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零售行业的一些思考(二)

用户头像
晚舟夕照
 · 上海  

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零售行业?

我之前的交易是追求高概率的交易,不管是成功的中远海控以岭药业,猪肉期货,牧原股份赤峰黄金。还是失败的英科医疗唐人神+天康生物(猪周期反转)。追求的都是因果链的高概率实现。

这种交易是有瓶颈的,高概率的交易极度依赖于宏观环境和事件性交易。我不知道我怎么说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不?周期反转是依赖于景气周期的恢复的。这也是我这三年主力仓位大多都在生猪养殖相关里面打转的原因。

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的走势教育了我,人不能一直在舒适区打转,需要跳出去扩大自己的能力圈。

书回正文,我们到底需要怎么样的零售行业?我先贴个数据。

21年,山姆的会员数是400万。25年,山姆的会员数已经突破了900万。

很多人一看,会说“哦”。真的就是“哦”了吗?这个数据极度不正常。我们可以看看,身边各种经济领域,外资的市场份额都是在撤退的。山姆的意外崛起到底是因为什么?

这个可以从我们的上一篇文章的内容来回答。中国的零售行业发展太快了,线上化交易的比例在飞速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超级市场这个业态被飞速边缘化。

前面我们说到品牌这个概念,品牌的核心是什么?品牌的核心是品控。你选择某种商品,是用品牌去帮你做品控的,所以在品牌势能很高的品类里,零售只是一个平台化流水的生意,是个流量生意。最典型的就是体图书和电器。京东曾经用重资产的物流体系做出差异化竞争,当全行业的物流效率提升以后,京东的护城河被填的七七八八了。

在无品牌势能的品类里面,传统的大超市是帮你做选品和品控的。当这一业态退出以后,山姆填补了这一空缺。这是他会员增长的原因,也是永辉超市逆天估值持续居高不下的原因。

最后,我不看好山姆。我了解中国人,在一个确定性的目标里,没人做得过中国人。山姆的未来是淡化,萎缩,最后离开中国。我也不好看永辉,他的路线错了,包袱太重。这个生意的未来是线上往线下打。线下是提高公司势能的。我预测,达到一定自营品GMV后东方甄选未来会在一线城市开出线下体验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