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特材在可控核聚变行业的实力:
一、超导线圈铠甲材料(已批量供货)
作为托卡马克装置超导磁体的关键保护材料,公司研发的核聚变专用超导线圈铠甲已实现规模化交付:
累计交付量:截至2025年10月,已交付24吨材料,当前在手订单约60吨
技术优势:该材料需满足-269℃超低温环境下的机械性能要求,全球仅3家企业具备量产能力
应用项目:产品应用于中国BEST装置(合肥)及ITER国际合作项目(法国)
二、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完成阶段性交付)
用于核聚变堆内部结构件的特种钢材取得重要进展:
技术突破:成功交付6吨级电渣锭,填补国内空白
性能指标:探伤合格率达99.98%,耐辐射性能通过中科院验证
客户范围:已供应中科院等离子体所等科研机构
三、BEST线圈盒加工项目(实施中)
在2025年取得重大工程突破:
项目地位:中标中国BEST装置核心部件——超导线圈盒机加工项目
工程进展:目前处于精密加工阶段,预计2026年完成交付
战略意义:该项目是公司从材料供应商向系统部件制造商转型的关键一步
行业地位与业绩表现
在2025年中报中,公司披露可控核聚变业务贡献营收同比增长322.67%,成为高端特钢板块增速最快的业务线。值得注意的是,该领域业务具有显著技术壁垒:超导线圈铠甲材料全球仅3家供应商通过ITER认证,公司是国内唯一具备CLAM钢量产能力的企业。
业务已完成前期验证,进入收获阶段:无论是铠甲材料还是CLAM钢,都已从“研发试制”走向“批量供应”和“成功交付”。这表明其产品性能获得了核心客户的认可,业务开始产生实质性收入。
· 产业链地位稳固,并持续深化:公司不仅提供关键基础材料,还通过中标BEST线圈盒的机加工项目,将业务链从材料领域延伸至精密制造环节。这有助于提升单装置价值量和客户粘性。
· 未来市场潜力巨大:有市场分析指出,根据ITER的设计,每单位760米的低温超导线圈就需要至少1.6吨铠甲材料。该特材的价值量预计可占到磁体成本的10%,甚至装置总投资的5%。随着全球可控核聚变研发的推进,作为上游关键材料供应商,广大特材有望持续受益。
技术壁垒构成护城河:低活化马氏体钢(CLAM)是未来聚变堆的关键结构材料,其研发和生产技术难度极高。广大特材在此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其构筑了坚实的竞争护城河。
。(雪球思考+DS)
$上海电气(SH601727)$ 永鼎股份 特变电工 融发核电 $西部超导(SH688122)$ 国光电气 $哈焊华通(SZ30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