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血制品行业正从资源扩张迈向创新驱动,四家龙头企业的战略分化愈发清晰。
2025年上半年,血液制品行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上海莱士以39.52亿元营收和10.30亿元净利润稳居双料冠军,而派林生物却出现了营收下降13.18%、净利润下降27.89%的短期困境。
这四家龙头企业——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华兰生物、派林生物,正分别通过浆站扩张、规模效应、多元布局和产能升级,在千亿血液制品市场中开辟各自的发展路径。
---
01 业绩分化:规模与增长的平衡术
从营收规模看,上海莱士以39.52亿元领跑行业,天坛生物31.10亿元紧随其后,华兰生物17.98亿元位居中游,派林生物9.86亿元暂居末位。
净利润方面,上海莱士的10.30亿元几乎是天坛生物6.33亿元的1.6倍,更是远超华兰生物5.16亿元和派林生物2.36亿元。
然而,增长势头却呈现不同景象。华兰生物净利润同比增长17.19%,展现出良好的增长动能;而天坛生物净利润同比下降12.88%,派林生物降幅更是达27.89%,反映出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
上海莱士在维持规模优势的同时,总资产攀升至381.36亿元,现金储备达34.89亿元,展现出强大的财务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02 资源争夺:浆站布局决定行业地位
浆站资源是血液制品行业的核心命脉,四家企业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浆站数量与采浆能力上。
天坛生物以107家浆站、1361吨采浆量的绝对优势位居行业榜首,其浆站网络覆盖全国16个省级行政区,在营85家单采血浆公司,采浆规模保持国内行业占比约20%。
上海莱士通过并购扩张,已在11个省布局55家单采血浆站。2025年6月完成对南岳生物的收购后,再添9家在采浆站。
加上2024年采浆量突破1600吨,公司正快速迈向 “2000吨大关” 。
华兰生物则拥有34家单采血浆站(含6家分站),分布河南、重庆、广西、贵州四省份,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803.66吨,同比增长5.24%。
派林生物目前拥有38个浆站,数量位列行业前三。2025年上半年采浆量超770吨,同比增长约11%,显示出在浆站运营上的效率提升。
03 战略路径:四家企业的差异化选择
面对行业变化,四家企业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上海莱士实施 “拓浆”与“脱浆”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通过收购南岳生物等举措扩大浆源规模;另一方面着力研发创新药,其SR604注射液已进入IIb期临床试验,有望突破血友病治疗格局。
天坛生物凭借央企背景和107家浆站的资源优势,专注于巩固其在血液制品领域的规模优势。公司同时持续推进研发,拥有十余个在研血液制品和基因重组产品。
华兰生物则独创 “血制品+疫苗+重组蛋白药物”三轮驱动模式。2025年上半年,疫苗业务营收5996.18万元,同比增长68.77%。
参股公司华兰基因的生物类似药贝伐珠单抗已获批上市,实现收入5889.58万元。
派林生物正经历 “产能扩张阵痛期” 。两家全资子公司同步推动二期产能扩增,虽影响短期产品供应,但将公司年产能提升至3000吨以上,为未来增长奠定基础。
04 产品矩阵:从同质化到特色化竞争
随着行业竞争深化,四家企业正从同质化产品向特色化、高端化转型。
上海莱士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2025年上半年人纤维蛋白原销售数量同比增长29.70%,市场份额稳居行业第一;人凝血八因子销售数量同比增长34.40%。
同时,公司通过进口人血清白蛋白业务实现营收18.99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达48.05%。
天坛生物的产品线覆盖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主要品种。2025年上半年,公司人血白蛋白收入13.45亿元,同比增长20.79%;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收入14.27亿元,增长6.56%。
华兰生物在血液制品基础上,大力发展疫苗业务。2025年上半年,狂犬疫苗销量显著增长,但流感疫苗批签发数量有所下降,三价流感疫苗批签发4批,同比减少33.33%,四价流感批签发24批,同比减少60%。
派林生物则拥有11个产品,数量位列行业前三,主要涵盖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等多个品类。
05 创新研发:开辟未来增长新曲线
面对集采等行业压力,创新研发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
上海莱士将研发创新作为突破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核心抓手。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达1.01亿元,重点推进SR604注射液的临床研究。
该产品是全球首创的靶向药物,若成功上市将填补市场空白。
华兰生物在研发上投入1.6亿元,多个创新药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重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一种基于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机制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已顺利完成I期/II期临床研究,即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同时公司还在申报超重/肥胖的新适应症。
天坛生物2025年上半年研发支出1.43亿元,研发费用率1.83%。
公司第四代层析工艺10%浓度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获得《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皮下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用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也取得进展。
派林生物在产能扩张的同时,也注重研发投入,为后续产品线拓展做准备。
06 资本运作:行业整合加速
血液制品行业的高壁垒、强监管特性,促使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实现扩张。
上海莱士2025年6月完成对南岳生物的收购,不仅获得了9家在采浆站,还填补了在华中地区的战略空白。
控股股东海盈康累计增持金额已超过10亿元,传递出对公司发展的坚定信心。
派林生物则可能迎来国药系入主。2025年6月,公司控股股东胜帮英豪与中国生物签署了《收购框架协议》,拟转让21.03%股份给中国生物。
若交易完成,公司实控人将由陕西国资委变更为国药集团。
天坛生物本身就已背靠国药集团,享受央企资源赋能。作为国资委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公司在资源获取和政策支持方面具备独特优势。
华兰生物则通过参股公司华兰基因开展创新药和生物类似药研发,其中贝伐珠单抗已经获批正式生产和销售,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5889.58万元。
07 未来展望:集中度提升与创新突破
随着行业政策持续收紧,血液制品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目前正常经营的企业不足30家,龙头企业将通过内部增长与外部并购持续扩大市场份额。
天坛生物与上海莱士的 “浆站资源争夺战” 仍将持续。天坛生物依托央企背景,在浆站审批和扩张上具有天然优势;而上海莱士则凭借强大的资本实力和并购能力,快速扩大浆站网络。
华兰生物的 “三轮驱动” 模式将面临市场检验。疫苗业务的波动性和创新药研发的不确定性,要求公司具备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源分配智慧。
派林生物短期业绩虽承压,但产能扩张与可能的国药系入主,为公司长期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随着二期产能释放,下半年产品供应有望显著提升。
---
血液制品行业的竞争正从单纯的 “浆站数量” 和 “采浆规模” ,升级为 “浆站+产能+创新” 的三维较量。
上海莱士凭借规模与创新双轮驱动暂居榜首;天坛生物坐拥最多浆站资源;华兰生物通过多元化布局平滑周期波动;派林生物则在产能扩张后有望释放增长潜力。
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战略性并购与创新药突破将决定谁能在千亿血制品市场中最终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