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第四年写四大行分红再投资策略,2023年中特估行情开始至今已经两年半时间了,均值回归之路漫长,行情还会持续多久?现在是不是到顶部了呢?我不清楚,留给市场先生回答吧。
分红再投资策略适合我这类普通投资者去践行,原因是我们有工作,平时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市场热点,通过时间、分红这两个变量帮助我们实现财富的增值。
随着社会的进步,互联网高速发展,网上购物方式转变,传统的一铺养三代受到冲击,各种理财方式层出不穷,通过自己实践我认为股权养老是不错传承工具,但做好自己的投资经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持续的学习,持续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挖一口终生有水出的井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三篇分红再投资的文章分别是
2022年8月18日《2013至2022年四大行及交行分红再投资可行性分析》阅读量29万
2023年7月24日《2013年至2023年四大行及交行分红再投资跟踪总结》阅读量6.8万
2024年7月20《2013年至2024年四大行分红收益及建行分红再投资跟踪总结》阅读量27.6万
共有63.4万人阅读过,阅读完并知行合一,持股到今天的投资者都有不错的投资收益。分享是一种美德,不求回报。
文章比较全面分析四种分红再投资策略可行性,分别是:
1)分红不投入(全款买楼收租模式,租金作为退出投资成本;保险可以采取一次性缴清(趸缴))
2)全额投入,分红再投入(全款买楼收租,租金再投入,保险可以采取一次性缴清(趸缴),分红再投入)
3)先交首期,分期投入,分红再投入(月缴,供楼模式、供保险模式)
4)定期投入,分红再投入(月缴,供楼模式、供保险模式)
截止到2025年19日,四大行及交行己全部实现分红。
2023年初开始中特估行情不断持续,各种配套经济政策不断公告,十年国债利率持续下降,而头部险资不断增持或举牌银行股,今年四大行的走势依旧强势,上半年四大行继续价值回归之路,究竟回归后今年的收益影响多大?双击的威力多大呢?我们直接看数据:
今年只对建行进行跟踪分析,如球友有兴趣可以参照相关数据自己进行分析。
一、十三年数据
2013年至2025年十三年数据
1)总收益
经过2025年上半年银行价值回归,投资农行十三年收益率最高达到249.13%,最差是交行只有181.14%。
2)分红收益贡献
投资四大行及交行,分红在投资中的角色格外亮眼,四大行及交行分红收益占比达到九成以上,其中:建行分红达到105.24%,十三年的投资已经零成本,可见分红在投资中重要性。
3)股价收益贡献
在中特股行情下,股价上涨对提升收益也明显,特别是农行,达到149.80%,这就是戴维斯双击中的一击吧。最低的是交行,只有87.65%。
以上数据充分证明分红对投资收益影响巨大,稳定而缓慢增长的股息是应对熊市的最佳武器,不可小视。
4) 分红及股息率
每股分红额
股息率
即使去年四大行利润轻微下滑,但分红还是呈现低增长或持平状态。在股价上涨的影响下,股息率呈现下滑趋势,除权后建行的股息(截止7月19日)只有3.89%,中行只有3.96%。
四大行及交行的股息率已经不占优势了,该何处何从,每个投资者心中都有一把尺,会有不同的选择,主要是取决于自己投资体系与认知,这个我没有可提供的选项,自己去做决定,做好自己的投资经理,对自己负责。
5)四年总收益及年化收益数据对比
这个数据充分体现了持投时间长短对投资的影响。
经历了中特估修复行情,十三年投资总收益最好是农行,达到253.14%;最差的是交行,只有181.14%。年化收益最好是农行10.20%,最差是交行8.26%,升幅最明显的工行,十三年年化益率由去年的7.58%提高到9%,提升1.42%,表明市场先生对工行价值回归的认可。四大行经过这三年均值回归充分体现出戴维斯双击威力。
二、跟踪策略一、二(分红再投资)数据分析
建行数据
1)分红不投入(全款买楼收租模式,租金作为退出投资成本;保险可以采取一次性缴清(趸缴))
假设:原始投资50万 分红不投入
分析样本:建行
2012年7月20日在收盘价4.01元买入建行,共买入124,600股,每年分红不投入,用来消费或支付养老费用,十二年共收到分红525,812元,收回投资成本,成本变负数。2013年收到33,392.80元分红,平均每月2,782.73元,股息率6.68%(按50万成本计算);2025年收到50,213.8元分红,平均每月4,184.48元,股息率达到10.04%。持股市值达到1,203,636元,增值1.46倍。
2)投资策略二
全额投入,分红再投入(全款买楼收租,租金再投入,保险采取一次性缴清(趸缴),分红再投入方式)
