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在2025外滩大会上提出“人工智能需催生‘计算卫星’”的论断时,中国空天算力领域已迎来实质性突破——我国“三体计算星座”首批12颗卫星成功组网,将太空算力从“T级时代”直接推入“P级时代”。这一里程碑式跨越的背后,中国电科54所旗下普天科技作为核心技术方,以20G+微波通信技术筑牢星地数据传输“高速路”,推动空天算力从实验室构想走向工程化落地。
此次组网的“三体计算星座”创下多项行业纪录:单星算力跃升至P级(1P等于1024T),12颗卫星互联后形成5POPS(每秒千万亿次操作)计算能力与30TB存储容量,能将20万颗星体数据的处理时间从169天“砍”至10秒,彻底改写传统太空任务“数据回传慢、算力跟不上”的痛点。这一突破的关键,在于解决了“算得快”之后“传得稳”的核心难题——太空环境中的宇宙辐射、极端温差对通信链路稳定性提出苛刻要求,地面普通通信技术完全无法适配。
在此背景下,普天科技承担的微波通信研发任务成为关键支撑。其研发的20G以上速率微波通信系统,与合作伙伴的100G以上速率激光通信形成“双保险”技术组合:激光通信负责高频次海量数据的高速传输,微波通信则凭借抗干扰能力强、适应复杂空间环境的优势提供冗余保障,共同构建起稳定可靠的星地一体化通信网络。这一技术方案不仅通过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严苛验证,更实现了设备国产化率100%,打破了国外在高端卫星通信领域的技术垄断。
普天科技的技术突破并非偶然。作为中电网通旗下唯一上市平台,公司依托控股股东整合五大通信研究所的资源优势,以及54所在宽带卫星通信领域的全频段技术积淀,早已完成技术储备。中电网通旗下1.1万名科技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技术支撑,为普天科技提供了从基带芯片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研发能力,使其在星座建设中实现“地面设施+技术支撑+运营潜力”的一体化布局。
业内分析指出,此次参与“三体计算星座”组网,标志着普天科技正式跻身空天算力核心玩家行列。与传统地面算力相比,空天算力可突破地域限制,为偏远地区通信、远洋航运监测、全球灾害预警等场景提供实时算力支持,市场空间达千亿级别。随着“天算时代”加速到来,普天科技凭借在星地通信领域的技术积累,有望依托中电网通主导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成为国内空天算力领域的核心运营商,对标国际巨头的太空算力布局。
$普天科技(SZ00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