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 :2025 年第二季度 earnings 电话会议记录

用户头像
金牛道道
 · 上海  

#今日话题# #小米集团# #小米# $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集团ADR(XIACY)$ $小米概念(BK0611)$

小米集团 :2025 年第二季度 earnings 电话会议记录

小米集团2025 年第二季度 earnings 电话会议 2025 年 8 月 19 日 美国东部时间上午 7:30

公司参会人员

· 徐然 - 公司参会者

· 林世伟 - 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

· 卢伟冰 - 合伙人、集团总裁兼国际业务部总裁

电话会议参会人员

· 孟安迪 - 摩根士丹利研究部

· 黄晓劲 - 花旗集团研究部

· 快健 -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

· 黄乐平 -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

· 赵添 - 高盛集团研究部

· 徐英博 -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部

· 徐佐伊 - 瑞银投资银行研究部

主持人

女士们、先生们,欢迎参加小米 2025 年中期业绩公告投资者电话会议及音频网络直播。今天的会议正在录制。如果您有任何异议,可在此时挂断电话。【主持人说明】现在,我将会议交给今天的主持人 —— 投资者关系及公司财务部负责人徐然先生。请您发言。

徐然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欢迎参加小米集团举办的 2025 年中期业绩投资者电话会议及音频网络直播。在会议开始前,我们想提醒您,本次电话会议可能包含前瞻性陈述,这些陈述受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影响,且由于各种原因可能无法在未来实现。有关整体市场状况的信息来自小米外部的多种渠道。本演示文稿还包含一些未经审计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财务指标,这些指标应作为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公司财务报表的补充而非替代进行考量。今天参加会议的有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先生,以及小米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林世伟先生。首先,卢先生将分享公司近期的战略及业务更新。随后,林先生将回顾公司 2025 年上半年的财务表现。之后,我们将进入问答环节。现在我将会议交给卢先生。

卢伟冰

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感谢大家参加我们 2025 年第二季度 earnings 电话会议。大家可以看到,本季度小米再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财务报告,营收和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2025 年第二季度,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小米各业务线持续稳步增长。集团总营收达到 116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5%,连续第五个季度创下业绩纪录。毛利率为 22.5%,同比提升 1.8 个百分点。调整后净利润为 10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75%,连续第三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在具体业务运营方面,有几个新的关键亮点。YU7 成功发布并上市,创下行业预售新纪录。

小米首款自研 3 纳米旗舰芯片亮相,并成功集成到 3 款终端产品中推向市场。智能手机业务稳居全球前三,第二季度在中国市场份额最高。第四,家电业务继续快速增长。针对近期外部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变化,大家对小米存在一些关键疑问,我来做一些解答。比如,小米智能手机的销量和利润前景如何?大家电业务能否持续增长?小米如何看待 YU7 的热销?今天是我们第二季度财务业绩发布及 earnings 沟通会,我将重点解答上述问题,并分享一些我的看法。首先是个人设备的量利平衡问题。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智能手机出货量位居全球前三,市场份额为 14.7%,与前两名的差距再次缩小。

同时,根据第三方数据,我们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一。我们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在多个海外地区迅速提升市场份额。在东南亚,我们排名第一;欧洲排名第二;中东和拉丁美洲排名第二。在非洲,我们的市场份额为 14.4%,同比提升 2.7 个百分点。我们在多个地区的出货量增长率远超整体市场。然而,手机行业已进入成熟阶段,整体市场增长乏力。品牌格局竞争激烈,前六大品牌市场份额非常接近。但当前格局尚未稳定,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将涌现领先品牌。我们有信心通过持续投入核心技术、产品创新以及深化 “人车家” 生态战略,实现持续增长。我们的目标是在中国市场每年稳步提升 1 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

与三星和苹果相比,我们起步较晚,但我们相信随着国际市场基础设施的完善、本地化运营的拓展深化以及新零售的持续突破,与前两名的差距将不断缩小。我们的目标是进入全球年销量 2 亿部俱乐部,大幅缩小与苹果和三星的差距,真正建立三足鼎立的市场格局。不过,作为成熟市场,用户换机需求将推动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因此,我们持续推进高端化战略。我们不断凭借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品高端化。2025 年 5 月,小米正式发布

