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AI 算力中心”,本质只是一场高耗能的物业生意,没有技术,只有包装。
💣 科技应当服务国家战略,而不是成为一场骗取资源的资本秀。
最近,越来越多数据中心公司打着“AI 基础设施”“国家算力枢纽”的旗号,自我包装成中国科技产业的核心驱动力。然而,如果认真拆开来看,中国的数据中心产业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未来。原因很简单:数据中心的核心资产,几乎没有一项真正归属于这些公司,充其量就是一场披着科技外衣的高耗能物业游戏。
数据中心的三大核心板块——能源、制冷、网络——没有一项真正掌握在这些企业手中:
能源:国家严格管控,电力资源完全垄断,数据中心只是用电大户,没有任何议价权。
制冷:核心设备、技术均由外部厂商提供,数据中心只会采购、拼装,并不拥有制冷技术壁垒。
网络:完全被三大运营商垄断,带宽价格和服务由运营商决定,数据中心无法自主掌控。
所谓“高科技数据中心”,更像是一个超大型物业拼装项目,本质和自助火锅没区别,唯一“自主”的就是营销那张嘴。
为了拿到低价土地、廉价电力和能耗指标,许多数据中心公司会夸大税收、虚报项目、许诺就业岗位,骗取政策支持:
能耗指标:被虚假报批后转手“倒卖”,对当地财政几乎没有实际贡献,却消耗大量国家电力资源。
带宽腐败:价格完全由运营商主导,审计门槛高,监管部门因技术壁垒而难以核查,长期成为腐败灰色地带。
这些公司披着“促进就业”“数字经济基石”的外衣,实际只是把宝贵资源用于圈地套利,最终留下一堆空壳资产和低质量园区。
$世纪互联(VNET)$ $万国数据(GDS)$$润泽科技(SZ300442)$ 奥飞数据,光环新网,首都在线,宝信软件……这些看似光鲜的“AI 基础设施龙头”,实际上并没有掌握任何核心技术。所谓“自主可控”,除了拼装别人的服务器、接别人的带宽、用别人的制冷设备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些公司顶多算是“高级机房保安”或“高耗能物业公司”,靠资本运作、讲故事、换包装过活,却把自己包装成“未来算力中枢”。这不仅是对投资者的误导,更是对公共资源的巨大浪费。
数据中心作为国家数字经济的底座,核心是能源、网络、土地资源,必须由国家统一规划、国资主导或控股。这不仅关系到 AI 产业安全,更涉及能源安全、网络安全和财政收支健康。
没有三大运营商当年巨额投入,就没有互联网的繁荣;AI 时代同样需要国家在底层设施上统一投入和长期布局,而不是由几家民营物业公司靠讲故事、吹概念去骗取资源。
通过虚假指标拿地、骗取政策红利,这些所谓“AI 基础设施龙头”,没有技术积累,没有真正护城河,只有不断的故事与泡沫。
科技应当成为国家战略的支撑,而不是被包装成割韭菜、套利的工具。
希望有关部门能严格审查数据中心行业中潜藏的土地、能耗、带宽腐败问题,让数据中心真正回到技术本位、效率导向,而不是继续演一场虚假的“高科技光环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