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票最近走势很弱,海外投行唱空,说不看好国内房地产,因此很多人就卖了。但是很神奇的是它的业绩却一直很稳健,让人搞不懂。
本来这种大票在雪球上写写多数情况并没有什么卵用,因为盘子太大了。但是聊几句我的看法也算是献丑了。
其实可以判断的是,房地产的建设短期内有大增长基本没戏。但看中国建筑的业绩走势,这几年房地产业务疲软,房建业务却稳中有增。那么为什么?业绩造假还是另有隐情?
其实房建业务并不只是建房子,还有建工厂等。目前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新疆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建工厂的需求;除此之外,海外业务增长也很稳健,背后是一带一路、向东南亚的产业转移、非洲的开发在做支撑。而这中国建筑作为改行业市占率最高、技术最先进、体量最大的企业,自然在这些领域获利最多。而这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房地产驱动业绩,因为房地产现在确实比较低迷。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看历史可以看报表,但业绩的持续性到底会怎么样?换一个问法是,这个驱动的因素到底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
这个可以说至少会持续10年。
那么为什么未来10年全球仍然是大基建的时代?
这里几个驱动因素:
1. 产业转移的趋势。目前东南沿海的成本很高,需要进行产业升级,与此同时。向中西部地区、东南亚等低成本地区转移低端制造业的趋势是长期的、不会一蹴而就的。
2.新疆开发已经由政策驱动转向成本领先驱动。现在工厂搬到新疆并不是发文决定的,而是低廉的能源成本决定的。而这会带动大量的冶炼相关、数据中心、化工及这些产业的配套在新疆生根发芽。而背后哪一项不需要建设?
3. 目前老美老欧搞的的逆全球化和制造业的重新兴起,也将在全球范围内带来巨大的建设机会。这些国家要花10年时间重塑供应链完整的体系,必将有大量的建设机会。毕竟工厂嘛,都是需要建设的,不会从地里长出来
这些还只是房建业务的分析。
而基建业务,除了雅江电站及相关配套以外,在西部和一带一路地区也有新的增长点。目前从报表上看也是比较强劲增长。
总而言之,中国建筑还是中国建筑,基建狂魔还是基建狂魔。但是驱动这列火车前进的发动机,已经从土地货币化(房地产)、地方政府加杠杆搞建设(传统基建)转变成了产业转移、全球再工业化和能源成本为导向的产业新的聚集地发展。而作为行业内市占率最高的公司,也将在新的大潮中继续冲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