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业绩面
2025 年中期,收入 2.78 亿美元,同比下降 9.2%。净利润 4.55 亿美元,同比暴增 16.6 倍,但几乎全部来自出售上海和黄药业 45% 股权的一次性收益。肿瘤药销售额 2.3 亿美元,同比下降 4%;其中中国区仅 4,300 万美元,下降 30%,为拖累主因。
对比2024 年全年,肿瘤药销售额 5.0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34%,主要靠呋喹替尼海外放量(2.91 亿美元)以及武田里程碑付款。
二、基本面
公司定位:老牌创新药企,已彻底剥离中药资产,成为纯粹的肿瘤/免疫小分子创新药公司。
已上市产品:呋喹替尼(VEGFR)、索凡替尼(VEGFR/FGFR/CSF-1R)、赛沃替尼(MET)、他泽司他(EZH2)。
盈利结构:2024 年起实现“自主造血”,但 2025 年中期重新出现核心产品增长乏力迹象。
竞争压力:呋喹替尼国内受瑞戈非尼、TAS-102 仿制药挤压;赛沃替尼因同类 MET-TKI 增多及医保谈判后降价,销售下滑 41%;索凡替尼所处神经内分泌瘤市场小且面临生长抑素类似物竞争,销售下滑 50%。
三、管线深度(主要临床阶段及预计里程碑)
1. 即将上市预期强烈
索乐匹尼布(Sovleplenib,SYK 抑制剂),适应症:二线复发/难治性 ITP(成人),国内进展第一、全球第二。预计 2025 年内获批上市,可带来新增收入。
2. 早期/平台型资产
ATTC(抗体靶向偶联药物)平台
首款候选药物已完成生产,计划 2025 年底递交 IND 并进入临床。2025 年内学术会议公布临床前数据,若数据优异有望产生新的对外授权机会。
3. 其它早期管线
公司财报显示尚有若干临床前/临床 1-2 期小分子在研。
四、经营现金流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短期投资合计 13.65 亿美元(≈ 98 亿元人民币)。
资金来源:2024 年底出售上海和黄药业 45% 股权收到 6.08 亿美元;2025 年上半年出售剩余 50% 股权再收 45 亿元人民币现金。
研发支出:2025H1 仅 0.72 亿美元,同比下降 24%,其中海外投入“几近腰斩”,引发市场对其长期创新能力的担忧。
五、WCLC(世界肺癌大会)展示数据预期强烈
WCLC 的具体摘要或数据中,“计划于 2025 年底进入临床开发,并于今年内学术会议上公布临床前数据”。公司会公布 ATTC 平台首个候选药物的临床前数据。
和黄医药目前账上现金充裕100亿人民币,已有四款商业化产品,但核心品种增长乏力、研发投入缩减;即将上市的索乐匹尼布和 ATTC 平台能否带来第二增长曲线,将是 2025-2026 年最大的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