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互联(VNET)$ 先说结论:在算力时代,很多人以为数据中心、机柜、电力这些基础设施就是护城河,但其实这些提供商最终的地位,真的越来越像给大玩家打工的物业老板,再努力也摆脱不了苦逼的命运!
回头看中国三大运营商(电信、移动、联通)的发展历程,它们在过去二十年搭建起全国性的网络骨干,奠定了中国互联网的基础。正是这张通信大网,孕育了阿里、腾讯、百度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催生了华为这样的设备厂商和云服务巨头。
但残酷的现实是:三大运营商的市值加起来,和BAT的差距依然巨大。什么意思?就是干苦活、重活、脏活的是运营商和基础设施商,真正吃红利的是掌握平台和生态的互联网巨头。
看几个案例:
世纪互联:经常披露几十兆瓦的大单,听起来风光无限。但仔细看,本质就是微软、字节、阿里甩给它的订单。它负责掏钱建厂、拉电、装机柜,最后利润都在巨头那边,自己只能吃薄利。规模越大,话语权越小。
万国数据:靠高杠杆扩张,当年号称“中国第一算力股”。结果资本环境一变,高负债模式玩不下去,市值持续下滑,本质还是个“机房房东”。
润泽科技:地产换壳,打着“AI工厂”的旗号,核心资源依旧是土地和电力。芯片、算法、数据全都不掌握,实质还是为别人装配算力流水线。
总结一句话:这些公司看似在做“AI工厂”,但实际上和物业公司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帮别人打工。
在算力时代,制冷厂商(液冷技术)和电池厂商(储能、备用电源)也被吹得很热。但他们的处境和基础设施商类似:没有定价权,厂家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因为他们没有核心芯片,也没有算法能力,本质上只是算力拼图里的外包环节。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整个基础设施上下游都在给真正的技术和平台玩家打工。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类基础设施公司适合短期炒作“算力”概念。但长期来看,他们没有技术护城河、没有定价权,注定被打回“物业公司”的原形。
未来的赢家是谁?
设备商(华为、中兴);
能源与制冷环节(液冷、电源、稀土、永磁、储能)。
算力时代的赢家,是掌握核心技术和平台的巨头们。基础设施商再怎么努力,也只是打工仔和物业老板。未来不要再幻想“算力地产股”的护城河了——去投资芯片、制冷、电源、能源相关的股票才是真正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