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伙伴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在年报中再次与大家见面。2024年,海惠在多重挑战下砥砺前行、稳中有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在此,我谨代表理事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海惠的朋友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过去一年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理事会组织的两次项目点实地走访。
第一次是在1月,我与四川海惠和上海海惠的理事、监事一同前往广东潮州,调研海惠与汇丰银行合作的乡村振兴项目。项目点分布在潮安区文祠镇李工坑村、饶平县三饶镇溪西村和东山镇东明村,村与村之间相距数十公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从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新阶段,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对社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再拘泥于既有模式,而是要勇于探索、主动创新。
在李工坑村,海惠以畲族茶产业为切入点,回应村民整体发展诉求,推动建设茶叶加工厂,培育集体经济,并深度挖掘畲族文化内涵,延展产业链条;在溪西村,我们看到“三饶三香”——香米、香米酒与香米粉初具雏形,两个合作社齐头并进,活力四射。我们一行人为项目团队的创新与坚持深深动容。虽然东明村原本在我的行程安排之中,我也非常期待能够亲自到访,但由于前往途中,我们乘坐的车辆在翻越山路时突发故障,耽误了近三小时,导致后续时间与我原定的当晚返程火车产生冲突,最终遗憾未能成行。这段经历也让我更加切身体会到,海惠一线工作人员在山地丘陵地区开展乡村工作的艰辛与不易,而他们的坚持又是多么有价值。尽管未能亲临现场,但通过后来的视频,我仍深感振奋——村里组织起了本地能人和热心“阿姐们”,从跳广场舞、办晚会,到成立竹编合作社、推进非遗传承与乡村研学,村民人心齐聚,乡村焕发生机。这些细节,充分印证了“人气就是乡村振兴的底气”。东明村,是广东通往福建的第一村,在这里,我们看见了传统文化的延续,也看见了乡村的未来可能。
第二次访问发生在12月,由几位理事、监事前往海惠在泰国清迈的项目点考察。虽然我未能随行,但听理事们回来动情讲述:一路跋涉崎岖山路,穿越原始森林,最终抵达少数民族村落,那是一些此前鲜有中国人踏足的地方。我们与泰国本地伙伴合作推进的多功能卫生间、支持老年人养蜂生计发展等项目,虽小却美,扎实有效,深受当地村民欢迎。村民们发自内心地感谢来自中国的社会组织,这不仅是对项目的肯定,更是为中泰一家亲写下最动人的注脚。
这次访问也让我们更加坚定:海惠不同于许多中国草根社会组织的一点,在于它始终立足本土实践并保有“国际基因”、全球视野与对全人类福祉的关切。能以中国社会组织的身份深耕国际公益,并持续探索、持续贡献,我们深感荣幸,也责任在肩。
2024年是海惠第四届理事会的最后一年。我要衷心感谢这一届理事、监事们的无私投入与坚定陪伴,也坚信,新一届理事会将以更强的信心与能力,带领海惠走得更远、更稳、更实。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不禁想到,今年海惠的项目区域新增了江西于都——红军长征的出发地。过去,我们的项目遍布长征沿线的凉山州西昌、甘孜州乡城、阿坝州小金等地。这些仍在奋力追赶的地区,正如公益事业本身,需要持续的关注与投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长征路上的每一枚脚印,始终激励着我们坚守初心,接续奋斗。我们也将继续发挥社会组织的独特作用,在公益的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