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猪周期盈利期预计会比较长,很可能超过历史上任何一轮猪周期,不过目前走过一年多后大部分人还觉得周期未到或者没有什么期待。
盈利期预计更长的两大主要因素:
一是供给侧控量政策(政策层面)。生猪养殖相关管理办法出台后,两条扩产线路将受到抑制,首先确保难增,然后才是递减,并非简单粗暴的直接去化。
二是债务水平待降(市场层面)。回顾过往猪周期时发现,债务负担触底时通常会开启扩张,触顶时则会进入休憩状态,多数猪企在当前猪价背景下需要更长的休憩期,体能恢复后才能再战。
跟踪了这么多年,发现猪周期与有些行业的周期还是有些差异,自己也会结合经济周期来加深理解,政策通常会滞后于实况,当政策底出现后说明行情底已过,这也是为什么重要政策的出台时间会落在去年下半年至今的这段盈利期,政策干预会影响周期表现形式,由于生猪养殖上次录得的是史上最长亏损(亦是最惨),因此政策制定思路会是托底优先,行情底与政策底的错位会使得盈利期延长的概率大幅增加。
从逻辑上讲,这轮猪周期应该会很像过往猪周期业绩兑现阶段的走势,对于那些认为无显著暴利预期而唾弃猪股投资价值的人而言,你们很快会见到一种情形: 24-26段猪周期累积利润会超过19-21段非瘟暴利期利润之和,并非过往那种显著的单年尖峰形式。
从理性角度考虑,符合两类特征的公司具有优先价值权:一是效益优异且现金孵化能力出色的公司、二是效益优异且成长能力出色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