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诺两个新产品面对的市场

用户头像
不杠杠无师
 · 北京  

转发自微信公众号 中钟看药
赛诺医疗近日强势。除了新闻,本不想再写公司的文章,但找上门来探讨的朋友太多,问的多是基础的问题,干脆以文字形式回复。

交流中,一、发现因为专业与非专业的因素,对自膨颅内药物支架的市场评估有较大的差异,二、很多人未将新一代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纳入研究视野。

评估自膨颅内狭窄药物支架的四个维度

我们先来看刚刚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的自膨颅内药物支架。这款支架用于颅内动脉狭窄引发的缺血性脑卒中(俗称中风)。

第一个维度是发病率和病例数等

据国家卫健委办公厅2024 年12月30日印发的《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我国每年新发卒中约394万例,占全球新发病例的1/3,发病以缺血性卒中为主,约占72%,脑出血占22%,蛛网膜下腔出血占6%;现患病的卒中患者达2800 多万人。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因卒中死亡占总死亡的23%。

据国家卫健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吉训明院士的报告,我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率50%。也就是我国每年新发400万脑卒中病人中,大概35%是由颅内动脉狭窄引起的,总数大概在140万人。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2022》,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复发率高达17.7%,简单换算,每年复发的颅内动脉狭窄脑卒中的人数大概在180万人左右。两者相加320万人左右。

《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明确,近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6个月内发生缺血性卒中,合并同侧颈动脉颅外段中重度狭窄(50%及以上),预期围手术期死亡和卒中发风险<6%,可依据个体化情况选择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风险高,医生更愿意选择支架置入术。

综合上面的数据等来看,颅内支架每年潜在的市场来自于320万左右病人中有多少需要支架置入。

第二个维度:技术上的突破

之前为什么颅内支架置入术少呢?原因是,过去专用支架少,多以心脏支架替代,或由心脏支架改装而来,这类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高。《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专家共识2023》主要编写者之一的天坛医院副教授孙瑄说,2015年,临床数据显示颅内支架植入术后30天死亡率达24.1%、1年内脑卒中复发率34.5%。

赛诺医疗自膨颅内药物支架之所以能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是因为其在中国的临床试验效果非常好。今年5月17日“2025东方脑血管病会议”上发布的数据,选取128名颅内靶血管狭窄程度≥70%且≤99%的受试者,术后6个月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1.71% (狭窄程度>50%)。术后1年再狭窄发生率仅为1.87%(实际随访数据大于1年、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无显著变化。这个相当于100%的有效率,是目前别的支架做不到的。

第三个维度从心脏支架的发展史来看

1992年以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仅局限于单纯球囊扩张,远期再狭窄风险达到30%~50%。90年代初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面世,6个月内再狭窄发生率仍高达15%~30%。2002年11月美国Cypher西罗莫司药物洗脱支架和2003年2月TAXUS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在中国上市,平均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降低至5%。自此,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突飞猛进。2001年,全国完成1.6万例冠脉介入治疗, 2013年超过45万例,2017年达到75万,22022年达到129.4万例。20年间增长了将近100倍。

第四个维度是医保能报销、医生愿意用

介入治疗手术的医保报销比例一般在70%-90%之间,具体比例取决于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和手术的具体情况。从病人的角度看,只要治疗效果好,自己掏钱少,愿意使用。

去年12月的安徽神经介入耗材集采,颅内支架最高有效报价为2.8万元。有券商分析师假设自膨颅内药物支架的出厂价为1.5万+。在神经科医生眼里,动脉血管再狭窄是当前卒中临床上亟须解决的问题。病人愿意用,在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下,医生当然也愿意用。

那么,目前,我国有多少医院能开展这样的手术?据中国脑血管病大数据平台,目前,我国有三级医院卒中中心731家、二级医院卒中中心1618家。这2349家脑卒中中心都能开展颅内介入手术,假设平均每家中心每年手术50例,就是接近200万例。

2024年神经介入年会上的消息,浙江79家县级医院都在积极开展机械取栓术、尝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有神经科专家称,在已具备一定冠脉(心脏)介入手术体量的医院,神经介入也会逐步发展起来。

上面这些只是理论上的推演,具体要看支架何时获批、有没有更好的竞品出现、公司的商业化能力、能做到多少的市占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有无变化。算是纸上谈兵。

动脉瘤密网支架是个巨大的市场

动脉瘤破裂是导致脑出血的主要原因,轻则眼瞎,重者死亡。据《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一项包含68项研究、21个国家、83个研究群体和94912例患者的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显示,平均年龄50岁的成年人群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的总体患病率约为3.2%。我国50后和60后人口接近4亿人,以3.2%的比例推算,大脑中有动脉瘤的人在1200万人左右。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推荐意见:1、对于颅内动脉瘤直径≥5 mm、形态不规则、随访过程中动脉瘤增大或形态变化、既往SAH史、动脉瘤家族史的UIA可考虑手术治疗。如果破裂率>0.1%/年且诊断年龄<70岁,首选手术。2、外科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手术是治疗UIA的有效方式。3、血流导向装置可用于治疗大型及以上宽颈未破裂颈内动脉瘤。

目前,我国每年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植入术大概在10万例。主要原因,是动脉瘤一般要用CT等检查才能发现,即使体检,也很少有人做脑部CT,所以,发现率低。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动脉瘤的发现率将越来越高,密网支架植入术将快速发展。

赛诺医疗的AUCUR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刚刚完成全国首例植入。因已有10多款密网支架在国内上市,5月27日,赛诺医疗的这款支架获批后并没有引起市场的重视。这同样是一款有较多创新的支架,一是特别细,是目前唯一能通过直径0.43毫米的微导管输送的密网支架,能到达更深的脑部;二是独有涂层,减少血栓的形成;三是100%的打开率,医生操作简单,手术容易实现一次性成功。这些特点使其产品质量和手术的成功率超越了跨国公司。

动脉瘤中大概有10%多长在大脑深部的微小血管中,这些动脉瘤,目前只有AUCURA™血流导向密网支架能植入。也就是说,赛诺医疗有10%的密网支架保底市场。按目前10万台手术算,每年能销售1万根,在广东集采的中标价为61890元,即使净利40%,密网支架每年也能给公司带来几亿的净利润。预计这款支架9月份开始正式销售。

上面是一些基于公开资料的逻辑分析,以回答一些朋友们的问题为目的,但也是一家之言,更不作任何投资推荐。

实际上,我们更愿意谈论的是,公司是目前少有的具备从材料到成品全产业链研发优势的神经介入器械公司,并相信其未来能成为全球一流的神经介入器械公司。

也特别赞赏董事长孙箭华。这是一位有眼光、有胆识的技术型掌门人,2012年全资收购法国Alchimedics公司,使公司拥有了全球独有的电子节枝涂层技术,从而使公司的支架再狭窄率低、血栓发生率低;2023年9月自己抵押股票借钱给公司收购美国eLum。收购完成后,赛诺医疗对eLum持有股份的达到90.91%,拥有了全球一流的研发实力。

本文转发微信公众号,中钟看药,如有侵权,可联系本人删除。

$广生堂(SZ300436)$

$赛诺医疗(SH688108)$

$舒泰神(SZ3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