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锂电池设备股多只二十厘米涨停,期待正业科技连板,可惜两次受阻12元整数关口,最终无奈卖掉半仓,最高才卖到11.63!为什么不清空呢?还是心有不甘!从业务的角度分析,与正业科技最相关的无疑还是PCB!$胜宏科技(SZ300476)$ 因为公司不仅有PCB检测设备,也有生产环节相关的设备,而且还更进一步深入到了PCB耗材!那么在传统锂电池向固态电池升级的过程中,正业科技就没有机会了吗?即使仅仅只做锂电池检测设备,在这一轮设备更新换代潮中就享受不到市场红利吗?
遇事不懂,问DS:
第一个问题:锂电池检测设备在整个锂电池设备中的占比,以及目前的市场格局
如果现有的锂电池产能全部转向固态电池,现有的锂电池检测设备大部分需要进行更换或重大升级,但并非每一台设备都会被淘汰。整个固态电池设备市场中,检测设备的价值量占比预计在20%到25%之间。未来整个锂电池检测设备的市场空间预计会持续增长,到2030年,单就固态电池带来的增量设备市场就有望达到数百亿元。
下面我结合现有的信息,帮你快速了解固态电池各生产环节设备的价值量占比和关键技术要求:
生产环节 价值量占比约计 核心设备举例 关键技术要求/变化点 检测设备关联性
前段 35%-40% 干法涂布设备、辊压设备 无溶剂干法电极工艺、固态电解质薄膜制备 需新增或改造,用于检测固态电解质膜质量、极片一致性等
中段 40%-45% 高精度叠片机、等静压机 精确堆叠固态电解质与电极、施加高压确保界面紧密接触(等静压为新增加工环节) 需新增,用于检测叠片精度、界面缺陷(如微米级X-ray检测)、电芯内部结构完整性
后段 20%-25% 检测设备、高压化成机、激光焊接机 取消注液,但需强化检测(如高频阻抗测试)、全密封焊接。检测需更高精度、新参数(如界面阻抗)。 大部分需更换或升级,传统化成分容设备可能不适用,需支持固态电池特有的测试项目。但也有部分通用设备经改造后可沿用。
🧰 现有检测设备的去留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固态电池的生产工艺,特别是核心的“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体系以及界面接触要求,对检测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因此,对于现有的锂电池检测设备:
· 大部分后段检测设备需要更换或重大升级:尤其是那些针对液态电池特性(如电解液浸润度、传统化成制度)的专用设备。固态电池需要检测许多新项目,如固态电解质的晶界/晶粒阻抗、界面稳定性、微米级界面缺陷(用X射线或超声波检测)、特殊的化成工艺等。
· 部分通用设备或经改造后可沿用:一些非常基础的通用的测试平台(如某些环境模拟测试箱)、或者通过更新软件、传感器和测试模块能适应新需求的设备,或许能继续使用。但对于高性能、高精度的检测, specialized的新设备是必然趋势。
💰 检测设备的价值量与市场空间
1. 价值量占比:如前所述,在整个固态电池设备市场中,后段设备(主要包括检测设备、化成、分容、封装等)的价值量占比预计在 20%-25% 。
2. 未来市场空间预测:
· 整个锂电池检测设备市场在2023年全球规模约为 50.1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三百多亿元),中国市场规模约为 230.64亿元人民币,并且过去几年复合增长率在26%以上。
· 有研究机构预计到2025年,企业研发和质检领域的电池测试设备市场空间就有望突破 80亿元人民币。
· 值得注意的是,固态电池的产业化将新增巨大的设备需求。浙商证券预测,到2030年,单是固态电池为锂电设备带来的增量市场规模就有望达到 336亿元人民币。若按检测设备在其中占比20%估算,届时固态电池检测设备的增量市场空间就可能接近 67亿元 甚至更高。这还未考虑整个锂电池市场(包括传统液态电池)持续增长带来的检测设备更新和扩容需求。
📈 总结与建议
总的来说,若现有锂电池产线全部转向固态电池,其检测设备大多需要更换或重大升级,以适应新的材料体系、工艺要求和更高的精度标准。检测设备在固态电池产线中价值量占比约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未来市场空间广阔,受益于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和锂电池行业整体发展,检测设备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对于产业链上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
· 对于设备供应商: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需要加紧研发适配固态电池的高精度、智能化检测设备。
· 对于电池生产商:规划产线迭代和资本开支时,需要将设备更新成本充分考虑进去。
· 对于投资者:固态电池检测设备赛道具有成长潜力,值得关注那些技术领先、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目前的锂电池检测设备市场格局呈现出“中外企业并存,国产化率不断提升”的态势,同时行业技术壁垒较高。至于现有企业的优势能否延续到固态电池时代,答案是:核心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有望延续,但固态电池带来的新挑战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和产品的迭代升级。
:compass: 市场现状与格局
当前的锂电池检测设备市场,呈现出以下特点:
1. 市场持续增长:受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行业快速发展影响,全球锂电池检测系统市场规模在2023年已达50.13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则达到230.64亿元(2015-2023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6.35%)。
2. 竞争格局:虽然我国行业起步较晚,但国内厂商技术正加速追赶行业平均水平,逐渐向中高端迈进。目前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宁波拜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福建星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德普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杭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国际企业则在高端电池组检测设备方面仍有一定优势。
3. 行业壁垒较高:锂电池检测系统行业存在明显的技术壁垒、品牌认知度壁垒和资金壁垒,这为新进入者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 固态电池带来的检测新挑战
固态电池因其材料体系和生产工艺的变革,对检测设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 界面分析至关重要:固态电池中固-固界面的特性对电池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需要检测设备能够深入剖析其微观结构与反应过程。
· 高频阻抗测试需求:固态电解质需要测试高达MHz级别的阻抗特性,这对电化学工作站的频率和精度提出了极高要求。
· 材料特性分析:例如,对固态电解质粉体材料的阻抗、厚度、压制压力等参数需要同步测量。
· 无损检测与可视化:需要运用X射线、红外热成像、FIB-SEM(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电池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原位分析。例如蔡司的InCycle Pro原位FIB-SEM系统可以为全固态电池研发提供集电、热、力多场耦合控制与高分辨成像于一体的观测平台。
· 生产过程中的在线检测:固态电池量产后,亟需能够嵌入产线、实现高效率在线质量控制(如高频阻抗测试)的系统。
🔮 现有企业的优势能否延续?
