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纽约之行见闻随笔

用户头像
点拾投资
 · 上海  

导读:疫情之后,这是连续第三年带孩子去纽约参加夏令营,之前两个暑假都写过一个纽约之行见闻,没想到很受大家的欢迎。这一次,我继续分享一些自己第一视角对在纽约的感受,以及对一些现象的深层次思考。

2023年去纽约的时候,因为疫情已经连续四年没有去纽约了,当时感受到纽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24年去纽约的时候,已经逐渐适应这些变化,比如说高物价、高下限、全新的大楼和基础设施等等。今年去纽约,又让我思考自己在1997年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情景。对中美的对比,有了更成熟的想法。

美元在任何地方都值钱,除了在美国

在国内有一种货币叫“沪币”,说的是上海东西很贵。在许多地方并不算高端的产品,到了上海就能卖出很高的价格。而到了美国会发现,作为全球第一大储备货币,美元一直有着“硬通货”的特点,但是来到美国后发现,钱真的不值钱。特别是,这一次去美国前,我还去了以高物价著称的新加坡出差。在新加坡,我都没有感受到那么贵的价格。

曼哈顿随便吃一个加了炒鸡蛋和Cream Cheese的贝果,外加一杯咖啡,就要差不多16美刀。在上海,一个类似的套餐大概18-20人民币。去中央公园闲逛,周边餐车卖的一个鸡肉GYRO要12美刀。过去,这个价格完全能去一家能坐下来吃饭的diner。一个中式午餐,大概要18到20美刀,包括一份荤菜、一份素菜、一碗汤和米饭。在上海,通过拼好饭买到的品质外卖,加上平台补贴差不多也是20人民币,而且有人给你送到家。

这一次在美国,对越来越高的小费比例也开始接受。基本上,去一个有人会把菜拿到你桌子上的地方吃饭,就要付小费,而且很多结账的时候都是20%起步。除了小费之外,还要交税的,实际上一顿饭吃下来要比菜单上的价格高30%左右。

当然,美国不止是曼哈顿贵,所有地方都很昂贵。这次我还去波士顿出差,有一天早上去那边的唐人街吃了一个越南河粉。三碗河粉+三杯饮料,再加三个越南春卷和一份小煎饺,价格直接来到了85美刀。也就是人均200人民币吃一份越南河粉早饭……对了,这家饭店的菜还是我去窗口拿的,最后也给了10%小费……

然后在波士顿住的Hyatt酒店,地理位置虽然不错,但房间真的又破又老。和国内的五星级酒店真的不能比。就这样的酒店,一个晚上也要350美金。

记得20多年前在纽约读大学的时候,还能吃到几块钱的咖啡+贝果套餐。那时候我在的NYU教学楼附近,都是卖贝果的餐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每天早上吃一个贝果成了自己雷打不动的习惯。没想到现在,餐车买一个套餐都要十五美金以上。

中美两国都有最好的“公共品”

纽约虽然贵,但最好的一些“公共品”都是免费的。比如说著名的中央公园,是我去过所有免费公园中最棒的。从各方面来看,都比上海的世纪公园好不少。在中央公园,有人行道、跑步道、马车道等等。在里面跑一个十公里,都走不完。当然,中央公园也是纽约“最昂贵的景色”。无论是办公室还是私人公寓,要看到中央公园的房子都很贵。

图:从客户办公室望出去的中央公园

除了中央公园外,纽约有许多免费的街心公园。比如说Byrant Park,Union Square,还有高线公园等等。曼哈顿对面的Long Island City和Brooklyn大桥这边,都开发出非常棒的跑步道。在这些地方,还有很便宜的轮渡可以坐。晚上坐在轮渡里面,基本上就能把曼哈顿的夜景看一遍。

纽约的图书馆也很棒。纽约的公共图书馆里面,有大量给人看书、工作的位置。我经常就带一个电脑去写文章。里面还有免费的彭博终端可以用。而且纽约的公共图书馆,也是在寸土寸金的42街Pershing square附近。图书馆里面,还有免费的讲座可以听。只需要在网上sign up就行。我有一次去,还看到给成年人具备的如何找工作讲座。

