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诚药业核爆点已至

用户头像
bioSeedin柏思荟
 · 浙江  

9月23日,东诚药业发布公告称,控股子公司蓝纳成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关于225Ac-LNC1011注射液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该药物是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α粒子放射性体内治疗药物,拟用于治疗PSMA阳性表达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

在全球前列腺癌治疗领域,RDC正掀起一场诊疗革命。国内外暂无同产品上市的225Ac-LNC1011不仅代表了东诚药业在核药研发领域的重要突破,更预示着中国在前列腺癌核药治疗领域即将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01

超百亿的市场蓝海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常见恶性肿瘤,传统诊断主要依赖12次活检穿刺,且75%的活检结果为阴性,给患者带来巨大负担。目前终末期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标准治疗方式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化疗为最后手段,治疗手段有限,且5年生存率为30%,其诊疗市场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中信证券也表示,创新核药RDC有望解决目前前列腺癌诊疗过程中检测负担大、疗效有限等未被满足临床需求,改变前列腺癌诊疗范式。目前中国尚无任何RDC上市,市场呈现蓝海状态,预计未来中国前列腺癌RDC诊疗市场将超100亿元

而在海外方面,诺华的Pluvicto 是全球首个针对前列腺癌的RDC产品,是诺华在2018年21 亿美元收购 Endocyte 时获得的一款核心 RDC 药物,Pluvicto在2022年获批上市,用于针对前列腺癌,2024 年,Pluvicto 便实现全年销售额 13.92 亿美元(较2023年 +42%),成为全球首个核药 10 亿美元分子,充分验证了其巨大的商业价值。

但要注意的是,Pluvicto采用的是临床上更常见的β核素,而东诚药业本次获批临床试验的225Ac-LNC1011注射液则是采用α核素,相比之下,α粒子具有能量更高、射程更短和多级α衰变的物理特性,这也意味着225Ac-LNC1011能够对肿瘤细胞实施更为精准和致命的“定点清除”。

与此同时,α核素作为核药领域的下一个制高点,MNC之间关于核药的竞赛早已悄然启动。

诺华作为布局RDC的龙头MNC,在Lutathera和Pluvicto成功之后,进一步促使其不断通过收购和BD合作进行加码,其中2024年5月,诺华以17.5亿美元的总金额收购了Mariana,囊获了一系列核药管线,包括基于α核素Ac-225开发的核药MC-339;除此之外,在α核素的布局上,诺华还启动了AAA817(Ac-PSMA-617)治疗PSMA阳性mCRPC的临床2/3期研究,由于核素的差异,AAA817有望比Pluvicto具有更高的效力。

2023年,BMS也以约250%的溢价收购了RayzeBio,从而囊获了RYZ101、RYZ801等创新靶向核药,以及GMP工厂和技术平台,BMS看重RayzeBio的一大原因也是其在α核素Ac-225上的布局。其中RYZ101(225Ac-DOTATATE)在众多基于Ac-225开发的核药中,研发进度最快,GEP-NETs适应症已经处于临床3期,BMS预计治疗GEP-NETs的3期临床的关键数据将在2026年公布,有望成为首款被FDA批准上市的Ac-225核药。

另外,阿斯利康也在2024年3月以高达24亿美元的总金额收购了Fusion Pharmaceuticals,正式进军核药市场。收购所得的核心管线FPI-2265和FPI-2068均是采用的α核素Ac-225。未来,阿斯利康的FPI-2265正在和诺华的Ac-PSMA-617直接对垒,如果临床结果更优,阿斯利康也有望一举夺魁。

而东诚的225Ac-LNC1011作为国内率先进入临床的α核素PSMA靶向疗法之一,若能成功上市,将有望显著提升国内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可及性,并凭借本土化生产的成本优势,为患者和国家医保体系带来价值。

02

从原料药到核药巨头的十年征程

东诚药业的核药布局始于十年前。2015年,公司以7.5亿元收购云克药业的控股权,正式切入核药赛道。此后,公司又陆续收购GMS、益泰医药、安迪科、米度生物等多家核药相关企业,构建起“诊疗一体化”的全产业链。

从营收结构看,核药业务已成为东诚药业的重要支柱。2025年上半年,公司核药业务销售收入达5.03亿元,同比增长0.78%,占营收的36.3%。同期,公司原料药和制剂等业务的销售额均同比下降;研发方面,公司2025上半年研发费用0.95亿元,同比增长4.4%,主要用于核药研发

而蓝纳成作为东诚药业旗下专注于核药研发的核心子公司,也是东诚药业核医疗生态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蓝纳成营业收入均为零,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和-0.62亿元。

尽管尚未实现营收,蓝纳成仍于7月完成了超过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中国信达、新动能基金、东诚药业共同投资。而仅时隔一个月时间,东诚药业就召开第六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分拆蓝纳成至港交所主板上市等相关议案

蓝纳成此次冲刺港交所主板,其本质远非一次简单的分拆融资操作。

其底层逻辑首先是破解高投入与零营收困境的必然选择。通过分拆上市,蓝纳成可以独立对接资本市场,开辟专属的融资渠道,为管线研发“输血”;其次,是实现资产价值重估与最大化的重要路径,独立上市后,资本市场可以对蓝纳成这类纯创新研发平台给予更专业的认知和更高的估值溢价,从而反过来拉动东诚药业作为控股股东的整体市值,实现“1+1>2”的价值释放效果。

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满足前期投资协议要求,据此前融资协议,若蓝纳成未能在2026年6月30日前实现合格IPO,投资方有权要求回购,其中 “合格IPO”的市值门槛为至少60亿港元。

总之,推动蓝纳成上市是东诚药业在核药长周期、高投入规律下,一次主动的资本战略布局。未来其能否凭借蓝纳成的创新管线与自身的产业化能力,在这条高壁垒的黄金赛道上率先冲线,将成为中国核药产业发展的关键风向标。

#核药# #核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