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风中的幸存者:西南航空如何改写航空业的投资魔咒

用户头像
成长价值双焦镜
 · 北京  

“想成为百万富翁?先做亿万富翁,再买一家航空公司。”理查德·布兰森的调侃,道尽了航空业对投资者的“吞噬力”。从破产潮到持续亏损,这个行业似乎成了财富的黑洞,连沃伦·巴菲特都曾因投资全美航空自嘲“暂时性神经错乱”,并坦言需要专门的“防冲动热线”来克制对航空股的投资欲。然而,就在这片“废墟”之上,西南航空却创造了奇迹——1972至2002年的30年间,其收益率甚至超过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成为航空业逆风中的独行者。

航空业的困局:繁荣表象下的利润绞肉机

航空业的技术进步无疑重塑了世界:跨洲商务只需一日可达,全球旅行变得触手可及,但其商业模式却始终深陷泥潭。高固定成本是悬在所有航空公司头顶的利剑——飞机购置、燃油消耗、机场起降费、机组人员薪酬,每一项都是巨额支出,且难以随客流波动灵活调整。更致命的是“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为争夺市场份额,航空公司不得不频繁推出低价机票,将成本优势

点击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