当然,图书馆在每一个社区都有。我居住的皇后区家里楼下,也有一个Queens Library。只需要护照就能办图书馆借书。我去的时候,还看到很多华人的老爷爷、老奶奶在里面看报纸打发时间。

但是,这次来美国,我开始感受到中国低廉的“公共品”。

首先,是中国的公共交通。我在上海出行,特别喜欢坐地铁。不仅方便,也很舒服,而且很准时。当然,上海地铁的票价很低,每次只要4块钱左右。来了纽约后,每次坐地铁内心就很抗拒(但又没办法)。纽约地铁的价格,和坐多少站没有关系。就是进站刷卡一次性收取2.90美刀。到了2026年1月4日开始,纽约地铁统一会上涨到3美刀一次。

纽约的地铁站里面没有空调,里面经常冒着热气。许多线路都有几十年甚至百年历史了,地铁站里面有不少老鼠……而且,上海很多地铁站里面都有洗手间,纽约我基本上没看到有洗手间的地铁站。纽约地铁也经常不准时,开到一半会因为各种“技术故障”停下来几分钟。许多第一次从国内来纽约的朋友,坐了一次纽约地铁就受不了。

图:华尔街的地铁站

中国公共交通的低价资源,不仅体现在地铁上,还有高铁。来了美国后,才发现中国的高铁是多么方便,也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工程。今天,中国几乎可以从任何一个城市出发,通过高铁换乘达到另一个城市。高铁也大大缩短了城市之间的链接。比如说,上海去苏州的时间比纽约曼哈顿去皇后区还短。

而美国的铁路,又贵又慢。这一次我从纽约做火车去波士顿,一张车票220美刀,路上花费时间差不多4个小时。而如果从纽约开车去波士顿,也就4.5个小时。坐火车的价格,和飞机票已经差不多了(甚至机票更便宜)。当然,也有100美刀左右去波士顿的火车票,但是时间就要5.5个小时。

中国公共交通的便捷性,真的是被大大低估了。政府为老百姓生活的便捷性,提供了很好的补贴。在中国,去任何地方都感觉特别方便。在上海,我很愿意从浦西去浦东见一个朋友,做一场交流。而在纽约,我对于专门跑到一个地方是内心抗拒的。这样的差异,也造成了美国人大多在较小的半径生活。而国内大家的生活半径,整体要大很多。

其次,是中国的安全性。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和城市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公共品。我自己生活的上海,应该算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了。在上海,你可以晚上3点走在马路上,却不用担心安全问题。甚至由于移动支付极其普及,国内已经没有小偷这个职业了。

而在美国,却时不时要担心安全问题。坐地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些奇怪的人。比如说有一次,我对面坐着一个不穿上衣,满身纹身的人。而几乎每一次,地铁车厢都有一个人大声自言自语的人。在曼哈顿的街道上,真的有一股“大麻味”。每一个街角,都有流浪汉来问你要钱。

第三,高效的数字化基建。中国是一个数字经济极其发达的国家,以至于在中国几乎没人带钱包出门了。我们去任何地方办事情,都可以通过小程序进行预约,很快就能把表格填好。微信,已经成为了数字时代的身份证。

举个例子,在中国无论是微信的转账,还是银行的转账,都是极其方便的。货币能够在数字基建下,实现很快速的流通。而在美国,要向他人转账是一件极其繁琐的事情,甚至很多人只能去线下网点完成。

在美国,也有许多商店采用数字化的服务,但这个过程要填写大量的个人信息和表格,非常繁琐。数字化能为商家节省劳动力成本,但却无法提升用户的体验,甚至绝大多数时候服务体验是下降的。

数字化带来了生活上的极大便利性,到了美国后,才有更强烈的对比。

在美国生产(赚钱),在中国消费

绝大多数人,同时具备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身份。作为生产者,我们需要工作赚钱。赚了钱之后,我们又是消费者。但是,一个国家很难同时具备最佳生产者环境和最佳消费者环境。

从中美对比的角度看,美国对于生产者是很友善的,而中国对于消费者是很舒服的。

先说说美国的生产者视角。简单来说,在美国找工作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前提是,你必须有美国的身份,这些年对于留学生在美就业环境,变得越来越难)。记得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很多华尔街投行起薪的工作,大概也就是5-6万美金年薪(不包括奖金)。今天,要找一份5-6万美金年薪的工作,非常简单。纽约的最低收入,也从20年前不到5美元/小时,涨到了18美元/小时。最低收入的提高,也没有相对应提高招聘的要求,比如说雇员的学历、工作的投入、工作的要求等等。整个生活的下限相比过去更高了。疫情已经过去几年了,但许多地方依然有着严重的劳工短缺,特别是蓝领的工作。