假设:原始投资50万 分红再投入
分析样本:建行
2012年7月20日在收盘价4.01元买入建行,共买入124,600股,每年分红再投入,不用来消费或支付养老费用,十三年共收到分红747,322.10元,十二年共攒股116,700股股份,2013年收到33,392.80元分红,平均每月2,782.73元,股息率6.68%(按50万成本计算);2025年收到93415.4元分红,平均每月7,784.62元,股息率达到18.68%。持股市值达到2,330,958元,增值2.66倍。
3)分红复投与不复投的差异
通过数据对比,十三年后差异还是蛮大的。
1)累计持股数量:
分红复投231,800股,分红不复投124,600股,相差107,200股;
2)每年分红额
分红复投93,415元,分红不复投50,213元,相差43,201.6元;
分红复投本质上是通过延迟消费行为,为未来资产增值提供足够多的资金,通过时间这个变量进行资产增值,而分红不复投的效果差得比较多。
例如:如果投资是用来补充养老金,十三年后分红复投每月有7,784元的养老金,相当于一个缴纳三十年养老金的人退休后可以领取的金额,而且是终生并且股权还可以传承,如果在二三线城市可以过上体面的退休生活。而分红不复投只有4,184元,差异3,600元,差不多一倍的金额。同样50万,分红复投与分红复投所得股息相差还是蛮大,以上数据充分证明分红复投对我们普通投资进行股权投资时选取什么方法比较好。
小结:
这样的投资结果是建立在:
选择稳定且高分红,低PB,低市盈率个股;
有耐性。面对2018年2月至2023年3月共五年建行股价下跌、不涨或微涨,每天织布机行情,乐观心态面对;交通银行七年。
3)有原则。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而不是追热点。
4)时间够长。持股需要达到十三年。
5)情绪稳定。面对市场大幅波动不动摇。
这只是多种投资策略其中之一,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这种方法不惧短期市场先生喜怒哀乐拿股息,相信绩优股长期复利的威力分红再投入,攒足足够股数达到资产增值目的。到目前为止,还是有不少人不认可这种投资策略,主要是收益率低时间太长,隐受不了每天市场都有很多个股涨停板的诱惑,俗话说得好:财不入急门就是这个道理。
2022年以前虽然投资四大行及交行股价上升如老牛拉车,每天都在织网,但是股价坚如盘石,行稳致远,基本上可以实现填权,是适合普通投资者投资及股权养老首选。
分红复投策略我坚持了十二年,为什么我2021年没有卖出兴业银行,全仓转向四大行呢?
1)自己的投资体系还没真正建设好;
2)通过在兴业银行实践证明这个方法可行。
3)对兴业银行了解比较深入。
4)在资金量少的时候,分散不一定是最好策略。
5)也有可能是持有兴业银行时间比较长,不舍得离开,相信兴业银行不会差。
其实投资这十多年,我分别也买入过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但仓位不重,也是短线持仓,卖出后全部加仓到兴业银行中,最终选择重仓持有兴业。
2022年开始买入配置建行H,也取得超过一倍的收收益,其中2023年有段时间持续下跌到10%息时,用尽所有空闲资金建仓。
2024年下半年开始配置中国平安至今。
三、关于能力圈:
投资市场有很多投资策略,起码有几十种,每个人要根据自己能力及对市场的理解找好自己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方法与策略,这方法适合我但不一定适合你。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天天做T;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天天追逐热点;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天天去打板;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天天在各个板块中轮换;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上高杠杆;
如果你有能力,可以融券沽空等等
总言之投资(投机)是认知的变现,认清自己能力有几斤几两,知道自己优点缺点,努力去补水桶中最短的哪块木板,这样你的水桶会装更多水。
投资赚的是企业成长和分红的钱,利用好波动且基于客观数据对企业进行估值是投资必修课。
四大行以现价买入还值不值得投资呢?投资者自行判断。
本人持有建设银行,兴业银行,中国平安,上文中相关数据及结论不作为买入建议。$中国平安(SH601318)$ $兴业银行(SH601166)$ $建设银行(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