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认真学,记录学习过程。
主要持仓尚太科技和宁德时代,所以针对石墨负极和锂电分析。主要是我提出问题,chatgpt5回答。
目前尚太科技是收入全部来源石墨负极,处于限制中。销售对象都是国内下游厂家,几乎没有海外大客户,这是好的,出口限制管不到他,收入不会下滑。杉杉,璞泰来对海外的销售额都在10%左右。但实际上,国内市场目前主流依然是磷酸铁锂(能量密度低、成本优先),高端石墨负极反而主要供给出口型NCM体系电池。因此尚太的产品天然与出口市场绑定。
并且对宁德时代的的依赖太强,宁德海外工厂 ramp-up → 尚太国内同步扩产;一旦宁德欧洲供应被政策卡出口许可证,尚太产能就直接被闲置。
宁德现在30%收入来自海外,成熟的工厂只有德国14GWh。匈牙利的要到2025年底或2026年初才能投产,但产量大,100GWh。海外产能不够,还是需要国内造好再出口。
尚太科技目前没有海外工厂,马来西亚厂(在建 5 万吨项目)已被多方报道为“可能在 2026 年上半年投产”。2024年全年21.65 万吨,70%给宁德时代,15.15万吨。且不说马来西亚厂还没建好,就算建好了也不够,还是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申请出口。
但是,石墨负极不等同于“标准化商品”,有明显“机种适配 + 长周期验证”。切换需要 10–18 个月的认证周期。而海外的负极比中国贵到50%。因此,短期内不会大量失去宁德时代的订单。并且在上市的负极厂商里,自建海外工厂,尚太是走在前面的那个。
总的来说,压力还是给到了宁德时代。海外工厂缺料、交期压力、成本上升。
上一次类似事件:2023 年 10 月,中国商务部 / 海关总署宣布,从 2023 年 12 月起,对几类“高敏感石墨物项”实行出口许可制度。杉杉和璞泰来的反应是,没反应。最主要肯定是因为直接打击到的是石墨 /石墨材料 /人造石墨,2023 年 12 月天然鳞片石墨出口量几乎腰斩。第二本身处于行业下行周期,收到的影响有限且用到的石墨材料压实密度不高,不在出口管制里。一些蹭热度的能上涨:1. 出口管制本身是国家级大事件,瞬间提高“话题热度”,哪怕逻辑模糊,也能激发短线投机。2.市场容易把“被限制出口”解读成“国内供应减少、价格上涨”,哪怕这种传导未必真实。3. 热点政策出现后,资金会主动找“题材映射标的”“谁是被提到的材料?”“谁的产品最接近被管控类别?”“谁有可能受益于价格上涨 /国内替代?”然后在两天内快速拉升、出货,形成看似“涨了就是利好”的错觉。例子:德尔未来公告后 3 天上涨超 20%,10 日后回吐全部涨幅纯题材炒作,无实质业绩支撑。
操作:预期能炒两天,但不确定,我无法理解“被限制出口”解读成“国内供应减少、价格上涨”的逻辑。或者说这套逻辑在稀土上真的有用,但对于新能源工业品我不知道。看盘,持有两天。然后切换到电力,华能,华电,阳光电源都可以。
今天尚太盘口分析:收十字星,盘中上蹿下跳的出货,明显超大买单托单。节日前上涨+股东环比减少22.74%,看筹码结构,有不少人进来站山顶了
尚太技术:23倍市盈比璞泰来47少,但想象空间太少,单一业务,重度依赖大客户,我觉得差不多吧,甚至不算低了。节前5天上涨25%,距离底部也翻上来一倍44-89,没有重大利好很难再大涨。应该能跟随锂电大行情再曲折上行。我深刻觉得宁德时代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看图形上一轮21-77,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