首款自研 3 纳米旗舰处理器 XRING O1,我们必须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实现机型突破。2025 年 5 月,开源多模态大模型小米 MiMo-VL/7B 正式发布。

2025 年 7 月,小米 AI 团队的 2 篇论文入选国际计算机视觉大会(ICCV)。2025 年第二季度,在中国大陆,4000-5000 元及 5000-6000 元价位段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同比分别提升 4.5 和 6.5 个百分点,达到 24.7% 和 15.4%。在品牌高端化方面,我们的品牌认知度持续提升。2025 年 6 月,我们在 2025 年凯度 BrandZ 中国全球化品牌 50 强榜单中排名第二。在中国市场,我们的智能手机品牌在全渠道总动量方面位居所有智能手机品牌第二。展望未来,在中国市场,我们将重点突破超高端细分市场。同时,我们将推动全球市场及全品类的高端化。在其他产品方面,我们的平板产品出货量同比增长 42.3%,在全球前五制造商中保持最快增长率。

第二季度,可穿戴手环设备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一,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二。真无线耳机(TWS)全球出货量排名第二,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一。2025 年 6 月,我们正式发布创新产品 —— 首款引领行业的小米 AI 设备。它们配备太阳能 AI 功能,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发布后,不仅销量远超预期,在京东平台的好评率也达到 98%。然后是大家最关注的空调业务。根据第三方数据,上半年行业整体销量增长,但价格有所下降。然而,我们逆势实现量价齐升,出货量同比增长超 60%,平均售价(ASP)同比提升。我们有信心实现长期持续增长。

我们的家电在产品渠道、品牌和用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因此,我们的智能化转型基于整体成功,我们有信心通过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创新,将看似红海的大家电行业转变为蓝海。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我们率先推出创新品类。同时,我们深知要在产品竞争力上保持持续优势,不仅需要超出用户预期的产品规划,更需要对核心技术的深入理解和主动持续的高强度投入。这是我们过去几年坚定不移的承诺。我们不会陷入价格竞争,我们将加强客户洞察和用户洞察,提供让用户充分受益的产品。我们相信,假以时日,大家电业务将持续增长。

除了大家电,我们的许多小家电也具有巨大潜力。例如,我们的智能门锁、空气净化器、雨刮器等产品品类也在快速增长。接下来谈谈小米汽车。第二季度,我们交付了 81302 辆新电动车。7 月,单月新车交付量超过 30000 辆。我们在该赛道持续精进技术。2025 年 4 月,我们的小米 SU7 Ultra 原型车再次挑战纽伯格林北环赛道,创下我们原型车在该赛道的新圈速纪录 ——6 分 22 秒,全球排名第三。2025 年 6 月,我们的首款 SU7 系列产品小米 YU7 系列正式发布。发布后 18 小时内,累计预售量突破 240000 辆。小米 YU7 系列在小米 SU7 系列的出色表现基础上,再次打造小米式爆款轰动效应。

持续的成功彰显了能力驱动战略的阶段性成果。我们预计将于 2027 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我们不仅对小米汽车未来的成功有信心,也对我们的模式和方法论的成功有信心。我们的整体实力正在不断增强。因此,连续多个季度我们都交出了非常出色的业绩。最后,我想说的是,2025 年 7 月,我们连续第七年入选《财富》世界 500 强榜单,排名第 297 位,较去年提升 100 位。

我们深知,从行业挑战者到行业领导者,从优秀到卓越,需要进一步的突破和认知,以及能力的持续提升和升级。今天的小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战略耐心。我们将坚持 “技术硬核化、品牌高端化、市场全球化、生态模式转型” 的战略重点。过去 5 年,大家看到了我们的转变。未来 5 年,小米将实现质的飞跃。我的分享就到这里。现在我将发言权交给林世伟先生。

林世伟

谢谢卢先生。晚上好,各位投资者和分析师。正如卢先生刚才向大家分享的,第二季度在集团 “稳进” 核心业务战略指引下,我们再次取得出色业绩。我们的总营收、移动 ×AIoT 部门营收、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和新业务部门营收以及调整后净利润均创下历史新高。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的总营收为 1160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0.5%。毛利率为 22.5%,同比提升 1.8 个百分点。我们的智能手机 ×AIoT 部门营收为 94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4.8%。毛利率

