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来整合国家电投海外项目$上海电力(SH600021)$
1、声明:本文非AI生成,力求逻辑清晰、通俗易懂,请放心浏览。
2、背景:国家电投2025年7月底成立“电投国际”整合海外项目。国家电投及上海电力新闻平台(官网、微信)、内部会议,出现“电投国际(上海电力)”字样。对于电投国际与上海电力的重组推测,层出不穷,大家或相信或不相信。我个人也处于懵懂状态。
3、目的:换位思考,假设我来整合国家电投海外项目,我会怎么整合这些海外项目
4、国家电投海外项目整合的必要性
4.1首先要清楚为什么整合,才能保证整合能够解决当前问题。
4.2国家电投海外项目面临的问题
声明:该题是个宏大话题,不是我能说清楚的。此处,我仅从一点进行说明。
这一点就是企业的竞争力。
4.2.1 先认识国家电投旗下子公司(国内业务)
国家电投旗下有很多上市公司,如:吉电股份、中国电力、上海电力、电投产融,还有其他非上市公司(黄河公司等)。但是,国家电投旗下的这些子公司,并不都像远达环保(环保为主)以专业划分,大部分是以区域划分(如:黄河公司、上海电力、吉电股份),国家电投称之为“区域事业部”,而且,这些子公司具备完整的发电专业能力(比如,黄河公司,全称实际是黄河水电公司,不只有水电,还有火电,还有光伏和风电,还有海外资产)。国家电投旗下子公司状况与“大唐发电”完全不同。
如果“电”可以自由流通,吉电股份的电就可以卖到达上海(上海电力地盘),那么,这些子公司是构成“同业竞争”的。实际上,上述假设““电”可以自由流通”不成立。
国家电投旗下这些子公司,就像古代分封各地的诸侯王,以地域划分而和平相处(这也是国家电投旗下没有出现超大市值公司的原因)。
4.2.2再看看国家电投旗下子公司(海外业务)
国家电投旗下涉及海外项目的子公司有多家,原因无他,海外项目赚钱,而各诸侯王又具备海外项目能力,无需集团层面支持,就可以纷纷出海开疆扩土,野蛮生长。
但是,这是有问题的。问题是,随着越来越多子公司出海,这些子公司在竞标海外项目时,他们是竞争关系,很容易出现“集团内子公司相互掐架”的矛盾。在竞标同一个海外项目时,上海电力绝不会因为“大家都是国家电投子公司”,而退出与黄河公司的竞标竞争,二者只会相互低价竞标,而且(还是同一个师父教的,破不了招)。这种竞标时的压价,对集团没有什么好处,还会引来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诉,而集团无法做出“谁对谁错”的裁决,最终只会损害集团利益。
这种矛盾,不像国内竞争,可由地域划分。如果集团说“非洲是上海电力的,中亚是黄河公司的”,然后,上海电力会说“凭什么把容易赚钱的地域划给给XX?”,这是个扯不清的问题。因此,必须是集团出面,把所有海外项目归给某个子公司(简称“新子公司”),然后由“新子公司”去开疆拓土(其他子公司就只专注于国内项目)。
注意:这个整合,并不只是子公司海外资产的整合,还包括处于招标阶段的项目,最关键的整合是:只有这个“新子公司”可以继续开发海外项目,而其他子公司放弃海外开疆拓土的权力。要不然,多年以后还要再来一轮整合吗?
5、如何整合国家电投海外项目?
5.1 成立新子公司(电投国际)
目前已经看到:国家电投成立新子公司(电投国际),国家电投100%持股,把各个诸侯王的海外项目集中起来,由上海电力负责国际化平台建设,然后再进行整合。
问题是,这个新子公司(电投国际)的然后呢?
这个新子公司的股东是谁?一直是国家电投集团吗?以后如何融资,做强做大?是否上市?什么时候上市?
5.2 然后的可能一:新子公司独立经营,不上市,或按A股标准,X年后独立上市
存在的问题:
①拥有海外项目的子公司,是有上市公司的(如上海电力,中国电力),而且海外项目是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这个操作相当于把上市资产剥离,变成非上市资产。如果是这样,上海电力会同意吗?而且,集团证券化率进一步降低,集团领导考核压力增加。
②新子公司的股东,要么是出“海外资产”,要么是出钱,而且要为公司持续经营提供资金。如果新子公司最终是“国家电投”100%持股,收购资产需要花钱,持续经营也需要钱,这可能是集团负担,而且不利于以后上市(除非不上市)。
③如果新子公司是“国家电投”100%持股、独立经营、不上市,那么,就应该是集团的国际部进入到该新公司,集团配齐管理层,自上而下地进行整合,而不是现在委派给上海电力进行。
④如果是这样,这个新子公司,猴年马月才能上市呀?至少3年以后。那个时候,还能上市吗?
5.3 然后的可能二:新子公司完成整合后,由某个子公司(如:非上市公司黄河公司)并购
存在的问题:和可能一存在同样的问题。
5.4 然后的可能三:新子公司完成整合后,由某个上市公司(如:上海电力、中国电力)发行股份并购。
分析:
①这种操作不需要“并购资金(因为发行股份)”,原上市公司(比如中国电力)也能接受(因为能直接持有其他上市公司股票而变现),其他公司(比如黄河公司)可由集团出面划转。
②目前国家电投旗下(吉电股份,电投产融,远达环保,电投能源,上海电力,中国电力),只有上海电力和中国电力没有已经完成重组的“平台定位”(注意:此处是已完成,上海电力虽是“国际化平台”,但尚未完成),因此,二者都有可能。
③目前上海电力和中国电力,都有海外项目,而且占比都不少,中国电力还属于“中电国际”,注册在香港,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④但是,中国电力是港股,现在是破净状态(市净率: 0.88),不利于通过增发股票而融资(除非都增发给控股股东,不增发给外部投资者)。
⑤中国电力(中国电力国际发展),还是上海电力的二股东(持股12.90%),也能接受这种模式的资产整合。
所以,结论呼之欲出了。“电投国际(上海电力)”是最佳选择。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