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比特港: 电商三傻烧钱攻港不能说完全没效
**和疫情都没缩过的百家惠康超市连续关闭分店,多是几十年街坊老店
只剩十间的华润U购也开始准备进一步收缩
输家地产商圈毫无疑问将吐出部分蛋糕
卷王们却远远补不上在高成本经济区烧钱的亏空
被吸引来的价格敏感用户粘性几乎为零
一旦停了打窝的鱼饵,或是碰到打风黑雨抗疫,马上就会被本地剩王拿回去
多半为人做嫁衣,梦想中独霸香江变脸收割的好日子遥遥无期
$香港科技探索(01137)$ 的城墙和护城河,
一则在于需要多年建设,资本土地密集的物流仓储网络,是为地利
二则在于本地化的运营,包括采购推广和运输送货团队等等,以及宽频战电视战和其他多年积累的品牌认知和信任感,是谓人和
三则在于其从宽频公司开始起就掌握了的全港几百万家庭的数据,和之后积累了近十年的本港消费数据,也包括收购GroupOn的流量和用户数据;
唯一欠缺的,其实是天时。疫情时公司一度振翅,但随年轻港人大量移民和本地经济萎靡而坠入鸡窦。但本港经济的天时会重新回来,如果下列因素发生1个或者多个的话
1:内地货币政策的溢出效应,从本港股票市场慢慢转移到实体经济;
2:随着美元进入贬值周期,本港资产和经济将会柳暗花明;
3:高铁倾斜扶持+贸易战下的事实关税联盟+环亚太内贸增强
4:大量人口和资本极短时间内南渡或者东归香港,BNO成功或者失意群体回流
5:香港成为地球过半人口和GDP的贸易金融中心和文明融汇点
当然这些只是投资该公司以及大量本港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考虑和预期。
查看图片//@比特港:回复@比特港:$京东(JD)$ $京东集团-SW(09618)$ 攻港运动式作战已经熄火,铺天盖地广告和优惠活动,偏偏遭遇了连场飓风,佳宝门口恢复到收购前的景况,用户群主要是长者和菲佣,网购也要188人民币才能送货了。至于在港岛和深圳设立大卖场希望分别吸引高低端消费的策略,只能说是费而不惠。深圳超市攻港人生意你能比当初的Cosco和山姆更厉害还是比双路夹击的淘宝香港+深圳盒马更厉害?
而香港本地消费市场八月也开始了复苏,风球高峰期结束之后又会迎来旅游高峰期,基本上算是稳住了阵脚,很多行业开始有些暖意。
香港的消费习惯和市场运营,不是靠几场营销运动或者玩命内卷就能拿下的,无数港股上市的内地品牌折戟沉沙于此。这里的客户更重视质量,品牌和长期信任。这里的几千亿消费市场易守难攻,没有5-10年的本地的物流仓储基建,5-10年的接地气运营和品牌建设,是别指望拿下的。
$香港科技探索(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