今天的美国,也不再区分蓝领和白领。在曼哈顿高大上的办公室上班,收入未必会比水管工高。纽约也有许多政府相关的工作,包括交警、消防员、地铁员工等,只需要考试通过,基本上都能分配到工作。

在这边工作,完全没有“内卷”的感觉。无论是华尔街上班的金融从业人员,还是家门口Costco的收银员,都按照自己的节奏优哉游哉上班。这一次来美国,因为工作原因,还拜访了一些纽约和波士顿的华人金融机构从业者,包括主动的对冲基金、量化对冲基金、公募基金等机构。他们相比国内的金融从业者,感觉要松弛很多。

另一方面是,无论你是什么类型的生产者,都会被尊重。公交车司机、大楼的清洁工、咖啡店的收银员、图书馆的员工等等,你的工作不需要“高大上”,但每一个人的职业都有其自身的意义。大家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也尽量去做一些自己热爱的事情。这也是美国精神交给我,最重要的一件事:不断投入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上。

再说说中国的消费者视角。坦率说,中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放眼全球其实已经非常高了。在中国,我们有大量优质消费品的供给,而且因为供给很多,带来的是绝对低的价格。

以咖啡为例,上海是全球咖啡店数量最多的城市,已经远超纽约。在纽约喝咖啡,不仅价格贵,选择也很少,而且很多咖啡就是收银员拿着现成的咖啡桶倒出来的。在上海,即便10元一杯的咖啡,也是现场做的,而且选择非常多。中国的咖啡,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饮料。喝习惯了气泡水的美式咖啡,真的喝不惯纽约咖啡。

在中国,许多餐厅提供了一流的服务,而且没有小费!事实上,中国的服务业已经做到了非常顶尖的水平。在中国,任何稍微时间长一些的等待,消费者都会表达不满。而在美国,大家对于低质量的服务已经习以为常。

这一次在美国,我亲身经历了美联航的系统瘫痪,导致大量航班晚点。我们晚上6点从波士顿飞往芝加哥的航班,在上了飞机后,因为系统故障又被赶下来了。让我惊讶的是,当空姐让我们下飞机时,没有一个人大声抱怨,大家就安安静静下飞机。我们在等候区一直等到了半夜12点,依然没有飞机能否起飞的消息。只见我对面的母亲,一个人安安静静看书,带的两个孩子都在地上睡着了。而要是在国内,相信许多乘客都会向服务台表达不满,甚至“围攻”航空公司的服务员。

再以这一次的夏令营为例,每天接送的校车几乎没有准时过。特别是放学送回来的校车,经常要迟到20分钟以上。每次接儿子的时候,我看旁边的美国人都习以为常了。大家就安静的在那里等待,也没有人抱怨。美国也没有微信群,可以询问校车开到哪里了。

在中国,由于劳动力的供给很多,我们在很多场合其实是得到了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前面提到,这一次去了好几家大型金融企业拜访。这些企业的前台,许多都是年龄很大的老爷爷……和国内大型金融机构的前台不能比。这些金融企业所在的大楼大堂,服务人员的素质和层次,也和国内不在一个档次。

记忆最深的是波士顿那个Hyatt酒店。由于当天到了很晚,我们就想尽快给房卡休息。但是酒店前台小哥,显然脑子比较一般。因为我是Expedia定了两个房间,但是系统显示只有一个房间,而中间搞了很长时间。

你会明显感到,这个小哥可能就是一个高中学历,数学什么真的不行……

记得小时候刚去美国的时候,父母就说要在美国赚钱,在中国花钱。30年后,这个逻辑依然没变。在美国赚钱相对容易,在中国花钱相对舒服!

