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电子VS广电运通VS信雅达:金融科技赛道上的生存法则

用户头像
和光同尘与时舒展
 · 江苏  

先说个人判断:最看好广电运通[捂脸]

//////////////////////////////

净利润暴增771%与持续亏损并存,三家金融科技上市公司在2025年上半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金融科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恒生电子广电运通与信雅达三家上市公司正演绎着不同的生存法则。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报告显示,恒生电子净利润激增771.57%,广电运通营收突破52.75亿元却面临利润下滑,信雅达虽实现营收增长但仍陷亏损困境。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了三家企业不同的战略选择和业务格局。从金融机构软件服务到智能金融设备,再到多元化业务布局,这些金融科技参与者正凭借各自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寻找立足之地。

---

01 财务表现:冰火两重天的业绩分化

三家企业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显著的差异化特征。

恒生电子实现了罕见的利润飙升,营收24.26亿元,同比下降14.44%,但归母净利润达到2.61亿元,同比激增771.57%。这一反常现象主要源于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方式的变更,去年同期公司投资的赢时胜星环科技股票有大额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而本期相关股票转为长期股权投资,股价变动不再影响当期利润表。

更值得关注的是,恒生电子的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41.89%,达到1.92亿元,显示其主营业务仍具韧性。公司毛利率高达69.5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体现出软件服务企业的盈利优势。

广电运通则呈现出“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75亿元,同比增长12.07%,但归母净利润为4.66亿元,同比下降6.49%。盈利能力下滑主要受毛利率下降影响,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8.44%,同比下降3.84个百分点。

作为三家企业中规模最大的公司,广电运通的营收规模是恒生电子的2倍多,但净利润仅高出78%,反映出不同业务模式的盈利效率差异。

信雅达仍在亏损困境中挣扎。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11.24%,但归母净利润亏损5263.5万元,虽较上年同期减亏569.14万元,但仍未扭转亏损局面。

从现金流角度看,三家企业均面临挑战。恒生电子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为-9.01亿元,广电运通为-8.05亿元,信雅达则为-4.6亿元,反映出行业整体在回款能力或业务扩张投入方面存在压力。

02 业务布局:差异化竞争下的战略选择

三家企业基于自身资源禀赋,选择了截然不同的业务发展路径。

恒生电子聚焦于金融机构软件服务,其业务涵盖财富科技服务、资管科技服务、运营与机构科技服务及风险与平台科技服务四大核心板块。

2025年上半年,公司资管科技服务板块收入同比下降32.35%,风险与平台科技服务下降33.86%,成为拖累整体营收的主要因素。

面对市场压力,恒生电子主动推进战略调整,对既非战略部位又亏损的产品线实施“关停并转”等管理举措,资源进一步聚焦到核心产品线上。

广电运通的业务版图更为多元,涵盖金融科技、城市智能、AI技术等多个领域。公司在金融电子设备行业保持龙头地位,智能金融设备在6大国有银行和12家股份制银行招标中全线入围,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7年位列第一。

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AI技术应用,全面启动“AI in all”战略,持续强化望道大模型的共性基础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超5亿元,占营收比重达9.9%。

信雅达的业务范围较为分散,包括自行开发研制的软件产品销售、定制软件销售、软件服务、系统集成销售、硬件产品销售、环保产品销售及移动应用服务。

这种多元化业务结构尚未形成协同效应,导致公司持续亏损。2025年上半年,公司扣非净利润亏损7532.61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03 战略转型:各自突围的转型路径

面对市场环境变化,三家企业正通过不同的转型策略寻求突破。

恒生电子正通过收缩非核心业务、加大AI研发投入,为未来复苏积蓄能量。公司香港子公司恒云科技打造虚拟资产交易系统服务多家客户,目前相关系统已有多个投产案例。

2025年,公司还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和员工持股计划,考核年度为2025-2027年,目标各年度扣非归母利润同比增速不低于10%,显示出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广电运通则积极推进“AI in all”战略,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各业务线深度融合。公司承建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一期建设100PFlops@FP16算力,二期在原基础上持续扩建200PFlops@FP16算力