为 21.6%,同比提升 0.5 个百分点。关于智能手机,本季度营收为 455 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 39.3%。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 4240 万台,连续第八个季度实现同比出货增长。

根据 Canalys 数据,本季度我们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 14.7%,连续 20 个季度位居全球前三。此外,我们在全球 60 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在 69 个国家和地区排名前五。根据第三方数据,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销量排名第一。本季度我们的智能手机毛利率为 11.5%。我们的高端化战略成效显著,产品竞争力持续提升。根据第三方数据,在中国大陆,我们高端智能手机销量占总智能手机销量的比例达到 27.6%,同比提升 5.5 个百分点。在 AIoT 方面,本季度营收创下历史新高。本季度 AIoT 营收为 387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4.7%。本季度物联网毛利率为 22.5%,同比提升 2.8 个百分点。

多个产品品类实现同比量价齐升。本季度智能大家电营收创下历史新高,同比增长 66.2%。其中,空调出货量超过 540 万台,同比增长超 60%;冰箱出货量超过 79 万台,同比增长超 25%;洗衣机出货量超过 60 万台,同比增长超 45%。根据 Canalys 数据,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的平板全球出货量同比增长 42.3%,在全球前五制造商中保持最快增长率。我们的真无线耳机(TWS)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二,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一。我们的可穿戴手环出货量全球排名第一,在中国大陆排名第二。

2025 年 6 月,我们正式发布首款小米 AI 眼镜,在重量、续航和内存方面表现出色,同时具备电致变色功能,并集成超级 AI 助手,为用户提供强大的多模态智能交互能力。在互联网服务方面,我们持续扩大用户基础。2025 年 6 月,我们的全球月活跃用户(MAUs)达到 7.31 亿,同比增长 8.2%。其中,中国大陆月活跃用户达到 1.85 亿,同比增长 12.4%。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的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达到 91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0.1%。本季度互联网服务业务毛利率为 25.4%。我们的海外互联网业务营收为 31 亿元人民币(约 30 亿元),同比增长 12.6%,占互联网服务总营收的 32.9%,创下历史新高。

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的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和新业务部门营收达到 213 亿元人民币,占总营收的 18.3%。其中,智能电动汽车销售收入为 206 亿元人民币,其他相关业务收入总计 6 亿元人民币。智能电动汽车及 AI 和新业务部门毛利率达到 26.4%。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共交付新车 81302 辆,平均售价为 253662 元人民币。截至 2025 年 7 月,小米汽车自推出以来累计交付量已突破 30 万辆。我们的新业务运营亏损持续收窄,本季度运营亏损为 3 亿元人民币。我们正稳步推进集团新的十年目标,即大力投入底层核心技术,力争成为下一代硬核科技的全球领导者。2025 年第二季度,我们的研发费用达到 7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41.2%。

研发人员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22641 人,占员工总数的 46.2%。2025 年第二季度,总运营费用为 172 亿元人民币。扣除 59 亿元新业务投资费用后,我们的核心业务运营费用总计 113 亿元人民币,费用率为 11.9%,保持在健康水平。在净利润方面,本季度调整后净利润连续第三个季度创下历史新高,达到 108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 75%。最后是关于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我们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推动低碳发展。在低碳实践方面,今年上半年我们的办公场所使用绿色电力约 720 万千瓦时,较去年同期增长超 270%。

今年上半年,我们电动汽车工厂的光伏发电总节电量达到 690 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超 4160 吨。此外,小米 SU7 系列在 J.D. Power 2025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品魅力指数(APEAL Index)和新车质量研究(New Vehicle Quality Study)大型纯电动车型类别中均位居榜首。2025 年 7 月,中国大陆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雨,小米公益基金会捐赠 500 万元现金和价值 35 万元的急需救灾物资,支持受灾地区的紧急救援、临时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2025 年 3 月,小米公益基金会向缅甸红十字会捐赠 5 亿缅甸元,支持缅甸地震后的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在科技创新方面,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小米创新联合基金已为研究项目提供总计超 2.1 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累计支持中国大陆 141 个团队。感谢大家对小米的支持。我们的演示到此结束。现在我们可以进入问答环节。

