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天穹:出生3个月,量产万架无人机,背后藏着链式协同革命

用户头像
尽事安天
 · 云南  

2025年09月03日 09:05四川
听全文一家5月20日才注册的公司,三个月后量产万架无人机,还与行业巨头比肩,乐山天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的崛起背后,是一场由产业链协同驱动的创新革命。

于铁成/文

2025年8月23日,乐山天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第10000架无人机正式下线。令人惊叹的是,这家公司仅在三个月前的5月20日才在乐山高新区注册成立。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家“婴儿级”的企业竟与无人机行业巨头大疆、纵横一同跻身“世界无人机十大整机企业”榜单,小婴儿和奥特曼扳手腕?

好吧,接下来让我来试着一层一层解剖开来,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

资本布局,三方注资构建产业链联盟:天穹动力的迅猛发展源于一场精心策划的产业链整合。2025年8月25日,上市公司创益通发布公告,宣布对全资子公司乐山天穹动力增资7000万元。

同期,天穹动力引入两家战略投资者光启技术和科比特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认缴新增注册资本800万元和1200万元。

此次增资完成后,乐山天穹动力的注册资本从最初的1000万元飙涨至1亿元,实现了资本的10倍扩张。这场资本运作并非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光启技术推动和主导的产业链协同布局。

技术底蕴,二十年研发积累的集中爆发:天穹动力看似一夜成名,背后却是近二十年的技术积淀。公司研发团队源自哈工大、武大等顶尖院校,在自适应控制、飞行控制及计算机视觉等关键技术领域已有近20年深耕历程。

团队在飞控系统、集群协同、轻量化设计等领域取得突破,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超100项。这些技术积累为天穹动力的快速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天穹动力生产的“智多星L1”表演无人机,目前主要用于文旅表演,其中包括丝绸之路的巡演项目。无人机演出相比传统灯光秀,具有更环保、成本更低、造型更自由的特点,观感远超烟花秀和舞台剧。

链式协同,破解产业瓶颈的关键举措:眼下,中国无人机产业正处于从规模扩张向生态升级的阶段,面临上下游联动不足的瓶颈。上游核心部件研发与中游整机制造、下游场景需求衔接薄弱,技术转化效率受限。

天穹动力的诞生正是破解这一瓶颈的关键举措。光启技术作为超材料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超材料能力平台优化天穹的机身结构与材料性能。

科比特作为工业无人机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工业级场景需求加强产品设计。创益通则以精密连接器强化整机与上游供应链的协同能力。

这种“材料-制造-应用”的深度联动,构建了“需求牵引研发、制造加速转化、应用验证迭代”的闭环雏形。链式协同不仅缩短了技术转化周期,更推动高附加值环节的自主化突破。

国资赋能,乐山市的产业升级战略:乐山市国资委通过股权转让方式深度参与了这场产业布局。2025年4月18日,创益通实控人张建明等人与乐山乾芯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转让公司总股本的14.25%。

股权穿透显示,乐山乾芯微的母公司乐山经芯达科技有限公司,由乐山市国资委控制。这意味着乐山市已成为深圳创益通的第二大股东,并通过资本纽带深度介入无人机产业链建设。

乐山天穹动力采用“小步快跑、阶梯扩产”策略,推动无人机产业升级,助力乐山打造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生产过程中,公司严格遵循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一架无人机进行多道工序的精细打磨和全面检测。

全球展示,丝绸之路上的科技名片:天穹动力不仅快速量产,还迅速登上国际舞台。公司作为“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活动的技术支持团队,负责向世界展示中国无人机技术。

2025年7月16日,天穹动力与“2025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团一同从西安启程,经兰州、嘉峪关、敦煌、哈密、乌鲁木齐等地,从霍尔果斯出关,穿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上合组织成员国。

天穹动力计划进一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与更多行业展开深度合作,推动无人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

公司拟在未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具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助力犍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无人机产业生态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竞争转变为产业链协同竞争。乐山天穹动力的快速发展表明,通过链式协同创新,中国制造业完全能够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