数据要素领域,公司参股广州数据交易所,持股比例达10.5%。2024年,公司南沙“离岸易平台”、“中数智汇产业链数据库”及ESG卓望指标数据集三个数据资产实现入表,为后续数据资产运营奠定了基础。

信雅达的转型路径相对不够清晰。公司资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较上年末减少42.79%,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较上年末增加70.74%,存货较上年末增加109%。

这些变化反映出公司可能在调整业务结构,但转型效果仍需时间检验。

04 行业对比:竞争优势与市场地位的差距

将三家企业置于更广阔的行业坐标系中,可以更清晰地看到它们的市场地位与竞争优势。

从营收规模看,广电运通在三人中处于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营收52.75亿元,在已披露的同业公司中排名第7。恒生电子营收24.26亿元,信雅达营收8.61亿元,规模相对有限。

从盈利能力分析,恒生电子展现出强劲的毛利率优势,达到69.55%,反映出软件业务特有的规模效应和低边际成本特点。广电运通毛利率为28.44%,符合硬件制造与系统集成业务的特点。信雅达未披露具体毛利率数据,但从其净利润表现可推断盈利能力较弱。

在技术研发方面,恒生电子广电运通均保持了较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恒生电子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10.36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42.71%。广电运通上半年研发投入超5亿元,占营收9.9%。信雅达未明确披露研发投入数据。

从业务稳定性看,广电运通在金融机具领域的龙头地位最为稳固,国内市场占有率连续17年第一。恒生电子在金融IT软件领域具有一定优势,但受金融机构IT预算收紧影响较大。信雅达业务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

05 风险挑战:各自前行的荆棘之路

三家企业均面临着不同的风险与挑战。

恒生电子的主要风险在于收入端持续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14.44%,主要受金融机构IT预算整体收紧影响。

此外,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01亿元,虽较上年同期的-11.76亿元有所收窄,但仍为负值,现金流状况仍面临挑战。

广电运通的核心挑战在于盈利能力下滑。2025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降6.49%,毛利率同比下降3.84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末,公司商誉规模达16.59亿元,占资产总额的5.91%,若被收购子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下滑,公司商誉存在一定的减值风险。

信雅达面临的是生存困境。公司持续亏损,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5263.5万元,且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4.6亿元。

同时,公司短期借款大幅上升228.85%,债务负担加重,流动性压力增大。

06 未来展望:在变革中寻找新机遇

尽管面临挑战,三家企业未来仍存在发展机遇。

恒生电子主业静待拐点到来。随着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金融机构的经营情况有望逐步回暖。公司的创新业务,如香港子公司恒云科技的虚拟资产交易系统,值得关注,有望打开成长空间。

机构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9亿元、12.35亿元、14.29亿元,呈现逐步恢复的态势。

广电运通在AI和算力领域的布局有望逐步贡献业绩。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体应用开发平台已支撑客户开发出多元AI Agent应用,形成PaaS级订阅收入3700万元。

公司的海外业务拓展也成为重要增长点,2025年上半年海外金融收入6.3亿元,同比增长34%,有效对冲国内资本开支下行压力。

信雅达的未来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公司需明确战略方向,聚焦核心业务,扭转持续亏损的局面。在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公司若能充分利用其在特定领域的积累,仍有机会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

---

纵观三家企业的发展现状,恒生电子凭借其软件业务的高毛利率和轻资产模式,展现出较强的盈利潜力;广电运通依托其硬件设备领域的稳固地位和AI战略的积极推进,在规模上保持领先;

信雅达则仍在探索扭亏为盈的有效路径。

金融科技行业快速变革的背景下,三家企业不同的发展战略和业务布局,正体现了它们对行业趋势的不同判断和选择。

随着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变化,这些企业的战略选择与执行能力,将决定它们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