卢伟冰

谢谢林世伟先生。现在我们进入问答环节。

问答环节

主持人

【主持人说明】第一个问题,有请摩根士丹利的安迪。

孟安迪

恭喜你们第二季度营收和利润创下新高,非常了不起。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 AIoT。第二季度 AIoT 部门表现非常强劲。能否分享一下在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的表现?对于海外市场,你们扩张非常迅速。未来,新零售体系建设对 AIoT 业务将有什么积极影响?第二个问题关于智能手机。第二季度智能手机业务毛利率环比下降。

从行业角度看,一些成本正在上升。考虑到短期波动,对于智能手机毛利率,在零部件成本上升这一风险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同时行业集中度提高以及你们在高端化方面的努力,这两个积极因素能否帮助你们的智能手机业务未来实现毛利率增长?还有其他因素会对智能手机的长期毛利率产生影响吗?

卢伟冰

谢谢。第一个问题是关于物联网和海外新零售。我认为目前物联网业务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都有不错的增长率。在中国市场,因为我们已经建立了新零售体系,过去物联网业务更多侧重于线上,线下布局较少,而过去两年我们重点发力线下。我们开设了很多大型线下门店,但这还不够。对于海外市场,我们有下一代迭代计划,这得益于渠道拓展。过去,物联网的渠道较窄,但在过去 2-3 年,我们拓展了海外渠道。所以目前物联网业务在国内外都做得不错。但我们已建立的业务主要在中国销售,所以中国市场的数字可能更高,大家电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会高于海外。关于新零售,今年是规模闭环之年。去年我们完成了探索和研究,上半年开设了 200 家门店。

在主要国家,我们都开设了一家或多家小米直营新零售门店,还整合了许多合作伙伴门店。经过今年的努力,我们相信明年将加大力度,实现每年开设 1000 家门店的目标。之后,这将对整体物联网业务有很大帮助。如果物联网没有可控的渠道,进入不同平台的效率会很低。所以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海外增长潜力巨大。这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关于毛利率,对于智能手机,今年存储芯片等价格上涨幅度超出预期,尤其是在低价市场,该细分市场的价格涨幅最高。中低端产品受到的影响更大。

今年 3-4 月,材料和电池材料还受到一些限制。综合这些因素,今年智能手机成本会有所上升。第二季度我们的产品结构进行了调整,推出的新产品较少。上半年在中国大陆我们只推出了 6 款新产品,而其他品牌可能推出了 10 多款或 20 多款新品,综合这些因素,总体来看第二季度毛利率较第一季度有所下降。我认为今年第四季度将是我们推出大多数新产品的季度,届时毛利率将会回升。这是今年毛利率的情况。长期来看,我们必须通过高端化来解决毛利率问题。高端产品是我们的投资重点,在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方面加大投入。

林世伟

我补充一点。第二季度是空调销售旺季,出货量已超过500 万台,这将推动我们中国市场物联网营收更快增长。这是我想补充的一点。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来自高盛的赵添。

赵添

再次恭喜第二季度的强劲业绩。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 AIoT 业务毛利率,同比有显著增长,但环比存在压力。环比压力的来源是什么?此外,家电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是在高基数下,中国市场可能面临增长放缓风险。今年下半年物联网毛利率的趋势如何?第二个问题关于研发费用。第二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 40%,是过去几年最快增速。基于这一同比增长,主要投资方向是什么?第二季度我们看到你们推出了 100 万像素驾驶技术,新业务、大模型和芯片的最新进展如何?研发投资是否会逐季增加?

卢伟冰

谢谢。关于 AIoT 毛利率同比增长但环比放缓,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 618 促销活动。目前来看,没有其他主要变量和变化。对于家电业务,结合当前国家补贴情况,年初我们制定了预期,补贴影响不大,能够完成年初设定的大家电整体目标,总体趋势和目标未变。这是第一点。关于研发投资方向,无论是芯片、AIoT 等核心技术,还是智能手机、电动汽车等各产品线技术,我们都在全面投入。

投资范围很广。如今我们能取得良好增长、口碑和竞争力,且毛利率和净利润率不错,都与这些投资密切相关。没有这些投资,我们无法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另外,你提到的 “100 万” 实际上是 1000 万像素。目前,这对辅助驾驶的提升很大,摄像头帧率约为 30 秒 / 帧,所有传感器都能整合,相比过去,辅助驾驶精度大幅提升。关于大模型和芯片,投资基本符合原计划和预算。是否会增加?当然,相比上一季度会增加。林世伟先生有补充吗?

