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计划是等牧原出半年报后,结合着牧原半年报的数据聊一聊自己投资牧原的思路。
但又想了想,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牧原的数据都是半公开的,但凡是细心一点,哪怕是问问Ai,大致的数据都很好搜集。
再加上自己要聊的和半年报也没太多关联,因此决定提前聊聊自己投资牧原的思路。
首先来说牧原的商业模式。牧原的商业模式其实并不优秀,甚至算不上好的商业模式。原因是养殖行业的产品并不存在差异化,这就导致行业内的企业只能通过低价竞争,很难长期赚到大钱。
然而很多投资者会认为,牧原通过将成本控制在全行业最低,甚至其他企业亏损的情况下他们还可以有微利,别人微利他赚大钱,这样的商业模式不好吗?
但归根揭底,牧原还是在通过价格竞争而非产品的差异化,这就导致企业的利润有上限,且受周期性影响。
就像是一直以来的比亚迪或是曾经的小米,只要是通过低价竞争的策略都谈不上是好的商业模式。
再加上牧原的重资产、高负债,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脆弱性和潜在风险。每年还要有大量的资本开支和折旧,这就导致牧原的估值不会给太高。
说完了牧原的缺点再来聊聊自己投资牧原的逻辑。
首先我们忽略短期猪价的走势,因为预测短期猪价的走势没有意义,超出了大多数投资者的能力圈,真的有那本事,更应该去做期货而不是买卖股票。
但我们可以假设一个猪肉价格的低点,那就是未来几年内,在有温和通胀的预期下14元附近就是猪价低点(关于温和通胀的预期可以阅读前几篇关于“反内卷”逻辑的分析)。
然后我们再来拆解牧原的业绩构成,简单的把牧原的业绩分为三部分;
1、养殖业务
2、屠宰业务
3、海外扩张
从七月份的数据来看,牧原目前的养殖完全成本在11.8/kg左右,假设未来可以降到11.5kg左右,这个目标其实是很好实现的。
然后是屠宰业务,市场预期今年下半年,牧原的屠宰业务将扭亏为盈,而我们估算的是未来几年,因此这部分我们可以简单记作为盈利的。
一般来说,市场对屠宰业务的估值要高于养殖业务。以美国为例,美国猪肉屠宰企业的市盈率长期维持在20-30pe。
最后再来说海外扩张。以越南为例,越南的猪肉价格以及养殖成本均高于国内。但是对于牧原,我们可以把未来的海外扩张当做添头,也就是有很好,没有也无所谓,不计入估值之中。
最后综合计算,假设未来几年后牧原可以维持平均250亿的年利润,给予10pe就有2500亿,15倍pe就有3750亿,再加上屠宰业务高于养殖业务的估值,即便不计算未来的海外扩张收益,当下的估值也非常具有吸引力。
当然,任何事情都有例外,例如牧原会不会犯错?当然有可能。以及随着其他猪企一起降成本,未来猪肉价格能否维持?这也是不确定因素。
不过也有好的方面,例如牧原每年的折旧高于行业平均值。以猪舍为例,牧原的猪舍折旧年限为10年,但并不是说10年后猪舍就不能用了,实际上猪舍的使用年限通常在20年左右。这就导致当下牧原的净利润其实是存在虚减的,同时净资产也存在低估。
最后,很多当下比较困惑的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同时也没那么重要。
作为投资者,拉长一点时间线,站在投资企业的角度,大多数人其实都能够看懂个七七八八的。
而投资企业就是投资企业未来的现金流折现,模糊的正确好于精准的错误。
关键就在于你是以投资的眼光做投资,还是自诩投资,实际上做着趋势投机?
知行的不统一才是大多数烦恼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