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能否持续赢得竞争战?

用户头像
金牛道道
 · 上海  

美团又一次迎来了竞争战,但回顾历史,美团一直处于百战之地,一方面可以说他的竞争壁垒护城河并不深,总是有竞争对手要发起冲锋,但从战争结果来看,美团战斗力也确实强。虽然生意模式很重很累,并非傻瓜也能经营好的最好的商业模式,但是因为竞争力足够强也值得长期跟踪。本文讨论三个问题,1.哪些行业价格战之后容易恢复股价。2.美团各业务竞争格局和运营数据。3.美团历史上的竞争战回顾。

结论是,本次外卖大战只影响短期利润,不影响美团长期竞争力,短期市场负面情绪业务提供了长期的机会。

1.美团各业务竞争格局和运营数据

一、外卖业务和饿了吗、京东竞争

外卖类似于快递,但是为什么外卖行业格局相对集中,但是快递行业分散且竞争更加激烈,全行业都不赚钱,我认为,主要是快递差异化不够,很苦的生意,外卖稍微好一点,是因为一个to c,一个to b。外卖是消费者在app上直接下单,to c,快递是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下单后,商家来选择快递公司,所以本质上是to b。to c和to b直接导致了他的竞争格局,to b的同质化服务没有用户粘性,价格战,比如极兔快递一家把原来的快递行业都不赚钱了。但是,这两种业务都是重运营的,且重资产。比如快递加盟制的,看上去只要做主线,相对资产较轻,但其实最终都涉及到管理几十万人,品控等方面都需要重运营。电商也是典型的重运营,和腾讯的业务比起来,电商需要处理交易的投诉、退换货、商家的开发。腾讯只需要做好产品,做好游戏内容的开发,当然他的游戏运营也是首屈一指,但是总体是没有to b的基因的。总之,外卖业务模式并非很好的生意模式。

二、酒店预订业务和携程竞争

酒店业务模式很好,轻资产,高毛利率,其中酒店预订佣金率最高可以到10%以上,但是机票佣金率就不高了,主要还是酒店下游更为分散,ota平台话语权很强。只要能签到酒店,做好客服,生意模式很好,最近ai客服大幅降低了成本,整个行业的利润都起来了,携程、同程利润也上升很快,美团受益于行业良好的竞争格局,这一块贡献了很大比例的利润。但是未来是否会受到新竞争者来价格战呢,就像10年前一样?

三、到店餐饮和抖音竞争

双方已形成 “美团守基本盘、抖音攻增量市场” 的格局。根据 Trustdata 2024 年数据,美团核销后市场份额为 68%,抖音为 22%,双方呈现 3:1 的竞争态势。不过抖音增长迅猛,2024 年到店餐饮 GMV 同比增速超 100%,单季度交易额突破千亿平台期,预计 2025 年到店 GTV 将达 3000 亿元,达到美团一半。美团则通过 “特价团购” 等策略巩固优势,2024 年 Q1 到店 GTV 同比增长超 60%,交易用户数、商户数均创历史新高。抖音的履约短板:跨城酒旅核销率仅 55%,远低于美团的 88%,短期内难以突破配送网络瓶颈。美团的内容焦虑:用户日均停留时长仅 8 分钟,不足抖音的 6%,需在 “货架模式” 与内容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2.哪些行业价格战后容易修复股价?