中国确实在变得强大

这一次在纽约,很明显感受到“中国身份”在成为一种让人自豪的标签,其中很重要的标志是,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用中文交流。

有一次我去摩根博物馆参观,这里曾经是JP Morgan的私人工作室,今天成为了一座私人博物馆。在博物馆里面做电梯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带着白人孩子的亚裔妈妈用标准的中文问我:“这里二楼有什么可看的?”我当时有点小惊讶,因为从她带着的孩子和明显美黑过的肤色看,她应该是一个和美国人组建家庭,生了一个混血儿的中国人。平时大概率沟通的语言也是英文。

图:摩根博物馆书房的画像

记得30年前我在纽约读高中的时候,其实大家作为新移民是希望撕掉中国人的标签。很多时候,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讲话,也都是用英文。大家都希望尽快融入美国的文化、语言、社会环境。而今天,越来越多人用中文交流,背后真的是民族自豪感。中国在过去30年,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我去很多餐厅吃饭、或者去一些品牌店逛街,都有中文服务员直接上来和你说中文。当然,另一方面确实是国人越来越有钱。在第五大道的每一个奢侈品店,都有专门讲中文的服务员。像LV和爱马仕这样的顶级奢侈品店,都有不止一名的中文柜员。

从1997年第一次踏上纽约的这片土地,至今也有了接近30年的时间。从一个长周期看,真的赞叹中国奇迹。30年前,许多人来到美国后,从未想过要回到“落后的祖国”。这一代人,却错过了中国经济腾飞的最好时光。

在美国,确实有足够高的生活下限。衣食无忧基本上没有问题。老年人靠的是养老金福利,穷人靠的是美国政府的补助,中年人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在美国,只要你愿意,过一个不错的生活并不难。

但是,许多当年来美国的人,在国内都属于同龄人中比较有能力的。大家也经常会有各种“如果”。如果没有出国留在国内,是否会创出一番更大的事业?

财富增值主要靠股票,而不是房子

在美国,基本上没有什么“炒房”。即便是过去几年美国房价上涨了很多,投资房地产的人依然很少。把时间拉长看,美国买房的回报率很低。许多房子从2001到2019,价格根本没有怎么涨,如果把高昂的物业费以及房产税扣掉,总现金回报是下跌的。只是当疫情出现后,美联储大幅扩张资产负债表后,带来了一次较大的房价涨幅。再加上一些新房和新社区的建立,带动了房价整体上涨。

比如说,越来越多的华裔新贵选择纽约的Long Island City。这里曾经是一个仓库区,后来被前市长彭博改造,成了现代化的高端社区。Long Island City靠着Hudson河,周边有非常不错的绿化带,可以带孩子玩。坐地铁去曼哈顿也只要20分钟不到。

Long Island City一套一房一厅的公寓楼,大概要100万美金左右。但是几年前,这里的新房不到50万美金。这个价格虽然很高,但相比曼哈顿的新房已经极具性价比。难怪很多在曼哈顿上班或者上学的人,都选择住在Long Island City。

还有长岛的学区房,这些年涨幅也基本上翻倍。可以说是戴维斯双击,一方面受益于货币宽松带来的估值提升,另一方面受益于华人入住后的学区提升,带来的基本面改善。

以这边华人最卷的Jericho学区为例,基本上已经和国内的教育模式类似。家长放学后,都会带孩子去补课。学校里面80%以上的华裔。而卷不动的犹太人,都开始逐渐搬离这个学区。从最新的大学录取率来看,Jericho学区进滕校和TOP 30的比例已经很高了。

但是,有一个资产的回报显著超过房子,也是大家最主要的投资工具:美国股票!这些年,美国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很高,就是受益于过去10年的美股大牛市。而且,股票长期投资后的税收也很低,不像房子要交地产税或者物业费。即便同样的涨幅,持有股票的成本也远低于房子。

从这个角度看,美股的长期牛市也对应着大部分人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一直认为,特朗普再怎么闹,都不愿意看到美股进入中期的熊市。

具有显著产品优势的中国连锁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连锁品牌开始出海,也让我们看到了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以典型的中国餐饮产品奶茶为例,无论是曼哈顿的喜茶还是American Dream Mall的喜茶,每一次路过都是大排长龙。而且,喜茶在美国主打的产品,就是几年前被大家追捧的鲜果茶。相比于咖啡,中国的奶茶在产品力上,更加丰富,很多消费者都是老外。