林世伟

是的,补充几点。首先,AIoT 毛利率方面,上一季度我提到第一季度促销活动较少,而第二季度如卢先生所说有 618 活动。过去几年调整后,物联网毛利率达到 22% 以上的历史高位,仅略低于上一季度。连续四个季度物联网毛利率均超过 20%,趋势是逐步上升的。其次,研发费用方面,关于 AI 和芯片,我们会继续增加投资,但存在一些差异:芯片投资主要集中在研发,AI 投资则涉及硬件、折旧等。这是我想补充的。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来自瑞银的徐佐伊。

徐佐伊

恭喜第二季度的优异业绩。第二季度电动汽车 26.4% 的毛利率非常惊人,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了环比快速增长。中长期来看,电动汽车毛利率的稳定水平会是多少?短期内,下半年是否有明确的盈利目标?考虑到下半年的不确定性,哪些因素可能影响盈利能力?

卢伟冰

谢谢。本季度毛利率环比增长,表现令人满意,原因有几点:首先,本季度含税费的平均售价(ASP)约为 25.3 万 - 25.4 万元,不含税约 28.6 万 - 28.7 万元,达到豪华品牌(BBA)水平,这得益于高端化战略的成功。其次,标准化的 SU7 平台发挥了作用,YU7 与 SU7 共享平台,模块化和标准化程度高,即使整体规模不大,单一平台的规模效应显著,带来了 economies of scale。这两点解释了良好的毛利率表现。

长期来看,毛利率能否维持这一水平很难说,取决于能否保持良好的订单量。订单充足就无需过多额外变现手段。关于下半年盈利目标,我们希望在下半年实现单季度或单月盈利,具体月份或季度尚不明确,但这一总体目标未变,我们正努力推进。但需要说明的是,2022 年至 2025 年上半年,新业务累计投资超 300 亿元,财务报表仍显示亏损,要实现累计盈利还需要时间,任重道远。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

徐佐伊

我还有第二个关于互联网业务的问题。海外增长快于中国市场,除了出货量增长,在 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构成和海外互联网商业模式方面,是否有新尝试?

林世伟

目前没有详细数据,需要时间研究。你的研究很细致。海外市场我们一直强调本地化运营,如今具备这一能力后,相比过去能实现更精细化的运营,这是精细化管理带来的优势。上半年高端化进展中,600 美元以上产品同比增长 50%-60%,产品结构优化推动 ARPU 提升,这非常有帮助。海外 ARPU 约为 4 美元,可据此推算。如卢先生所说,本地化运营能力提升后,用户规模扩大,吸引了更多本地及国际应用合作伙伴,而过去更多是中国应用出海。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来自中信的徐英博。

徐英博

恭喜第二季度的出色业绩。我有两个问题。第一,近年来你们持续投资 AI,拥有自研大模型和 AI 眼镜,驾驶座舱也有升级。未来在 AI 发展方向上,软硬件结合有何规划?第二,长期来看,第二季度联网设备数量大幅增加,结合庞大的用户基础和生态,长期计划和目标是什么?

卢伟冰

关于 AI,我们多次提到目前的重点:一是持续投资 AI 大模型;二是应用层与大模型的转化,即 SaaS 层,团队已完成基础布局。AI 应用设备广泛,如汽车座舱、AI 眼镜等。未来新 AI 潜力巨大,但应用层面我们不倾向于纯终端或纯云端,而是以用户体验为导向选择最优方案。随着模型效率提升和算力增强,终端侧 AI 将成为主流,越来越多设备将实现 AI 赋能。关于联网设备数量(不含手机和平板),长期愿景是形成闭环生态。目前设备已联网,但用户粘性不足,对用户的价值创造存在差距。若能增强粘性,公司将升级为网络经济企业,商业模式将实现重大突破,内在价值也将大幅提升。

林世伟

补充一点,AI 不仅应用于智能手机,U7 和 AI 眼镜也集成了语音交互、AI 翻译等功能,AI 正与汽车、眼镜等多种产品融合,覆盖多场景应用。

徐英博

回答很清晰,期待 AI 全生态的进一步发展。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有请花旗的黄晓劲。

黄晓劲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智能手机行业上半年部分厂商初期激进,后因市场平淡调整策略。下半年全球智能手机增长是否仍将持平?中国市场是否会有补贴等刺激政策?全年智能手机出货目标 1750 万 - 1800 万台能否实现?