高转换成本行业(OTA、SAAS):用户锁定性强,龙头可提价修复利润。

资源独占型行业(酒旅、高端零售):供给稀缺性支撑溢价。

技术迭代行业(光伏、锂电池):成本领先者通吃市场。

生态协同型平台(美团):多业务反哺亏损板块。

警示领域:同质化商品(生鲜电商)、政策敏感行业(教培)、资本依赖型(共享经济),价格战后股价难修复。

启示

关注企业护城河:携程的资源独占、美团的生态协同、拼多多的用户裂变,是价格战中的核心壁垒。

警惕"虚假繁荣":依赖资本输血的价格战不可持续(如每日优鲜)。

布局战后修复期:行业出清后龙头往往有3-5倍涨幅(参考携程2015-2018历史上的价格战

具体如下,

一、OTA行业:携程(9961.HK)——价格战巩固龙头地位
典型案例:2012-2015年 "去携大战"
背景:艺龙去哪儿网通过低价补贴争夺市场份额,携程被迫参战。
策略:
携程牺牲短期利润(2013年净利润同比下滑40%),投入10亿美元打价格战。
通过资源独占协议(如酒店排他合作)和会员体系锁定高净值用户。
结果:
艺龙被收购,去哪儿网2015年与携程合并。
携程市占率从40%升至60%+,垄断格局形成。
股价表现:
短期:2013年股价下跌20%(利润承压);
长期:2015年合并完成后,3年内股价上涨300%+(垄断溢价+利润回升)。
关键启示:OTA行业因资源稀缺性+高转换成本,价格战反而加速行业集中,龙头最终受益。
二、电商行业:价格战导致长期洗牌
1. 京东(JD.US)VS 苏宁/国美(家电价格战)
背景:2012年京东宣战苏宁,大家电"零毛利"补贴。
结果:
短期:京东GMV增长200%,但单季亏损17亿元;
长期:苏宁、国美线下份额萎缩,京东成家电线上龙头。
股价表现:
京东:价格战期间股价跌40%,但5年后因份额提升上涨8倍。
苏宁:股价从2012年高点下跌95%+(2023年退市)。
2. 拼多多(PDD.US)"百亿补贴"战
背景:2019年推出百亿补贴,瞄准高客单价商品(iPhone等)。
结果:
用户数超阿里,2023年TEMU全球化扩张。
阿里/京东被迫跟进,利润率集体承压。
股价表现:
拼多多:3年内股价上涨200%+(用户增长驱动);
阿里:同期股价下跌60%。
行业规律:电商价格战无绝对赢家,依赖资本耐力,新玩家(拼多多、抖音)可颠覆格局。
三、本地生活:美团(3690.HK)的攻防战
外卖"补贴大战"(2015-2018)
背景:美团VS饿了么,单均补贴3-5元。
结果:
美团市占率达70%,饿了么被阿里收购后边缘化。
行业毛利率从15%降至5%。
股价表现:
美团:2018年上市后因垄断预期,3年股价涨400%;
饿了么:未独立上市,估值缩水。
关键点:高频刚需赛道中,价格战是份额争夺武器,但需配套生态协同(如美团到店+酒旅反哺)。
四、共享出行:滴滴的惨胜
滴滴VS快的/Uber(2014-2016)
背景:三方补贴战,高峰期日均烧钱3000万元。
结果:
滴滴合并快的、击退Uber中国,市占率超90%。
行业亏损超百亿美元。
股价表现:
滴滴:上市后因监管风险股价暴跌80%,2024年私有化退市。
教训:价格战获胜≠投资价值,需考虑政策风险与盈利路径。
五、光伏行业:隆基绿能(601012.SH)的技术性价格战
背景:2023年硅料产能过剩,组件价格暴跌40%。
结果:
隆基凭借非硅成本优势(技术壁垒)维持20%+毛利率。
中小企业集体亏损,行业加速出清。
股价表现:
隆基:短期下跌30%,但2024年H1因份额提升股价反弹50%;
二线厂商:多数股价腰斩。
规律:制造业价格战中,成本控制与技术壁垒是生存关键。

3.美团竞争战的历史

美团成立以来,经历了多场激烈的市场竞争战,覆盖团购、外卖、到店酒旅、出行、社区团购等。

一、千团大战(2010-2012 年)

背景:2010 年团购模式在国内爆发,最高峰时市场上有超过 5000 家团购网站,包括拉手网、糯米网、窝窝团等。
竞争策略

差异化运营美团早期采用代理商模式扩张,但很快转为直营,注重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避免盲目烧钱打广告。

资本博弈:2011 年美团完成 B 轮融资,并公示账户资金,证明自身抗风险能力,在资本寒冬中脱颖而出。
结果:2012 年后市场逐步洗牌,美团凭借精细化运营和资本优势成为市场份额第一,拉手网、糯米网等逐渐退出或被收购。

二、外卖领域双寡头之争(2013-2018 年)

