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产权交易所(成都文交所)是西部第一、全国第三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
成都文交所的核心业务覆盖文化资产全链条服务,具体分为六大板块:
文化产权交易
交易对象:文化物权、债权、股权、知识产权(如新闻出版物、影视作品、数字文创、动漫游戏版权)。
交易模式:包括B2B询议价、招投标、拍卖、电商、预约抢购等多元化方式。
数字资产服务
全国首家数字文化产权交易平台:2021年启动,整合区块链、人工智能、XR技术,提供数字藏品发行、版权存证、IP资产化服务(如文物数字藏品“石犀镇水”上线售罄)。
AIGC交易社区:2025年参与搭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交易平台,促进资源对接与商业转化。
投融资服务
为文化企业提供项目融资、并购重组、权益评估服务,解决轻资产企业融资难题。
文创电商与衍生服务
运营文创商品销售平台(如文创产品、数字消费),拓展文化出海渠道。
政府与文化机构服务
承担政府采购(文化专用权益、电台节目采购)、国有文化单位改制重组等。
“四大平台”协同生态成都文交所构建了四大核心平台,形成闭环服务生态:
“十四五”金融业规划明确支持
2022年《成都市“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提出“做优成都文交所”,推动文化产权交易、资产重组,并开展文化与金融创新试点。
目标:构建文化金融服务平台,设立文化金融路演中心,完善文化要素评估体系。
资源倾斜与项目落地
成都市政府将文交所纳入“三城三都”(文创、旅游、赛事名城)建设核心载体,导入本地文化资源(如大熊猫IP、文旅项目)。
牌照资质与战略定位
经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批准成立,四川省唯一持牌文化产权交易所,承担“盘活西部文化资源”的国家级使命。
数字经济创新试点
获国家部委资源对接:与国家图书馆、中央美术学院、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等共建“一所多中心”生态。
数字人民币技术应用:纳入央行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
文化金融政策试验田
探索“文化+科技+金融”融合模式,获准开展区块链版权交易、文化数据资产化等前沿业务。
业绩爆发式增长
2024年营收1772.92万元,同比增213%,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驱动因素:数字藏品销售、版权交易佣金、AIGC社区建设。
战略合作拓展
与蚂蚁链、商汤科技、央美等41家头部机构签约,强化技术及资源协同。
2025年布局AIGC赛道,切入人工智能内容交易蓝海。
定位独特性:国家级牌照+区域资源垄断,成为西部文化要素配置核心平台。
成长确定性:政策持续加码(如成都2025年文化金融试点)、数字资产扩张(AIGC/AI+IP商业化)驱动二次增长。
风险提示:
数字藏品监管政策变动(如NFT金融化限制);文化资产评估体系尚不完善,影响融资效率。
成都文交所已从传统产权交易转向“数字文化+金融科技”创新引擎,在政策红利与技术迭代双轮驱动下,有望成为全国文化要素市场改革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