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下降34.05%,净利润下滑44.22%,雷电微力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略显黯淡,但其在毫米波微系统领域的技术优势与新兴领域的拓展,为公司转型带来一线曙光。
2025年,雷电微力交出了一份营收与利润双降的半年成绩单。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62亿元,同比下降34.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6亿元,同比下降44.22%;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45.46%。
这份看似不尽人意的财报背后,公司正积极拓展卫星通信、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应用,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本期研发费用达4,399.87万元,占上半年营业收入的9.52%。在军工电子行业整体调整的背景下,雷电微力这家专注于毫米波微系统的企业正经历从传统业务向新增长领域转型的阵痛期。
---
01 财务透视:业绩短期承压,现金流改善显著
雷电微力2025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呈现出全方位的压力,但也暗藏积极信号。
公司不仅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每股收益降至0.48元,净资产收益率为3.79%。从单季度表现来看,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营收仅2.3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4.83%,净利润0.69亿元,同比下降30.17%。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毛利率为49.32%,相比2023年同期有所下滑,但仍保持在较高水平。2024年全年公司的毛利率为41.62%,净利率为29.03%,反映出公司产品依然具有较强的定价能力。
从资产负债结构看,公司资产构成发生重大变动,主要系部分产品逐步完成验收,使发出商品减少所致。同时,公司应收款项融资也有所减少,主要系本期收到票据到期兑付。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2025年将剩余超募资金10,145.05万元用于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使用超募资金永久性补充流动资金达75,545.05万元(含理财收益及利息),这将为公司的业务拓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02 业务布局:毫米波微系统核心业务构筑护城河
雷电微力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毫米波微系统领域的技术壁垒上,这构成了公司坚实的护城河。
公司主要从事毫米波微系统的研发、制造、测试和销售。这类产品是雷达、精确制导、通信等先进电子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在国防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司的技术实力持续领先,致力于有源相控阵等先进电子传感器微系统的研发、制造、测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精确制导、通信、雷达等领域。同时,公司技术也可应用至5G MIMO、车载无人驾驶雷达、商业卫星链路系统、移动终端"动中通" 等民用领域。
在产能建设方面,公司拥有17,000平方米科研生产面积,年产能达20万通道(截至2020年数据)。此外,公司还配套3,500平方米超净间及先进研发设备,为产品研发与制造提供了有力保障。
2025年1月14日,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四川宜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这一布局可能为公司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奠定基础。
03 技术优势:创新研发构建核心竞争力
雷电微力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构筑了企业的护城河,特别是在毫米波微系统领域。
公司自主研发了多项核心技术,截至2025年4月,拥有254项专利、20项商标及9项著作权。这些知识产权构筑了公司的技术壁垒,为长期竞争奠定基础。
公司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达4,399.87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9.52%。这一比例在军工电子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体现了公司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在资质方面,公司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并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同时,公司通过GJB9001B-2009质量体系认证,具备军工产品研发资质。
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设立了技术委员会,由董事长桂峻亲自担任成员。这种组织架构确保了公司技术研发方向与战略发展的一致性。
04 行业对比:军工电子领域的差异化优势
与军工电子行业其他企业相比,雷电微力在细分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但整体规模与头部企业仍有差距。
从营收规模来看,雷电微力在军工电子行业中处于中游水平。2025年上半年4.62亿元的营收,与行业头部企业相比规模相对有限。
从盈利能力来看,雷电微力在军工电子行业中曾表现优异。历史数据显示,公司近五年平均净利率超过30%,在44家军工电子企业中排名前列。虽然2025年上半年盈利能力有所下滑,但毛利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与国博电子等竞争对手相比,两家企业在业务布局上各有侧重。国博电子在T/R组件领域凭借在微波毫米波设计领域的技术优势和制造工艺的长期积累,在各应用平台都取得相关进展。但国博电子也坦言,受行业部分因素以及订单节奏的影响,有源相控阵T/R组件领域的业绩短期承压。
从业务布局看,雷电微力与中航光电、振华科技等企业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中航光电主要产品为电连接器、光器件及光电设备,振华科技专注于基础元器件、集成电路、电子材料等,而雷电微力则聚焦于毫米波微系统领域,避免了同质化竞争。
05 挑战分析:四重因素挤压业绩空间
雷电微力2025年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行业整体影响是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首要原因。公司在2025年半年度报告中明确指出,业绩较上年同期出现下滑,"主要系受行业整体影响,2024年新增订单不足,生产量和完工交付量下降,导致本期产品验收数量减少,收入下滑"。
订单节奏波动也给公司业绩带来压力。军工行业往往存在订单集中释放、交付周期长的特点,这使得公司业绩可能出现周期性波动。国博电子也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受"订单节奏的影响,有源相控阵T/R组件领域的业绩短期承压"。
研发投入压力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公司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领先,2025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9.52%,这对公司的现金流和盈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公司还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随着军工电子领域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竞争,可能导致产品价格压力增大,利润空间受到挤压。
06 未来展望:新业务驱动业绩恢复
展望未来,雷电微力的业绩恢复存在一定契机,但也面临不确定性。
公司在卫星通信、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的拓展将成为业务复苏的重要支撑。公司表示已开展多项战略举措,"大力拓展通用领域新客户,密切关注并积极开拓卫星通信、商业航天等领域应用,拓宽公司产品应用场景"。
供应链优化也将为公司发展提供助力。公司正"进一步深化供应链战略合作,强健供应链韧性,整合产业上下游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这一举措有望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从产品策略看,公司正"加快新型模块化低成本产品的布局"。这类产品有望帮助公司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公司的市值管理也值得关注。公司已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该制度已经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反映了公司对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价值提升的重视。
---
雷电微力作为国内军工电子领域毫米波微系统的重要供应商,正经历业绩的阶段性低谷。其4.62亿元的上半年营收规模体现了公司在市场中的体量,但净利润的急剧下滑也暴露了公司在订单获取和业务拓展方面面临的挑战。
短期内,公司业绩的恢复依赖于军工市场需求的回暖和新兴领域业务的突破;中长期看,公司在卫星通信、商业航天等领域的布局将决定其成长空间。
在军工电子国产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雷电微力能否凭借其在毫米波微系统领域的技术积累与新兴领域的前瞻布局,在行业竞争中赢得更大份额,仍需持续观察。其9.52%的研发投入占比和卫星通信领域的拓展只是起点,真正的挑战在于能否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持续稳定的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