现有锂电池检测设备企业的部分优势有望延续到固态电池时代,但也面临转型挑战:
✅ 优势延续方面:
· 技术积累的复用性:企业在传统锂电检测中积累的数据、算法经验(如工况模拟、安全测试)对固态电池研发仍有参考价值。
· 客户资源与品牌信任:已建立的客户关系和品牌声誉有助于其固态电池检测设备的市场推广和验证。
· 系统集成能力:具备整线设备交付能力的企业(如先导智能)在适应新工艺时更具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势。
⚠️ 面临的挑战:
· 核心技术需升级迭代:必须开发或引入针对固态电池特有参数(如界面阻抗、材料离子电导率、固-固接触评价)的检测能力。
· 新竞争对手的出现:一些在特定领域(如材料分析、精密仪器)有深厚积累的企业(例如蔡司、HIOKI日置)正快速切入固态电池检测赛道。
· 研发投入需求巨大:攻克固态电池检测难题需要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
因此,现有龙头企业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客户资源和资金实力,在转向固态电池检测领域时具有先发优势。事实上,如星云股份、东华测试等国内企业已积极布局并取得了初步进展。然而,这并非一帆风顺,它们必须直面技术转型的挑战,并警惕新进入者的竞争。
💎 总结
当前锂电池检测设备市场由中外企业共同参与,国内企业正快速崛起并向中高端迈进。迈向固态电池时代,现有的行业格局有望部分延续,但技术门槛会显著提高。那些能快速响应变化、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并且能更好地满足固态电池研发和制造特定需求的检测设备企业,无论它们是当前的巨头还是新锐的专家,都将在新的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位置。
$先导智能(SZ300450)$
第二个问题:正业科技的机会和挑战
我们可以从其在锂电池检测设备领域的积累、以及与固态电池相关的布局中,窥见一些基础和潜力。我为你梳理了已知信息:
方面 正业科技的相关情况 备注与不确定性
传统锂电池检测实力 公司自称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电池智能检测设备供应商,在国内市场占主导地位”。其锂电X光无损检测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传闻超70%),客户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头部电池厂。 这些是其技术积累和客户基础,但传统液态锂电池检测设备的优势能否无缝平移至固态电池存在不确定性。
固态电池相关布局 2022年11月,公司与深圳市超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备忘录》,计划合作推进大功率固态聚合物锂电池项目的量产,并希望在重卡、储能、船舶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 关键点:该合作更侧重于固态电池本身的生产和示范,并非直接明确针对固态电池的检测设备。公告也提及“该产品还没有正式大批量生产的经验”。
固态电池检测设备市场地位 目前的公开信息中,并未有权威来源明确证实正业科技在固态电池检测设备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市场地位或占有了较高的市场份额。 固态电池技术本身尚处于商业化前期,专门的检测设备市场格局可能尚未定型。
技术积累的潜在迁移可能性 公司在工业检测领域(包括X射线检测技术)有长期积累。如果固态电池的某些检测需求(如内部结构无损成像)与传统锂电有相通之处,这些经验可能具备参考价值。 但固态电池因其材料体系(如固态电解质)和结构变化,必然会产生新的、独特的检测需求,这需要专门的研发和技术突破。
🧰 如何看待正业科技的潜力与不确定性
基于以上信息,对于正业科技在固态电池检测设备领域的地位,我们可以有这样的认识:
· 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潜力:正业科技在传统锂电池无损检测(尤其是X射线检测) 方面的深厚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客户资源,是其未来可能切入固态电池检测设备市场的重要基础。如果能够成功将现有技术适配并升级以满足固态电池的检测要求,它们有可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 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目前其关于固态电池的公开合作信息,更多指向电池本身的生产尝试,而非专门的检测设备开发。固态电池对检测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
· 界面分析:固态电池中固-固界面的特性至关重要,需要检测设备能够深入分析其微观结构与反应过程。
· 材料特性分析:如固态电解质粉体材料的阻抗、厚度、压制压力等参数可能需要同步测量。
· 新的无损检测与可视化技术:可能需要运用X射线、红外热成像、FIB-SEM(聚焦离子束-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技术对电池内部结构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和原位分析。
· 这些新的技术挑战需要企业有持续的、针对性的研发投入,并非简单移植传统技术即可解决。
💎 总结
总而言之,目前没有权威信息表明正业科技可以在固态电池检测设备领域建立显著的市场地位。
正业科技在传统锂电池检测设备领域,尤其是X光检测方面积累深厚,这为其未来可能切入固态电池检测市场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和客户基础。但同时,固态电池检测也有其新的技术要求,公司需要证明其能成功应对这些挑战。
因此,关注正业科技在固态电池领域的进展时,建议保持关注,并仔细甄别其披露的信息是侧重于电池制造还是真正的检测设备开发。
$金银河(SZ300619)$ 天赐材料 亿纬锂能 国轩高科 多氟多 赣锋锂业 杭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