图:American Dream Mall的喜茶

在华人社区为主的法拉盛,排队最长的单店是茉莉奶白。我朋友说,这家店点单半小时,等奶茶还要半小时。这里的海底捞火锅,依然是品质和服务的保障。虽然纽约吃一顿火锅很贵,但海底捞也是每天都在排队。

事实上,国内这些连锁餐饮的产品质量都很好,只是因为扩张速度太快,带来了过度的竞争(比如说我在上海办公室楼下,大概有10家连锁咖啡/奶茶店)。

全美最受欢迎的炸鸡,是菲律宾连锁Jollibee(小蜜蜂)。我也在想,是否有一天中国会诞生美国排名靠前的连锁品牌。

图:永远在排队的Jollibee

除了餐饮之外,让我思考比较多的是国产电动车。美国作为全球汽车最大的消费市场,马路上的车普通给人老旧的感觉。很多车型在国内,都是被淘汰的。而且纽约冬天比较冷,电动车普及率很低,连特斯拉也很少。

我想,如果美国电动车市场能全部放开,20万一部的国产电动车在这边,完全能吊打其他品牌。如果我们相信,智能驾驶是一个必然会出现的产业趋势,那汽车行业的价值链条一定会出现重构。

空气中充满着活力

相比于东亚的冷漠和边界,美国的人文中确实充满着活力。作为一个移民感特别强的城市,纽约随处可见各种年轻人,没有任何人口结构的问题。老年人生机勃勃,年轻人同样充满活力。这里的约会文化也很强,很多餐厅里面都是来约会的年轻人/中年人,倒是商务宴请比较少。

走在路上,会有不少热情的陌生人来和你对话。记得那天去JP Morgan的私人博物馆,我在门口拍了几张照片,就有路过的老爷爷说,这个博物馆他去过,非常棒。有一天带儿子去玩真人版的“鱿鱼游戏”,里面有一个VIP房间是要额外付钱的。我就问收银员能否买一张票带儿子进去。她笑着和我说,你只要拿冠军就行。然后看了我儿子一眼后说,他只要拿到前十就行。后来,我儿子拿到了第四名,收银员就让我们免费进去了。看着儿子在里面的快乐,我激动地给了这名收银员紧紧的拥抱。

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即便是陌生人,也会发自内心帮助你。

永远保持积极乐观

美国最宝贵的财富,是其积极乐观的精神。大家常说:God Bless America。那种乐观,刻在了许多人的骨子里。这也是美国给我自己带来的最大影响。在去年的纽约见闻最后,我专门讨论了“垃圾时间与否,是自己定义的”。那时候,A股市场每天都在跌,行业内有各种负面声音,网上有许多教大家度过“垃圾时间”的帖子。

那时候我就提到,无论市场涨跌与否,每一天都是有意义的,每一个人的生命也是有意义的。我也一直是业内的乐观派。

今年来纽约和去年最大的不同,并不是美国发生了什么变化,而是中国股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A股市场这段时间每天都在上涨,上证指数已经破了10月8日的高点。今年以来,许多基金涨幅都在30%以上。甚至一大批基金创出了历史新高。

白天呼吸着纽约的空气,晚上睡一觉,自己的基金账户又赚到了钱,真的是美好的感受。

无论我们在哪里,保持乐观和积极,不辜负每一天的生命。人生的意义,终究是自己赋予的。

希望这些自己粗浅的见闻,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延伸阅读:

纽约之行见闻随笔

2024纽约之行见闻随笔

- end -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

安 昀 | 鲍无可 |包承超 | 包斅文| 贲兴振 | 薄官辉

毕天宇 | 曹 晋 | 曹 霞 | 曹文俊 | 常亚桥 | 常 蓁

常 远 | 崔建波 | 陈璇淼 | 陈一峰 | 陈 栋 | 陈 平

陈 媛 | 陈立秋 | 陈 军 | 陈觉平 | 陈 浩 | 陈文扬

陈 宇 | 陈金伟| 陈国光 | 陈思靖 | 陈 鹏 | 陈 玮

陈乐天 | 陈轶平 | 陈良栋 | 陈连权 | 陈怀逸| 陈圆明

陈 文 | 陈昆才 | 陈思行 |成念良 | 程 彧 | 程 洲程 琨 | 程 涛|崔 莹 | 蔡嵩松 | 蔡 滨 | 蔡 晓

蔡宇滨| 蔡志鹏 | 蔡志文 | 丁靖斐 | 代云峰 | 邓炯鹏

董伟炜 | 董 超 | 董 梁 | 杜晓海|杜 洋 | 杜 沛

杜 广 | 冯明远 | 傅奕翔 | 付 斌 | 付 娟 | 付伟琦

费 逸| 范 洁 | 范庭芳 | 范 杨 | 方钰涵 | 方 纬

方 抗 | 方 建 | 方 昶 | 高兰君 | 高 远 | 刚登峰

葛 晨 | 顾耀强 | 顾益辉 | 谷琦彬 | 归 凯 | 管嘉琪

郭 锐 | 郭 堃 | 郭相博 | 巩怀志 | 韩 冬 | 韩海平

韩 冰 | 韩 林 | 郝旭东 | 郝 淼 | 何 帅 | 何晓春

何 琦 | 何以广 | 贺 喆 |侯振新 | 侯 梧 | 侯 杰

洪 流 | 胡昕炜 | 胡鲁滨 | 胡宜斌 | 胡 涛 | 胡 伟

胡志利 | 胡 喆 | 胡 颖 | 胡 迪|胡 奕 | 黄 峰

黄 力 | 黄立华 | 黄 波 | 黄 晧 | 黄垲锐 | 黄莹洁

黄立图 | 姜 诚 | 姜 英 | 蒋 鑫 | 蒋 璆 | 江 勇

江 琦|江 虹|纪文静 | 焦 巍 | 焦文龙| 贾 鹏

贾 腾 | 金晟哲 | 金笑非 | 金梓才 | 季新星 | 季 鹏

匡 伟 | 孔令超 | 孔宪政 |阚 磊 | 劳杰男 | 蓝小康

雷 鸣 | 雷 敏|雷志勇 | 李德辉 | 李 琛 | 李晓西

李晓星 | 李元博 | 李耀柱 | 李玉刚 | 李健伟 | 李 建

李佳存 | 李 巍 | 李 竞 | 李 君 | 李振兴 | 李 欣

李少君 | 李 瑞 | 李文宾 | 李 彪 | 李宜璇 | 李子波

李 倩 | 李 燕 | 李 崟 | 李怡文 | 李 海 | 李禹成

李劭钊 | 厉叶淼 | 黎海威 | 廉赵峰 | 梁 浩 | 梁 辉

梁 力 | 梁永强 | 梁文涛 | 梁 鹏 | 廖瀚博 | 林 庆

林剑平 | 林 森 | 刘 斌 | 刘 波 | 刘 冬 | 刘 辉银华

刘 辉东方红 | 刘格菘|刘 江| 刘莉莉 | 刘晓龙

刘 苏 | 刘 锐东方红 |刘 锐中信保诚 | 刘 平 | 刘 潇

刘 兵 | 刘 晓 | 刘开运 | 刘元海 | 刘心任 | 刘志辉

刘伟伟 | 刘 鹏 | 刘宇涛 | 刘万锋 | 柳世庆 | 柳万军

陆 彬 | 陆政哲 | 陆 欣 | 陆 航 | 陆 奔 | 陆文凯

罗春蕾 | 罗世锋 | 罗佳明 | 罗远航 | 罗 雨 | 骆 莹

吕佳玮 | 吕越超 | 闾志刚 | 楼慧源 | 马 翔 | 马 龙

马 磊 | 毛从容 | 莫海波 | 苗 宇 | 闵良超 | 牛 勇

倪权生 | 农冰立 | 彭凌志 | 彭成军 | 彭 玮| 潘中宁

潘 明 | 蒲世林| 齐 皓 | 祁 禾 | 邱璟旻 | 邱世磊

