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是营收千亿的全球显示面板龙头,一家是深耕金融科技的IT服务商,两家名称相似的企业正沿着截然不同的轨迹发展。
2025年上半年,京东方A(000725)以1012.78亿元的营收和32.47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稳坐显示面板行业头把交椅,而其净利润42.15%的同比增速更是彰显出龙头企业的增长韧性。
同期,京北方(002987)则实现了23.61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5.22%,净利润1.19亿元,虽同比微降0.91%,但其中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产品线收入激增73.48%,显示出在新兴领域的突破潜力。
---
01 业务定位:全球面板龙头 vs 金融科技专家
京东方是全球显示面板领域的绝对领导者。根据Omdia数据,2025年上半年京东方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五大主流应用领域出货量持续位居全球第一。
公司执行“1+4+N+生态链”发展战略,以显示器件为核心,同时布局物联网创新、传感、MLED及智慧医工四大业务板块。
京北方则是专注于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业务分为软件及IT解决方案、业务数字化运营两大板块,其中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产品线收入7.09亿元,同比增长15.94%,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公司的战略是构建“全金融牌照+跨行业渗透”的客户矩阵,降低对单一行业或客户类型的依赖。
02 财务对比:规模与增长的平衡术
从财务指标看,两家公司处于不同量级但各有亮点。
京东方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营收达506.79亿元,同比增长6.7%,毛利率为13.04%,净利率2.15%。
这一毛利率水平在面板行业属于合理区间,但若按原会计口径计算,真实毛利率约为14%。
京北方2025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未明确披露,但其高增长的AI及大数据产品线毛利率较高,预计随着收入占比提升,将带动公司总体毛利率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方净利润增速42.15%远高于营收增速8.45%,反映出公司经营效率的提升。而京北方净利润微降0.91%,主要受业务结构调整影响。
03 成长引擎:技术升级与创新业务突破
两家公司都在通过技术创新驱动未来增长。
京东方的成长动力来自三方面:OLED技术突破、创新业务布局和AI融合应用。
2025年上半年,公司OLED出货量超7100万片,稳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并成功突破核心客户LTPO项目实现量产供货。
公司的第8.6代AMOLED生产线已提前4个月设备搬入,将推动全球OLED显示产业向中尺寸领域加速迈进。
京北方的增长则来自AI与大数据业务的爆发和跨境业务拓展。
公司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创新产品线收入0.64亿元,同比激增73.48%,成功中标某国有大行人工智能专家项目。
公司与国富量子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虚拟资产及数字货币业务,启动出海战略。
04 行业地位:各自领域的优等生
在各自领域,两家公司都建立了坚实的竞争壁垒。
京东方在显示领域的龙头地位稳固。公司不仅LCD主流应用出货量全球第一,OLED技术也持续突破。
2025年5月,京东方第6代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全面量产,进一步巩固了其在高端显示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
京北方在金融IT服务领域特色鲜明。公司深耕银行业IT解决方案,同时积极拓展中小银行、非银金融机构及非金融领域客户。
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22家法人客户,客户结构持续优化。
05 未来展望:不同的增长逻辑
展望未来,两家公司面临着不同的机遇与挑战。
京东方的发展与面板行业周期密切相关。公司董事长陈炎顺在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上强调,LCD产业已基本实现弱周期发展,未来十年仍是显示产业主流。
随着老旧产能退出、电视平均尺寸增长等积极因素影响,京东方看好LCD未来三年稳定向上的发展趋势。
公司计划通过回购子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等方式持续增厚利润,并承诺未来三年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归母净利润的35%。
京北方的未来则系于技术升级与出海拓展。公司在AI、大数据以及稳定币等新兴技术的布局已初见成效。
海通国际预测,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42元、0.48元和0.55元,并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
京东方作为中国显示产业的旗帜,正从大规模产能建设转向高质量经营发展,通过技术升维巩固全球领导地位。其投资逻辑围绕面板周期波动、OLED渗透加速和创新业务突破展开。
京北方则是金融科技领域的专业选手,凭借AI与大数据创新产品的高速增长,以及在稳定币、跨境业务等新兴领域的布局,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京东方适合偏好行业龙头、能承受周期波动的长期投资者;而京北方则更适合看好金融科技赛道、追求高增长潜力的成长型投资者。两家公司名称相似,但投资逻辑各异,应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做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