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利润超去年全年,这家AI公司开始交卷了

用户头像
鹏哥投研
 · 广东  

在AI仍被广泛当作“未来红利”的当下,迈富时(02556.HK)正在做一件少有人能做到的事:把AI变成真正的收入线,写进财报,跑出利润。

这家公司发布的2025年中报显示,其上半年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847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7%。更关键的是,AI及Agent相关业务收入首次被单列,半年即实现1.1亿元,其中,AI Agent服务企业客户超过5500家。对于一家在去年才刚登陆港股的企业来说,这个速度值得注意,而对整个AI估值逻辑的重估,也可能由此开始。

从产业路径来看,迈富时所选择的方向并不复杂,却极其明确。它不是以AI为外衣去升级传统IT交付,而是自建智能体中台,也就是AI-Agentforce,围绕“Agent产品化+平台可复用”这两条主线,形成了标准化能力交付模式。

在这个体系下,AI Agent不再是辅助工具,而是企业运营中可直接部署、可持续复购的“智能单元”。换句话说,它的客户买的不是服务,而是能力;不是概念,而是每季度都在续费的产品。

这是一种新范式的出现。SaaS本质上依赖两个核心:一是客户的生命周期价值,二是单位交付成本的下降。迈富时在Agent业务上的表现恰好印证了这两点。其上半年经常性收入占比达到84%,毛利率高达80.4%;老客户客单价同比上升超过20%,这说明它不仅能够获取客户,更能够持续提升客户价值。

从效率端看,人效同比提升25.6%,三费率同步下降,代表其已经进入了“边扩张、边盈利”的通道。用一句话说,它正在从“增长公司”向“经营公司”转型。

值得一提的是外贸业务。迈富时并未停留在“服务中国企业出海”的常规打法,而是基于自身AI Agent产品的多语种能力,探索出一条轻量化国际扩张路径。49种语言、支持95%以上的语言区覆盖、部署客户近千家,上半年外贸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9%。这背后不只是出海能力的体现,更说明它的产品能力已经具备跨地域、跨系统、跨行业复制的通用性。对于AI SaaS平台来说,这种“低摩擦复制”才是真正具备估值扩张能力的关键。

如果将迈富时放在全球AI SaaS语境下去看,它目前所处的位置大概类似于“AI Native”的SaaS雏形。它的路径不是在已有系统里加上AI模块,而是直接围绕智能体去构建平台和业务模型。参考美股同类企业,如HubSpotServiceNowSalesforce等,当前PS估值大多在6-15倍区间,而迈富时却还被严重低估。

这种估值差异不能简单归结为市场差异,更可能是“认知层级”差异——市场尚未意识到,AI Agent商业闭环的公司,已经不再是“AI概念”,而是具备SaaS平台价值和可持续利润能力的复合体。

当然,迈富时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无论是客户渗透率、海外扩张能力,还是平台自演化能力,仍需要时间去验证。但正因如此,它给出的这份中期答卷才更值得被放大——这是在港股市场中罕见的、真实发生中的AI商业化范例。它所构建的,不是AI如何变得“更强”,而是AI如何真正成为企业付费意愿的一部分。这个能力一旦成立,其平台所承载的潜力将远远超过当前的收入规模。

过去几年,我们对AI公司的预期更多停留在技术侧,而迈富时的例子表明,市场对AI公司的价值判断正在迁移,从“技术能否突破”转向“产品能否变现”。在这个逻辑下,真正拥有平台属性、产品粘性与可验证商业模型的公司,才会成为下一阶段的估值锚定点。而迈富时,已经走在了这条路径的前面。$迈富时(0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