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8日,Arvinas刚宣布FDA接受PROTAC明星分子vepdegestrant的NDA,但仅1个月时间,辉瑞就联合Arvinas宣布,准备将vepdegestrant卖了。
图源:Arvinas官网
根据之前Arvinas与辉瑞的合作协议,辉瑞向Arvinas支付6.5亿美元预付款,外加4亿美元的监管里程碑和10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以及辉瑞的3.5亿美元股权投资,而本次双方选择在上市前夕就将vepdegestrant卖掉,猜测一定程度上也是辉瑞为了规避这十几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
而BMO Capital Markets分析师之前也认为,两家准备将vepdegestrant转授权“并不意外”,毕竟虽vepdegestrant达到3期的临床主要终点,但其NDA申请的适应症,却是针对ESR1突变ER+/HER2-晚期乳腺癌。
要知道ESR1突变只占ER+/HER2-的30-40%,市场机会并没有这么大。
而随着辉瑞和Arvinas寻求第三方授权vepdegestrant,行业内部也都在关注可能的接手方都有谁。
01
谁会接手?
根据Evercore ISI分析师Jonathan Miller的估计,vepdegestrant在二线乳腺癌治疗中的销售额将限于5亿美元或更少,而且他还认为该药物的“真正潜力”在于作为联合疗法的一部分用于一线治疗,但这需要大规模3期临床试验,可能只有财力雄厚的大公司才能承担。
其中,现有CDK或PI3K抑制剂的大型药企可能会对vepdegestrant感兴趣。因为2025年5月,辉瑞与Arvinas刚叫停了vepdegestrant的两项关键3期临床试验:一项是与辉瑞在研CDK4抑制剂atirmociclib的联合疗法试验,另一项是与CDK4/6抑制剂的联合试验。
诺华是明显的潜在选项之一,该公司旗下拥有CDK4/6(ribociclib)以及PI3Kα抑制剂(alpelisib) Kisqali和 Piqray两款相关药物;不过,诺华之前在2020年已经与另一家雌激素降解剂企业 Olema 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进行选择性ER降解剂(SERD)OP-1250和诺华的Kisqali、Piqray联合使用的疗效。
但是另外几家MNC,如拥有 CDK4/6 抑制剂 Verzenio的礼来,旗下SERD 药物Imlunestrant片已在今年4月份获上市申请的受理;而销售 PI3Kα 抑制剂 Itovebi 的罗氏,也拥有自主研发的SERD giredestrant,8月28日,FDA也正式批准giredestrant(商品名:Girasea)上市,用于治疗ER阳性、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而AZ因旗下拥有 camizestrant,也可被排除在潜在买家之外。
除此之外,vepdegestrant可能会吸引如Roivant这类公司——该公司的商业模式就是收购不受青睐的资产,并围绕这些资产打造业务。采用类似模式的公司还包括PureTech Health和Biohaven:其中 Biohaven 正在肿瘤领域推行 “fast follower” 战略,其研发管线中已包含聚焦于炎症性疾病领域的多款降解剂。
不过不管对于这些公司或其他潜在买家而言,任何合作交易的核心都取决于Arvinas与辉瑞对vepdegestrant的报价,毕竟从SERD赛道来看,vepdegestrant上市时间相对靠后且缺乏差异化优势。而对于PROTAC赛道来说,vepdegestrant若能成功上市则为其他“不可成药”靶点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里程碑式范例,未来也将推动PROTAC在癌症、自身免疫疾病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而在二级市场上,Arvinas的股价在上周四早盘上涨了 5%,这一走势似乎表明投资者此前已认为vepdegestrant的价值有限。如今,该公司需要找到一位合作伙伴,在辉瑞乃至华尔街显然都不看好的地方,发现这款药物的潜力。
02
国产小分子的下一城
在全球PROTAC研发浪潮中,中国企业也在积极布局。
据QYR最新调研,2024年中国PROTAC技术市场销售收入已达到相当规模,预计2025-2031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保持较高水平
其中,百济神州在今年2月宣布启动了BTK PROTAC药物BGB-16673的首个3期临床试验。这是首个进入3期阶段的BTK PROTAC药物,也是继vepdegestrant之后,全球第3款启动3期临床的PROTAC药物。
根据2025EHA百济公布的两项1期数据显示,针对R/R CLL/SLL的ORR方面,所有剂量均达到84.8%,2期推荐剂量200mg下达93.8%;针对R/R WM的研究数据显示,ORR达84.4%,主要缓解率达75.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达31.3%;中位起效时间为1.0个月,起效较为迅速。
除此之外,今年5月,百济神州还启动了BGB-16673头对头礼来Pirtobrutinib的III期临床试验,用于既往接受过共价BTK抑制剂治疗的R/R CLL/SLL,研究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PFS)。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中国PROTAC企业并没有局限于肿瘤领域。以多域生物为代表的企业,已将其靶向IRAK4的蛋白降解剂HPB-143授权给Photys Therapeutics,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这一交易彰显了国际市场对中国PROTAC药物研发实力的认可
要知道目前全球研发进展最快的IRAK4 PROTAC是Kymera和赛诺菲共同开发的KT-474,目前治疗化脓性汗腺炎(HS)、特应性皮炎(AD)的两项临床试验均处于临床2期。
赛诺菲为了加速KT-474的临床开发进度,在2024年7月宣布扩大以上两项临床研究的入组规模,可见赛诺菲对于KT-474抱有极大期望。
除此之外,领泰生物的IRAK4 PROTAC分子LT-002在中美均已获FDA和CDE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百济神州在2023年年末公开了IRAK4 PROTAC专利,2024年8月,IRAK4 PROTAC分子BGB-45035在国内获批临床,拟开发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