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讨论算力与机器人时,创新药正因特朗普的“鬼故事”而莫名下跌。这一幕,与去年和今年四月的易中天何其相似。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由情绪驱动的深度调整,往往是产业逻辑坚挺环节的“送钱”时刻。
一、鬼故事再现:创新药遭遇莫名打压
上周特朗普政府开始打压中国创新药,拟对中国药品实施严格限制,拟议内容包括:中国临床试验数据需经FDA更严格审查+缴纳更高监管费、美企收购中国实验药交易需经强制审查。
受此影响,百济神州美股大跌十个点。因为直接冲击的是创新药BD逻辑,A股创新药周四大跌开盘,虽然开盘后以及周五有所修复,但板块仍处于调整状态,板块龙头、板块指数都处于短期均线系统下方。
二、似曾相识:易中天的“鬼故事”与今日之创新药
创新药BD逻辑上不受关税影响,这个我们早就聊过,老美对创新药BD征税,就是一个损人不利己的行为。
但即使是显而易见的鬼故事,市场也经常会为此买单的。
这一幕,易中天的玩家们再熟悉不过。回顾近两年,易中天同样在“鬼故事”中跌跌不休:光铜之争、CPO替代忧虑、英伟达大跌、算力景气见顶、关税战……利空层出不穷,股价一度腰斩。
但事后证明,这些利空均被证伪,行业景气度持续高涨,利润保持翻倍增长。
填坑+利润增长,共同造就了4月以来易中天股价接近八倍的涨幅。
别看今年4月到现在海外算力涨特别多,但如果从去年10月开始算,多数也就是翻倍多一些。
有时候,跳出来看,会比纠结于事情本身更清晰。
核心问题是,产业的底层逻辑改变了吗?
三、跳出噪音:看透产业的“不变”与“核心”
以易中天为例:
23年AI革命以来,它为何一直是海外AI最核心的环节?
1. 不可替代性:是GPU数据通信的必须环节。
2. 高性价比:价值量未大到被巨头觊觎。
3. 中国主导:国内厂商在产能、技术、响应上不可替代。
4. 高壁垒:上述要求构成了极强的行业壁垒,格局极佳。
这些底层逻辑,在它24.10-25.4暴跌期间,有过变化吗?
根本没有。
关税战会影响老美继续押注AI吗?
完全不会。
当时的各种噪音,本质是“光芯片产能限制”孪生出的担忧。一旦产能缓解,景气度便被逐级放大。
四、创新药的“光模块”在哪里?
那么,创新药领域是否存在类似光模块的环节?
有,就是CDMO。
只要想明白几个“不变”:
1. 老美需求不变:美国想要保持创新药全球领跑,就必须解决“专利悬崖”问题。
2. 合作模式不变:解决专利悬崖的最优路径,就是与中国的创新药进行BD授权。
3. 中国优势不变:只要创新药景气重启,就离不开中国的CDMO。这是由工程师红利、成本优势、产能优势等结构性优势决定的,无可替代。
因此,只要中国CDMO是全球创新药产业链不可或缺一环这个核心逻辑不变,那么短期任何鬼故事造成的下跌,都是市场情绪送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