背景:2013 年美团推出外卖服务,与饿了么(后被阿里收购)、百度外卖展开竞争。
关键战役

下沉市场扩张美团避开饿了么大本营大城市,主攻二三线城市,2014 年平均一天开城 1.5 座,同步搭建自有配送体系。

合并大众点评:2015 年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借助后者流量优势加速外卖业务增长,2018 年市场份额达 65%,饿了么约 30%,百度外卖退出。

补贴大战:双方单均亏损一度达 7-8 元,日均补贴超千万元,最终美团凭借规模效应和资本耐力胜出。

三、到店酒旅与携程系的博弈(2011 年至今)

背景美团 2011 年以团购形式切入酒店预订,与携程、同程等展开竞争。
竞争策略

下沉市场渗透美团依托外卖高频流量为酒旅业务引流,主攻低线城市,2015 年酒店预订间夜量首次超过携程

差异化服务携程聚焦中高端市场,美团则通过 “到店 + 住宿” 场景协同,在下沉市场建立优势,2025 年市场份额达 13%,携程仍以 56% 领先。

四、美团打车与滴滴的短途较量(2017-2019 年)

背景:2017 年美团进军网约车市场,首站南京,与滴滴展开补贴战。
关键事件

南京突围美团通过高额补贴吸引司乘,一度占据南京 30% 市场份额,日订单量达 30 万单。

上海拉锯战:双方在上海展开激烈补贴,美团订单量短暂突破 30 万单,但滴滴通过反击美团外卖业务施压。
结果:2018 年美团停止新增打车业务,仅保留部分城市运营,转为聚合模式接入第三方服务。

五、社区团购与拼多多的流血之争(2020-2024 年)

背景:2020 年美团优选上线,与拼多多的多多买菜、滴滴橙心优选等争夺社区团购市场。
竞争策略

供应链优化美团优选依托外卖资源发展加盟商和团长,拼多多则凭借流量优势快速开城。

补贴与监管:2021 年行业因大额补贴被监管叫停,美团优选累计亏损约 753 亿元,2024 年市场份额 32%,落后于多多买菜的 44%。
现状:美团优选通过调整策略减少亏损,计划 2026 年实现区域盈亏平衡。

六、与抖音的本地生活生态竞争(2022 年至今)

背景:2022 年抖音加速布局本地生活服务,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切入团购、外卖等领域。
关键动作

价格战升级:2023 年美团销售费用提升 48% 至 586 亿元,推出 “特价团购” 对抗抖音的 “随心通兑”,双方交易额均快速增长。

内容化转型美团加大直播和短视频投入,抖音则通过达人探店和 AI 推荐提升转化率,2024 年抖音本地生活交易额进入单季度千亿元平台期。
结果:双方竞争常态化,美团仍保持本地生活服务入口优势,但抖音在内容分发上形成差异化威胁。

七、即时零售与阿里、京东的持久战(2021 年至今)

背景美团闪购 2021 年独立运营,与阿里淘宝闪购、京东外卖争夺 “30 分钟送达” 市场。
竞争焦点

全品类扩张:美团闪购日订单量 2025 年突破 1.2 亿单,非餐饮品类达 1800 万单,覆盖生鲜、3C 等品类。

补贴与履约:阿里、京东通过高额补贴吸引用户,美团则依托 700 万商户和 3 万个闪电仓巩固供应链优势,单均成本较传统配送降低 40%。
现状:美团闪购以 35% 的市场份额领先,京东、阿里紧随其后,监管介入后补贴趋缓。

八、其他领域的竞争

共享单车:2018 年美团以 27 亿美元收购摩拜,整合后更名为美团单车,市占率稳居第一。

共享充电宝:美团 2020 年正式入局,凭借地推和商家控制力,2024 年市场份额达 40%-50%,超越 “三电一兽”。

自动驾驶配送:截至 2025 年,美团无人机配送订单超 52 万单,自动配送车完成 500 万单,覆盖超 30 个城市,成本较传统配送降低 60%。

#今日话题# $美团-W(03690)$ $携程(TCOM)$ $抖音概念(字节概念)(BK2595)$ #美团# #外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