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工业母机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各大龙头企业各显神通,抢占高端制造制高点。
工业母机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心脏",是所有工业品的制造基础,更是国家制造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2024年中国工业母机市场规模已增长至7128.86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8000亿元,发展潜力巨大。
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催化下,这个曾经被忽视的传统行业正焕发新生。2025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7.8%和9.4%,显著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
01 行业现状:政策市场双催化,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2025年9月,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明确提出2025-2026年机械行业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更早前的9月1日,国家标准委、工信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提出了到2026年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国际标准转化率90%的量化目标。这一政策被视为行业从"国产化"迈向"高端化"的关键转折点。
市场需求蓬勃增长。2025年上半年,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3.5%,行业整体呈现强劲复苏态势。这种复苏不仅体现在宏观数据上,更反映在企业微观层面——多家企业净利润增速超30%。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仍不足20%,特别是在五轴联动、复合加工、超精密加工等高端领域。机构预计2030年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将跃升至60%,未来五年存在巨大的替代空间。
02 创世纪:综合实力雄厚的行业龙头
创世纪作为工业母机行业龙头,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41亿元,同比增长18.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3亿元,同比增长47.3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6.81%。
公司的核心产品优势明显。拳头产品3C钻铣加工中心营收8.96亿元,同比增长34.07%,受益于AI手机钛合金结构件加工需求激增,成为增长主引擎。公司在国内数控机床行业市占率达18.2%,连续3年位居第一;钻攻机全球份额超25%,累计出货超10万台。
海外拓展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海外收入1.61亿元,同比激增89.45%,海外毛利率高达35.36%,同比提升10.50个百分点。越南基地投产加速本土化布局,全球化战略进入收获期。
新兴领域布局前瞻。公司瞄准人形机器人关节、低空飞行器、AI硬件等新兴领域定制开发高端机床。华西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将保持稳定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03 科德数控:高端五轴技术领军者
科德数控是五轴数控机床国内领军企业,在高端技术领域突破显著。公司的五轴机床加工精度达到纳米级,打破了欧美技术垄断。
产品应用广泛。科德数控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加工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复杂结构件。这使公司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占据了有利的市场位置。
政策受益明显。在六部门推动工业母机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下,科德数控作为五轴联动等高端数控机床厂商,因其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空间大,被市场重点关注。
截至2025年9月,科德数控市值达81.58亿元,在高端数控机床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
04 秦川机床:机器人设备全产业链布局者
秦川机床作为国内老牌机床厂,产业链布局完善。公司拥有宝鸡机床、汉江机床、汉江工具等多家企业,已发展成为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品类最多、精密复杂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善的企业之一。
在机器人领域布局深远。公司大部分机床设备产品可用于人形机器人零部件加工,主要产品包括精密磨齿机、数控车床、加工中心等。公司子公司汉江机床负责高精度数控磨床研发,其高精度数控丝杆磨床磨削精度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市场地位突出。公司螺纹磨床在国内市占率第一。据2025年4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已成功研发面向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数控丝杠磨床和螺纹磨床。业绩稳健增长。
05 海天精工:专注大型机床的隐形冠军
海天精工在大型机床领域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公司主要专注于大型加工中心、重型机床等产品,在特定细分市场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
业绩短期承压。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0.1%至9.23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15.34%至1.38亿元。这一数据反映出公司可能面临一定的市场压力。
市值规模居中。截至2025年9月,海天精工市值为111.34亿元,在工业母机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随着行业整体复苏,公司有望凭借其在大型机床领域的积累实现业绩改善。
海天精工与创世纪、国盛智科等企业一起,被列为行业业绩改善明显的代表企业,显示出市场对其基本面的认可。
华东数控业绩表现突出。2025年上半年,华东数控净利润同比暴涨140.53%,在行业中增速领先。这一超高速增长显示出公司可能在某些细分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或者前期基数较低。
恒锋刀具作为核心部件供应商,在刀具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优势。在国产替代浪潮中,核心功能部件企业正突破卡脖子环节,盈利能力持续增强。
伊之密专注于压铸装备领域,在一体化压铸技术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公司产品可用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的零部件制造。
随着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专业厂商将迎来新的市场机遇。预计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带动相关加工设备需求超过100亿元。
07 未来展望:三大趋势塑造行业新格局
智能制造深度融合。工业母机正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融合。高工产研预测,2026年智能数控系统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元,AI工艺优化可提升效率30%。
新兴需求全面爆发。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工业母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一体化压铸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对大型五轴龙门加工中心的需求。
全球化布局加速。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工业母机企业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创世纪越南基地的成功就是一个例证,公司目标2025年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30%。
未来行业投资应重点关注三个方向:五轴联动等高端数控机床厂商;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部件企业;专注新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的专用设备商。
---
工业母机行业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从综合实力看,创世纪凭借全面的产品线和强大的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龙头;科德数控在高端五轴技术领域独树一帜;秦川机床在机器人设备全产业链布局上领先。
可重点关注三大节点:政策落地节奏、产能释放进度以及出口拓展情况。具有核心技术、订单饱满、业绩确定性强的龙头企业,更有望在行业发展中获益。
更重要的是,机器人的大发展必将带动工业母机焕发新活力,谋得大发展。
那么,还有哪些和机器人强关联的工业母机票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