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长超40%,净利润提升逾36%,精研科技在2025年上半年成绩单非常亮眼,但其强劲增长背后的现金流风险同样不容忽视。
精研科技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15亿元,同比增长41.19%;归母净利润达8074.98万元,同比增长36.37%。
这份看似完美的成绩单背后,却隐藏着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2465.64% 的隐患,应收账款同比增长超过50%至10.7亿元。
作为国内MIM(金属注射成型)领域的龙头企业,精研科技正凭借折叠屏铰链与液冷散热两大业务驱动增长,但其财务健康度仍面临考验。
---
01 业务亮点:双轮驱动的增长格局
精研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在折叠屏手机铰链和液冷散热业务领域的持续发力。
MIM零部件及组件作为公司核心业务,上半年收入达8.38亿元,占总营收的59.24%,毛利率保持在40.66%的高水平,贡献了公司74.06%的利润。
在折叠屏手机领域,公司卡位核心组件制造,为安卓系客户批量提供轴组件配套用MIM零件、折叠屏手机用转轴等产品。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正积极准备迎接2026年苹果可能入局折叠屏市场带来的行业机遇。
散热业务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公司的液冷模组、液冷板、风冷模组等散热产品已在储能、边缘计算服务器等领域取得量产,并逐步拓展在服务器、芯片等方面的应用。
华鑫证券指出,公司液冷散热业务有望受益于国内算力基础建设力度加大的态势,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02 行业机遇:两大赛道前景广阔
折叠屏手机与液冷散热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为精研科技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IDC预计,2025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出货量将在100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8.3%,至2028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6%。
2026年随着苹果的加入,可折叠手机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40%-60%。
液冷散热市场同样前景可观。受AI算力、高密度设备及绿色转型需求驱动,Omidia预计到2028年,数据中心冷却市场将达到168.7亿美元,年均增速18.4%。
液体冷却的渗透率将从2024年的17%提升到2028年的33%。
03 产能扩张:海内外布局并进
为把握市场机遇,精研科技正通过多种方式加速产能扩张。
2025年8月,公司公告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5.78亿元,用于“新型消费电子与数据服务器精密MIM零部件生产及组件项目、总部及研发中心项目及精密模具中心建设项目”。
海外布局方面,越南子公司已部署一部分MIM产能,满足部分传动客户对于原产地生产的需要。公司正积极拓展当地市场和业务,后续越南子公司将按照客户要求逐步进行量产。
04 财务分析:增长背后的隐忧
尽管营收与利润保持高速增长,但精研科技的财务状况仍存在一些隐忧。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减少2465.64%,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1.16元。这一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本期回款较去年同期减少、应付票据承兑金额大幅增加以及职工薪酬支付增加。
同时,公司的应收账款规模快速扩张,同比增长50.86%至10.7亿元,应收账款与利润比例高达894.03%。
此外,公司的短期借款大幅上升282.04%,反映新增银行借款较多。
05 同业对比: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
与消费电子零部件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精研科技在细分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在MIM领域,公司是国内折叠屏铰链环节的龙头企业,为三星、华为、小米等头部玩家提供核心组件。
公司在折叠屏铰链MIM组件领域的市占率超过60%,良率达到95%的行业领先水平。
在散热业务领域,公司作为英伟达在中国大陆唯一的DCC液冷模组技术合作伙伴,通过中达电子/台达电子向英伟达间接供货。
这种合作关系不仅带来了稳定订单,也体现了公司在液冷散热领域的技术实力。
与工业富联等行业巨头相比,精研科技的营收规模虽不占优,但在MIM这一细分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构成了自身的护城河。
06 未来展望:成长动能与风险并存
展望未来,精研科技的成长动能与风险因素都十分明显。
中航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7年将分别实现收入26.16亿元、32.64亿元、39.21亿元,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公司近期发布股权激励、进行可转债融资,说明公司高度重视从内部治理到外部竞争能力的增强。
潜在风险亦不容忽视。折叠屏、液冷等领域的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新品进度不及预期、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放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公司业绩。
此外,公司仍需解决经营性现金流恶化、应收账款高企等财务问题。
---
随着折叠屏手机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和AI算力带动散热需求增长,精研科技凭借在MIM和散热领域的技术积累,有望充分受益于这两大高成长赛道。
但其经营性现金流的急剧恶化与应收账款规模的快速扩张,为公司的高速增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何平衡增长与财务健康,将成为精研科技未来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