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的访谈
罗永浩4小时马拉松访谈李想,看完后被李想圈粉。
作为同龄人,他的经历可谓传奇,18岁高三毕业后放弃考大学创业,创建显卡之家和 泡泡网,23岁创立汽车之家,两年做到汽车垂直网站第一,2013年汽车之家上市后功成身退,转而挑战更难造车,15年成立车和家进军电动汽车,19年更名为理想汽车 。
创业历程与转折点
三次创业:从泡泡网(IT垂直网站)到汽车之家(汽车资讯平台),再到理想汽车(新能源汽车)。汽车之家上市后,李想因“赛道太容易”选择二次创业,最终聚焦汽车制造业。 至暗时刻: 泡泡网时期因管理不善,95%员工集体离职; 2008年汽车之家遭小股东背叛,被迫引入澳洲电讯换取生存; 2019年理想汽车融资困境,因坚持增程技术被多家资本拒绝,退订率高达50%。 贵人相助:美团王兴在理想B轮被拒后仍投资3亿美元,李想哽咽称其为“最大贵人”。
产品哲学与争议
用户导向: 理想ONE聚焦“有孩家庭”需求,砍掉纯电版和五座版,首创增程+大电池方案(城市用电、长途用油),81%用户因该设计购车。 简化配置(如i8仅一款主力型号),避免与用户“勾心斗角”,降低供应链成本。 坚持与妥协: 增程技术曾遭投资人抵制,李想拒绝转纯电:“车不为投资人造”; MEGA造型被讽“棺材车”仍坚持设计,但承认纯电战略“掉坑”后调整组织架构。
行业竞争与反思
被黑事件:指控同行操纵舆论,从i8到MEGA系统性抹黑车主形象,但反思“产品不够好才被黑”。 供应链博弈:芯片短缺时供应商挪用生产线,理想团队“躺机器抗议”逼退欺压。
个人成长与协作
领导力进化:从泡泡网时期“只关心事不关心人”的“暴君”,到理想汽车时期放权团队(如L9设计师突破性前脸设计)。 家庭支持:妻子掌管财务且精通汽车行业动态,自称“更需要妻子”。
极致用户洞察成就爆品逻辑
李想的产品定义能力源于对用户场景的深度解构。例如,将家庭出行痛点(如老人搬座椅、孩子上下车慢)转化为增程技术+六座空间的核心卖点,并坚持全栈自研(如全球首推四音区语音)。
偏执与妥协的辩证管理
早期创业因管理缺陷几乎崩盘,后期通过组织进化平衡“偏执”与“放权”。
投资视角看点:
低谷投资的战略价值
王兴的投资时机(2019年理想现金流濒危、特斯拉股价低谷)体现反周期布局智慧,看中李想的产品能力及增程技术差异化,而非追随风口。
此举不仅拯救理想,更获得百倍回报。
AGI投资的长期主义启示
李想对AGI的判断(“需超互联网投资”“短期难盈利”)映射其投资观:
容忍迷雾期:AGI基建投入大、商业模式未明,但理想仍年投百亿研发,开源星环OS构建生态; 聚焦场景价值:将AGI定位为“业务工具”(如智能座舱),而非纯技术噱头。
李想谈成功企业家的三点共性:
1、选得准;
2、看得长;
3、极高频率的迭代。
这三点特质也跟投资能力匹配。
看好理想成为新能车和AGI的终极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