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卖包子的

用户头像
德加圣手
 · 北京  

食饮整个板块的涨幅已经是倒数第一,所以现在挖掘这里的个股,确实可能有左侧买入继续下跌的风险,有买错,买不到成长的风险,但你要说现在投食饮消费属于“追高”,这应该还是太牵强了。本文只讨论当下对巴比食品的投资逻辑,不涉及具体的公司分析和估值这些问题,希望能给还在看食饮行业的投资人一点点启发。

这段时间和朋友交流,让我思考最多的就是要至少阶段性远离价盘在持续下跌的食饮子行业。由于明显的供过于求,食饮很多主赛道都面临价盘持续性的下跌,有代表性的就是白酒、调味品和乳制品。迫于行业的现实,多数公司本质上都在进行“以价换量”,主动或被动的降价换取市场份额(白酒是被动降价么?我看也未必,那么多二线甚至一线白酒开始弄光瓶酒,为啥,这本质不就是在降低整个白酒的价格带,换取新增份额么)。但“以价换量”最终会带来什么,医药行业已经用4年的实践淋漓极致的展现了残酷的结果,禁酒令更是阶段性重创了全体食饮的需求。所以在我看来,现阶段要找受到上述不利因素影响较小的公司进行投资,就像之前拿蜜雪冰城举例一样,这些年,喜茶的价格从40元一杯,降到30元一杯,继续降到20元一杯,丝毫不影响雪王5块钱的柠檬水哐哐卖;我们能不能找一找餐饮行业里的蜜雪冰城?餐饮行业从人均大几百,到人均几十,再到现在五星级酒店出摊,似乎也不影响2块钱的包子继续占据早餐桌上的主角,毕竟2块钱的包子难道还存在价盘问题么?会窜货?然后2块跌到1块五?我觉得,这时候就是体现哪种生意最有韧性的时候。诚然,包子面临竞争激烈,难以提升市占率、集中度等各种问题,但眼下最关键的因子,其实还是保持价盘的稳定,这个角度来说,卖包子可能是最稳妥的生意,你再禁酒令,我买个包子吃总不算违规吧?再没钱,2块钱的包子应该还吃的起吧,这东西他还占了一个早餐的刚需,这是现阶段我觉得值得投巴比的逻辑之一。

这段时间写了很多东西,从《零增长论和绝望的消费》,到《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再到《禁酒令》,其实我想表达的主线只有一个,面对当下如此困难局面的食饮行业,只有提高股东回报这一条路可走。你们这些白酒龙头、调味品龙头、乳制品龙头,论销售规模,公司市值,行业地位,哪个都比一个卖包子的强,但我标红的这些,有谁同时做到:

1、2024年,公司施行现金分红+回购注销并举的方式开展股东回报工作,其中现金分红约1.9亿,回购约1.2亿,合计3.12亿,占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112.63%;

2、公司上市以来,或者说近5年内,没有进行任何的再融资行为,资本开支全部由公司自有的现金流完成;

3、公司上市以来,或者说近5年内,大股东、实控人无论股价高低,没有过一分钱的减持,并且承诺到25年年底前都不会减持股份;员工持股计划披露预减持公告(实控人在员工持股计划持有的份额不在本次减持计划内),当天反手宣布高管增持计划。这些年我见到的都是高管哐哐减持,把员工持股计划套在高位,像这种员工撤退套现,高管增持的,我见识有限,这是我看到的唯一一个;

巴比同时做到了这三点。对,茅台,海天,伊利,你们都是中国的超级品牌,要规模有规模,要地位有地位,但要么完全有能力100%以上分红却做不到,要么不仅分红那么低,还跑去香港又融100多个亿,伊利的分红注销,考虑快消品维护性资本开支的必要性,整体说还凑合,但同时又有一个有些过度的股权激励进行了对冲;坦率的说,我觉得至少站在股东回报这个角度来看,近5年这个时间框架,巴比做的比这些龙头,都要好。现阶段的食饮消费,别和我扯什么赛道、成长、商业模式、品牌这些顺周期的东西,什么时候CPI真拉起来了,咱们再聊这些。我们不要去赌这轮反内卷,什么时候会传导到通胀复苏,一年还是两年?如果要两年时间才传导到,难道就要忍受资金长达2年的低效率使用么?现在的现实是通缩和消费不振,我已经想明白了,我特么就看股东回报,谁尊重股东,谁愿意给股东分红、回购注销,增持股份,而不是继续乱花股东的钱去卷无效竞争,我就投谁。业绩差点没关系,赛道烂些也没什么,咱们持续努力,只要有股东回报的态度和能力,我就愿意陪着。不要小看卖包子的,从股东回报这个角度看,这几年他做的完全不逊于很多行业龙头。

最后一点其实就是归江总的投资逻辑,寻找那些被peg模型错杀的现金流资产。从我个人而言,我可能投成长的能力非常有限,也不具备相应的条件和工具,比起投成长,我更喜欢投稳定挣钱。2020年疫情爆发的时候,很多公司用peg一框,没法投了,公共事件爆发时去哪里找成长?股价大跌后,你发现买股息的人来了,成长也许阶段性,甚至长时间没有了,但这个资产有着强劲的现金流支撑,他没有巨额的应收账款,也不需要大额的资本开支,面对的需求相对稳定,竞争格局不会出现颠覆性变化,支撑了他持续稳定的经营和分红,那么在股价被大幅下杀的时候,这就是个赔率胜率都很不错的机会,而且这种标的,相比于投成长而言,我是更敢上仓位的。卖包子,你说他还能有什么成长,这我也看不太到,但这公司的现金流还算不错,未来几年因产能建设带来的资本开支大幅减少(这几年该建的工厂基本已经建完了,现在的问题是产能利用率较低),并且今年公司做了一些并购,明显是在用品牌收购这种轻资产投入的方式进行扩张,而不是重资产上设备,上工厂,虽然这会带来商誉的风险,但商誉不涉及现金流问题,我觉得在可见的未来几年里,公司强劲的现金流足以支撑高分红政策的持续性,我觉得巴比就是归江总提出的被peg模型错杀的现金流资产。

具体的公司分析、风险、估值就不展开了,巴比的报表是比较简单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他资产的结构进行一些拆分,这里只谈一谈目前的投资逻辑和主导因子,希望能给还在看食饮的朋友们提供一点点启发,其实我觉得,我之所以还想继续在这个行业里再耕耘一下,还是因为改不了只喜欢买便宜这个臭毛病。#巴比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