,到目前为止依然还是2022款,今年6月销量92辆,上半年累计销量875辆,2024年推出的e:NS12,今年6月销量144辆,上半年累计销量500辆。
重点打造的灵悉L自 2024年9月26日上市后,销量持续低迷,从汽车流通协会等机构数据可知,今年6月销量194辆,上半年累计销量532辆。
今年上半年推出的东风本田S7,作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发力点,尽管给出大幅度的优惠,依然未能达到预期销量,6月销量为54辆,前4个月累计销量541辆。
到目前为止,东风本田在纯电领域的表现,可以用“失败”来形容,月销两、三位数的销量无法支撑高额的研发费用支出。
业内人士指出,与国内众多新能源车企相比,东风本田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产品布局、市场推广等方面都落后于竞品。
在技术上,其新能源车型在续航里程、充电速度、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核心指标上,与竞品存在明显差距,而定价上,东风本田新能源产品又往往溢价过高,即便在终端补贴优惠之后,依然不具备价格优势。
分析人士认为,合资品牌作为大型国企重要的利润来源,追求利润的心理值得理解,但是无视客观事实,在已然落后的局面下,依然采取高溢价策略,令人匪夷所思。
在这种情况下,本田全球电动化战略收缩,使得东风本田在电动化转型的道路上,不仅失去了重要的技术与产品支持,更让其未来发展规划陷入迷茫。
隔壁东风日产已经开启了反向输血的模式,新车N7采用了大量自主零配件供应和设计,研发成本大幅减少,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做到了能够与自主品牌同步竞争,并且销量表现抢眼。
潘建新虽有诸多想法与策略,但在缺乏足够 “弹药”,即新车型、新技术的情况下,宛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时,新能源的潜在消费群体对“CEO直营”模式接受度更高,传统营销高管在这个领域表现力相对弱势。
尽管东风本田在混合动力领域有着本田深厚的技术积累,但是享受不到中国市场的政策红利,加上不低的制造成本,和决策层的犹豫不决,让东风本田实际错失了大好机会。
好消息是,从长期技术储备来看,本田计划 2030 年量产固态电池的技术路线,若东风本田能够成功引入并应用这一技术,将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获得差异化竞争优势。
只是,眼下距离计划落地还有5年时间,东风本田要如何熬过去呢?
依点评:一味收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从目前来看,日系合资企业当中,本田汽车仍然动作迟缓,丰田和日产都及时吸取了教训,快速推出了符合当下市场需求的纯电产品。以“技术”为标签的本田,其新能源产品看不出什么独到之处,产品缺乏亮点,智能化表现甚至有代差,这是东风本田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