丘栋荣| 邱 杰 | 钱伟华 | 钱亚风云 | 秦 毅 | 秦绪文

曲 径 | 饶 刚 | 任琳娜 | 任 明 | 桑 磊 | 宋海岸

宋 华 | 宋 洋 | 岁 寒 | 石海慧 | 石 波 | 沈 楠

沈雪峰 | 沈 怡 | 史 伟 | 是星涛 | 苏谋东 | 苏俊杰

孙 芳 | 孙 伟民生加银 | 孙 伟东方红 | 孙轶佳 | 孙浩中

孙梦祎 | 孙 蒙 | 孙文龙 | 邵 卓| 邵佳民 | 邵蕴奇

盛震山 | 唐颐恒 | 唐 华 | 唐 晨 | 提云涛| 汤 慧

谭冬寒 | 谭鹏万 | 谭 丽 | 田彧龙 | 田 瑀 | 田宏伟

田俊维 | 屠环宇 | 陶 灿 | 万建军 | 王大鹏 | 王东杰

王 刚| 王君正 | 王 涵 | 王 俊 | 王 培 | 王 鹏

王 栩 | 王延飞 | 王宗合 |王克玉 | 王 景 | 王诗瑶

王晓明 | 王晓川 | 王奇玮 | 王筱苓 | 王园园 | 王 垠

王文祥 | 王 睿中银 | 王 睿中信保诚 | 王海涛 | 王登元

王 健 | 王德伦 |王艺伟 |王浩冰 | 王 斌 | 王晓宁

王 浩 | 王星星 | 魏晓雪 | 魏 东 | 魏建榕 | 魏玉敏

韦明亮 | 翁启森 | 吴 星 | 吴 达 | 吴培文 | 吴丰树

吴 印 |吴 渭 | 吴 越 | 吴 弦 | 吴 坚 | 吴 悠

吴江宏 | 伍 旋 | 武 杰 | 肖瑞瑾 | 肖威兵 | 肖 觅

谢书英 | 谢振东 | 徐荔蓉 | 徐志敏 | 徐 成 | 徐 斌

徐 博 | 徐志华 | 徐习佳 | 徐 爽 | 徐智翔 |许文星

许 炎 | 许望伟 | 许利明 | 薛冀颖 | 夏 雨 | 颜 媛

闫 旭 | 杨 栋 | 杨 浩 | 杨 瑨 | 杨锐文 | 杨 帆

杨岳斌 | 杨 明 | 杨 飞 | 杨晓斌 | 杨 鹏 | 杨 梦

杨立春 | 姚 跃 | 姚志鹏 | 尹海影 | 尹粒宇 | 殷 哲

叶 松 | 叶 展 | 叶 丰 | 叶予璋 | 易智泉 | 易小金

于 渤 | 于 洋 | 于善辉 | 于浩成 | 于 鹏 | 俞晓斌

袁 宜 | 袁 航 | 袁 曦 | 袁 玮 | 袁多武 | 袁争光

余小波 | 余芽芳 | 余科苗 | 张 芸 | 张丹华 | 张东一

张 凯 | 张 峰富国 | 张 峰农银汇理 | 张 锋 | 张汉毅

张 晖 | 张 慧 | 张金涛 | 张翼飞 | 张 骏 | 张剑峰

张 竞 | 张 萍 | 张 帆 | 张延鹏 | 张迎军 | 张益驰

张鸿羽 | 张 弘 | 张 航 | 张 寓 | 张宇帆 | 张 杨

张 堃 | 张仲维 | 张 勋 | 张 靖 | 张 亮 | 张西林

张晓龙 | 张浩佳 | 张亚辉 | 张 腾 | 张 英 | 张 明

张馨元 | 张建胜 | 章 恒 | 章 晖 | 章旭峰 | 章秀奇

章鸽武 | 詹 成 | 赵大震 | 赵晓东 | 赵 强 | 赵 剑

赵浩添 | 赵 伟 | 赵鼎龙 | 庄 园 | 曾 刚 | 曾海林

郑澄然 | 郑慧莲 | 郑 科 | 郑 磊 | 郑巍山| 郑 伟

郑泽鸿 | 郑 日 | 郑 宁 | 郑小兵 | 周 晶 | 周应波

周克平 | 周 良 | 周雪军 | 周 云 | 周 杨 | 周 崟

周寒颖 | 周智硕 | 周文群 |周宗舟 | 朱 平 | 朱 赟

朱晓亮 | 朱晨曦 | 钟 赟 | 钟 帅 | 朱 熠 |左金保

赵 蓓 | 智 健 | 邹立虎 | 邹维娜 | 邹 唯 | 邹 曦

邹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