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发动力初印象

用户头像
一只知更
 · 河南  

今天阅读了航发动力2015-2024年的年报,看着公司的营业收入规模一步步的扩大,这背后都反应了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不断进步和突破,然而阅读之后对于公司我也有下面3个疑问:

1、增收不增利:利润跑输收入增速

公司收入规模确实机会按照公司的计划在稳步的放大,然而利润的增长却赶不上收入规模的增长,好不容易在2023年利润达到了14亿,结果因为研发投入和投资失利(公司购买了航发科技航发控制中航产融的股票,投资性质划归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所以股票的波动会计入当期利润,从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2023、2024年这几家公司的市场表现确实不好),导致利润的规模一下减到了4亿的水平,而且根据公司2024年的年报,公司预计2025年收入规模能进一步扩大,但是利润水平估计只能修复到5亿左右。

2、 资产负债率:六年从 42% 升至 60%

本来2015年-2019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在改善,从50%下降到42%附近,但是2020年之后,公司资产负债率开始增大,2024年更是来到了60%,具体的债务结构我还没有仔细的探究,如果是可转债那还好,不需要支付多少利息甚至本金也不用还,市场好的时候,债权变股权即可;但如果是银行贷款或者债券,那就要看看具体承担的利息是多少了,在利润缩水的情况下,如果债务负担不改变,那么相当于利润在进一步缩水,自然的分红也会减少;当然了,军工企业常因 “先订单后生产” 有较多预收款项(无息),若负债率上升主要来自无息负债,那么压力相对较小;所以,关于这一项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此外,对于债务用途也需要考虑,如果负债是用于 “WS-15 量产线”“民用发动机试验基地” 等核心项目,那么这些债务其实是 属于 “战略性负债”,后续随着产能释放可能消化;但如果不是用于主要的核心业务,那么就需警惕了

3、毛利率迷局:从 17% 跌至 9%

按理说公司的产品取得突破,毛利率应该提升才对,但是公司的毛利率从2015年-2024年却一直在缩水,从原来的17%到现在的9%,连10%都不到,公司自己描述是产品结构发生了变化,高附加值的产品下降导致,国内军机市场,公司是绝对的100%份额,民用市场在国产化替代的背景下公司也是受益的,同样是军工的产品,航发科技的产品再不济毛利也在15%以上,三角防务的产品也在20%,公司在具备市场优势的情况下毛利率不断被压低,是为什么呢?是为了战略的考量,抢占市场?还是因为客户的话语权太强,公司没有足够的议价能力?或者是公司产品缺乏竞争力?这个没有在年报中找到答案,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航发动力的稀缺性是毋庸置疑的,当前全球的航空发动机市场,军用机由美国和俄国主导,民用由美国、欧洲的公司主导,中国正在追赶,相信假以时日,这一格局会因为我们而发生改变。

以上就是今天阅读航发动力年报获得的初印象,信息都来自公司的年报,不构成投资建议,后续还要以此为起点再做深入的研究,也欢迎大家送上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