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退市、关厂,光伏巨头 “大逃杀”

用户头像
世纪新能源网
 · 未知  

从“狂飙到急刹车”,光伏行业的转折来得猝不及防。近年来,这一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产能过剩的阴霾笼罩,价格战的硝烟弥漫,国内众多光伏企业的艰难处境清晰可见。

光伏企业“急刹车”

裁员潮比寒冬还冷

多位业内人士称,2024年成为行业动荡的关键节点,工厂减产、关停、裁员的消息接连不断,多家厂商裁员比例高达20%,行业洗牌不断加速。

曾经有媒体统计,2024年,市值排名前100位的A股光伏上市公司总计拥有员工数为611851人,较2023年的756234减少了144383人,同比减少19.09%。行业寒冬之下,裁员、降薪、进行人员优化,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常态,部分企业不得不通过大幅缩减人力成本来维持生存。

随着2025年上半年的光伏行业成绩单已经陆续出炉,企业亏损成了普遍现象,数据显示,138家光伏公司上半年加起来的营收5983.53亿,比去年同期少了10.95%;总共赚了31.28亿,同比下滑幅度更是高达76.17%;增长放缓、行业内的整合洗牌还在激烈进行。

一边业绩承压,一边持续“裁员潮”。从网上披露的数据看,与2024年末相比,2025年上半年21家光伏企业合计缩编1.34万人,降幅为10.34%。大环境压力之下,各家企业的日子可谓冷暖不均。

不仅让国内众多光伏企业举步维艰,国际光伏巨头们也未能幸免,国际光伏巨头们同样在这场行业寒冬中挣扎求生,关厂、裁员的消息不绝于耳,曾经的辉煌正被严峻的现实所侵蚀。

梅耶博格

欧洲光伏巨头的陨落

9月9日路透社消息,瑞士SIX交易所因Meyer Burger(梅耶博格)未能按期提交报告,决定将其退市,为这家太阳能制造商动荡的一年画上句号。

退市直接原因是梅耶博格未能按期提交2024年年度报告,且问题"尚未解决根本问题"。该公司股票已停牌三个月,虽可上诉,但局面难以逆转。

进入2025年,坏消息接踵而至,9月1日,其位于德国的两家工厂业务运营正式停止。在此之前,比特费尔德-沃尔芬工厂的最后一批太阳能电池已下线。由于未能觅得投资者,除少数负责善后事宜的团队外,近500名员工惨遭解散或解雇。

梅耶博格的衰落源于多重因素,全球太阳能市场供过于求引发的价格战、亚洲特别是中国竞争对手的超低价冲击,以及自身战略误判。公司在美国的工厂遭遇严重超支和工期延误,关键客户更是取消了5GW的供应协议,成为"致命一击"。旗下德国子公司已申请破产,美国子公司也进入破产保护程序。梅耶博格的退市被视为欧洲光伏制造业面临严峻挑战的警示,凸显了欧洲在全球太阳能竞争中维持战略自治的困难。

作为欧洲光伏组件的龙头企业,这一结局令人唏嘘,曾经的行业领军者,如今却不得不以这样惨淡的方式落幕。

裁员风暴

全球巨头集体 “砍人”

梅耶博格并非个例,在全球光伏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多家海外光伏企业纷纷陷入困境,2025年“裁员风暴”在全球蔓延……

美国的光伏企业同样面临着巨大压力。2025年8月,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商PosiGen因资金短缺,宣布解雇166名当地员工,并停止在美国全国范围内的大部分业务。在政策变动和市场萎缩的双重打击下,PosiGen 资金链断裂,难以获得更多融资,最终陷入困境。

德国的SMA Solar Technology AG作为太阳能逆变器企业的佼佼者,也未能幸免。2025年上半年财报不佳,加速推进重组计划,全球裁员1100人,德国本土占比达三分之二,重组费用预计1.4亿欧元,还调整业务架构削减运营成本 。

2025年6月5日,美国排名前三的太阳能公司Sunnova宣布计划裁员约55%以严格削减运营开支,这将影响约718名员工。6月8日,Sunnova申请破产保护,旨在通过资产出售实现价值最大化。数据显示,截至破产前,其总债务达84.9亿美元。

2025年3月,德国老牌光伏组件制造商Aleo Solar宣布,将逐步关闭其位于勃兰登堡州普伦茨劳的生产线,此次关闭计划将直接影响约110名员工。

2025年1月,美国光伏逆变器制造商SolarEdge Technologies宣布将在全球裁员400人,以应对整个行业的低迷。公司预计裁员将为公司每季度节省900万至1100万美元开支。这也是SolarEdge在过去近一年内第四次宣布裁员。上一次的裁员是去年11月底,该公司曾宣布舍弃储能部门聚焦光伏,同时裁员12%(约500人)。

海外光伏企业陷入关厂、裁员困境,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在欧洲市场,前两年受能源危机影响,光伏组件等产品过度繁荣,库存大量累积。而如今市场需求增速放缓,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得组件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欧洲本土光伏制造企业,由于供应链成本较高,在价格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面临严峻挑战。从政策层面看,各国新能源政策的不确定性对光伏企业影响巨大。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光伏产业,如今国际巨头们正深陷困境。这不仅是企业个体的危机,更是整个行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挑战。海外光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新崛起,必须深刻反思,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拓展以及应对政策变化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否则,这场行业寒冬可能会更加漫长。

编辑:崔琬麟

责编:刘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