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长36.44%,净利润增长36.71%,振芯科技2025年上半年业绩显著回暖,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暴跌275.78%的背后,暴露了这家军工电子企业面临的深层挑战。
2025年8月26日,振芯科技交出了一份看似亮眼的半年成绩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6.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55.35万元,同比增长36.71%;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扣非净利润同比大幅上升82.37%,显示出主营业务盈利能力的显著改善。
然而,在这份业绩增长的背后,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却为-624.69万元,同比暴跌275.78%。这种净利润与经营现金流的显著背离,揭示了公司业绩增长质量的内在问题。
---
01 财务透视:业绩回暖与现金流隐忧
振芯科技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呈现出明显的“增收不增利”特征,且盈利质量存在隐忧。
从半年报数据看,公司营收与利润双双实现超过36%的增长,扣非净利润增幅更是高达82.37%,这一数据表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正在快速恢复。公司毛利率提升至61.54%,同比增长8.3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13.31%,同比增长1.73个百分点,显示出较强的产品定价能力和成本控制水平。
然而,经营现金流的急剧恶化为公司业绩回暖蒙上了一层阴影。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624.69万元,较上年同期的355.39万元大幅下滑。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与净利润比值仅为-0.097,远低于健康水平,反映出公司利润质量较弱,回款能力可能存在问题。
从资产结构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应收账款达到11.6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高达40.08%,持续增长。这种高企的应收账款不仅占用了大量营运资金,也带来了潜在的坏账风险。
02 业务布局:北斗全产业链与芯片双轮驱动
振芯科技的业务版图主要围绕北斗卫星导航和集成电路两大核心领域展开,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链布局。
在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公司构建了“元器件—终端—系统—运营”完整产业链。作为国内北斗终端最大供应商,公司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北斗系列终端产业化基地。2025年以来,随着北斗三号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特殊机构北斗三号的大规模换装期为公司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
在高性能集成电路领域,公司的产品线覆盖转换器、软件无线电(SDR)、时钟、视频接口等多个方向。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自主研制的SDR芯片可应用于卫星互联网领域,3G-SDI视频芯片可满足远距离实时高清视频传输应用需求,而数字多波束合成SOC芯片则是数字T/R链路中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中的核心芯片,可支持卫星通信、测控等多种应用场景。
此外,公司还积极拓展智能无人平台等新业务领域。据中泰证券研究,公司正凭借在集成电路设计、北斗导航、视频图像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向特定行业AI领军企业转型,解决智能无人系统“眼睛”和“大脑”的技术难点。
03 技术优势:军工电子领域的创新布局
振芯科技在军工电子领域的技术实力,主要体现在芯片设计能力和系统解决方案两个方面。
在芯片设计领域,公司长期专注于特种行业高性能集成电路的研发与设计,在射频、微波、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深厚技术积累。公司产品在卫星互联网、电子对抗、雷达等军事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在北斗导航领域,公司参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北斗三代应用终端的研制及卫星应用服务,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成熟的技术积累。公司聚焦PNT(定位、导航、定时)核心技术研发,拥有自主核心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正积极推进“特定行业+AI”战略转型,定位为特定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的产品形态正由硬件向系统级转变,从原来的产品供应商转变为可提供全智能化系统及服务能力的供应商。
在研发投入方面,公司持续保持较高强度。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建工程较期初增长342.41%,其他非流动资产较期初增长714.22%,反映出公司正在积极扩张产能和推进新技术研发。
04 行业对比: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竞争
与军工电子行业其他企业相比,振芯科技在细分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但整体规模与头部企业仍有差距。
从盈利能力来看,振芯科技在军工电子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根据2024年的一份行业统计,振芯科技在军工电子盈利能力排名中位列第七,净资产收益率为14.62%,毛利率为55.32%,净利率为19.31%。与此相比,行业龙头振华科技的净利率达到36.69%,毛利率为59.04%,显示出振芯科技在盈利能力上仍有提升空间。
从业务布局看,振芯科技与中航光电、航天电器等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中航光电主要产品为电连接器、光器件及光电设备,航天电器专注于连接器、微特电机、继电器,而振芯科技则聚焦于北斗导航和集成电路领域,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在资产质量方面,振芯科技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存在一定差距。2025年第一季度,振芯科技每股净资产为3.18元,在军工电子行业中排名第48位;而振华科技每股净资产高达26.72元,位居行业第一。这反映出公司在资产积累和财务实力上仍需加强。
从估值水平看,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振芯科技毛利率为61.16%,在军工电子行业中排名第五,显示出市场对其技术实力和盈利能力的认可。但公司每股收益仅为0.01元,行业排名第29位,反映出公司当前盈利水平相对较低。
05 挑战分析:多重风险不容忽视
振芯科技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这些因素可能对公司未来发展造成影响。
现金流风险是目前最紧迫的问题。公司连续多年出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低于净利润的情况,这种状况若长期持续,将影响公司的财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需要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优化业务结算模式,改善现金流状况。
管理费用控制也是公司面临的挑战。2025年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为1.1亿元,同比增长90.31%,远高于营业收入36.44%的增速。这反映出公司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内部管理效率可能有所下降,需要加强费用管控。
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同样不容忽视。作为军工电子企业,公司客户主要为特殊机构及大型军工集团,这种业务特点可能导致回款周期较长,资金周转压力较大。
此外,公司还面临技术更新迭代的压力。随着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这对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06 未来展望:新业务驱动成长
尽管面临挑战,振芯科技的长期发展仍存在诸多机遇和增长点。
在卫星互联网领域,公司自主研制的SDR芯片、数字多波束合成SOC芯片等产品可为卫星载荷、卫星平台、地面设备及应用提供支持。随着我国卫星互联网建设的加速推进,这一业务板块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增长点。
在智能无人平台领域,公司凭借在机器感知与智能化方面的技术积累,已实现批量销售。未来,随着特定领域和民用市场对智能无人系统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一业务板块有望加速放量。
中泰证券预测,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亿元、4.84亿元,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这一预测反映了机构对公司业务转型和业绩改善的乐观预期。
从行业环境看,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国防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军工电子作为装备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望持续受益于国防投入的增长和装备现代化进程。
---
振芯科技作为国内军工电子领域的重要企业,正处在业绩回暖与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其4.83亿元的营收规模和82.37%的扣非净利润增速,展示了公司在北斗导航和集成电路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竞争力。
然而,公司面临的现金流问题和应收账款高企的挑战也不容忽视。如何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运营效率,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
随着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卫星互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振芯科技能否凭借其技术优势和产业链布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大份额,仍需市场检验。其“特定行业+AI”的战略转型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高质量的业绩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