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机器人板块正处在一个奇特的“十字路口”:一边是三花拓普不断新高接近翻倍后引发的恐高情绪,另一边是产业星辰大海催生的无限憧憬。市场声音极度分化,有人认为这只是机构抱团的泡沫,有人则坚信这是十年一遇的产业浪潮。
如何更好理解这种割裂?股价究竟反映了多少预期?本轮行情走到什么位置了?后面还有多大上涨空间?
这篇文章将一次性厘清机器人的估值、预期与未来展望。
一、共识的现状:看好,但不必急
市场的共识其实不差,真正的分歧在于量产前夜有多长。机构普遍认同产业大趋势,事实上,产业崛起之快不断超越市场预期,这也是机器人今年强劲表现的核心原因。马斯克一再说2030年以前就能实现年产百万台,但鉴于老马经常跳票,怀疑是占多数的。机构担心从量产前夜到真正放量,可能还需要更长时间,因此普遍处于看好但不急的状态。
这种状态并非铁板一块。
由于机构整体仓位不高,而产业未来空间巨大,一旦出现超预期的重磅催化(如Optimus V3亮相、宇树上市),完全可能引发FOMO心理,导致机构资金在短期内集中涌入,完成仓位的阶跃式提升。
二、看未来:百万仅是起点
理解当前估值,可能更需要一个动态视角。
目前,市场对三花、拓普这类T链Tier1的定价,以三花拓普百万量产为锚,大致兑现了乐观预期的一半左右。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当前股价也没有隐含很乐观的逻辑,没有太多泡沫,只是对可见未来的良性展望。
所以我首先想说,不要因为股价涨起来了估值比原来贵了就看空(挺多人这么看),未来存在更乐观的可能,这种可能足够大,不应忽视。
一旦催化来临,引发预期阶跃,百万台将是展望五百万台的起点。
三、徐徐图之,或快步跃进
需要明确的是,展望五百万台不意味着一蹴而就。
它更可能是一个徐徐图之的过程,未来数年都可能围绕这个预期进行定价。可能26-28年都是讲五百万的估值,就像过去两年讲百万。
当然,如果催化足够强劲,例如马斯克放出一个大招,预期也可能快速奔跑,一步兑现到两百万台甚至更多。
这也引出了行情最大的特点:
高弹性,高波动。
在预期驱动阶段,股价完全由未来的想象空间和预期接力决定。如果四季度催化后,明年一二季度出现预期空窗,股价大幅回撤也是正常现象。
四、在确定性中寻找爆发力
面对这种高波动的复杂局面,我们的策略需要清晰的层次:
对于求稳的资金:三花、拓普是穿越波动的压舱石。它们是产业最确定的受益者,即便遭遇预期回撤导致的巨幅震荡,其产业地位也决定了它们大概率能再创新高。
对于寻找弹性的资金:可以将目光更多转向国产链。这里的想象空间可能更大,如果宇树上市估值达到五千亿,本体会大幅拔估值。
目前宇树预期被锚定在五百亿,
但是figure已经给到三千亿了,
宇树难道不会更高?
一旦宇树上市,A股终于有了最好的本体资产,资金追捧概率很大,一旦冲向数千亿级别,整个国产供应链将迎来新一轮加速行情,级别和高度大概率高于上半年。 这将是不同于T链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主场叙事。
机器人崛起之快不断超越市场预期,背后社会智力资源也在加速投入,我们仍身处一轮产业浪潮的爆发早期。保持在场,紧握核心,客观看待波动,与产业共成长。
光模块易中天三季度持续上涨的背后,是海外算力景气不断超预期在推动;机器人当前处于类似的阶段,未来一个季度产业的超预期进展,或将驱动机器人核心资产的持续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