第二,电动汽车业务方面,长期来看,规模化后的合理毛利率水平是多少?行业正转向健康发展,反对价格战。2027 年计划进入欧洲市场,如何准备?海外扩张是否会影响未来利润?祝业绩持续新高。

卢伟冰

关于智能手机,去年底至今年初行业对增长较为乐观,品牌目标积极,但半年后整体增长不及预期,价格战自然出现。年中各品牌库存基本合理,下半年市场将更理性。预计全年全球行业增长停滞或微增 0.x%。基于此,我们将全年出货目标调整为 1750 万台左右,较去年增长 5%-6%,远超行业增速。但我们更看重产品结构优化和 ASP 提升,而非单纯规模增长,这是智能手机战略。关于电动汽车,毛利率、行业健康度及海外发展:我们认同反对恶性竞争,小米汽车不参与价格战,专注于新车研发和交付。产品竞争力不足才会依赖降价促销,毛利率自然难提升。小米坚持打造爆款、优化平台、控制零部件成本以形成优势。海外发展方面,中国的成功模式将复制到欧洲,2027 年进入欧洲市场的准备工作正在推进,具体产品计划尚未确定,目前难以判断对未来利润率的影响。过去几年,无论是芯片还是汽车,我们都先攻克最难市场(如欧洲),再拓展其他地区。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有请徐英博。

徐英博

恭喜第二季度业绩。两个问题:第一,电动汽车营收环比增长,毛利率提升,净利润稳定,但成本也在增加。能否解释电动汽车成本上升的原因?未来季度成本趋势如何?第二,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成功,品牌力强劲,海外市场如何塑造品牌力及规划投资?

卢伟冰

毛利率方面无太多新增信息,含税费 28.1 万元的售价已属中高端,SU7 的规模效应和生产效率支撑了良好毛利率。未来成本端无重大变化因素。海外品牌力方面,小米在欧洲部分国家的品牌认知度达 95% 以上(如西班牙 98%-99%),但小米汽车的知名度目前不高。2027 年前需提升小米汽车的海外认知度和用户兴趣。目前已有用户自行将车辆运往欧洲,如英国、德国的小米粉丝驾车出行,提升了曝光度,实际知名度可能高于预期。我们并不特别担心,毕竟在中国也是从零开始建立品牌的。

主持人

下一个问题,有请华泰证券的黄乐平。

黄乐平

两个问题:第一,中国机器人行业近期热度高,小米如何看待该领域机遇?第二,大家电业务增长快,空调出货 540 万台,线上是否已居首?如何进一步提升空调等大家电业务?

卢伟冰

关于机器人,小米对其机遇持积极态度,已投资 4-5 年,尤其看好工厂嵌入式机器人的应用,希望先在自有工厂形成闭环提升效率。但该领域难度高,商业化闭环时间表尚不明确,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关于大家电,首先纠正:我们尚未成为行业第一,与头部仍有差距。空调发展快于冰箱和洗衣机(领先约 2 年),投资更大。今年行业价格战激烈,但小米空调 ASP 同比提升约 200 元,毛利率同步增长,规模同比增长 60%。行业价格战对我们影响有限,未阻碍发展趋势。我们不关注月度或季度排名,更重视产品竞争力、用户评价和长期布局。小米大家电在国内仍有数倍增长空间,海外刚起步,东南亚等市场表现良好,潜力巨大。

主持人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有请东方证券的快健。

快健

我的问题关于 AI 人才战略。海外 AI 人才竞争激烈,小米研发费用持续上升,此前有 AI 人才布局规划。能否详细说明人才战略、重点布局领域及倾向招聘的人才类型?

卢伟冰

AI 战略是个广泛话题,难以简要回答。但从近期成果看,公司拥有众多优秀人才,请放心。我们在该领域运营时间不长,未来将有更多积极成果。今年研发费用约 300 亿元,25% 投入 AI,其中计算力基础投资是重要部分。我的回答到此结束,谢谢。

主持人

感谢。会议到此结束。

徐然

感谢大家参加今天的会议。期待大家继续支持小米集团。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