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海上华尔兹
 · 上海  

东诚药业逻辑不说明白,似乎没人关注

东诚药业:核药龙头BD在即】

原创 海上华尔兹 海上华尔兹

2025年08月05日 08:50 上海

本文为东诚药业最全梳理,以下观点仅为个人对行业研究的判断,不做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后果自负。文章属于全逻辑梳理,内容有点长,建议仔细看完。

东诚药业

集“核药创新➕合成生物➕硼中子➕老年痴呆诊断”

于一身的六边形战士

1.基本面

山东的老牌药企了,仿制药起家到核药再做制剂,形成三大业务核心,是国内稀缺的核药全产业链企业。2025年一季度营收6.87亿元,同比+6.13%,但归母净利润2473万元同比-61.55%,大跌眼镜。主因,研发投入激增及信用减值损失扩大,坏账计提增271%。主营业务原料药收入3.22亿元;核药收入2.31亿,管线储备了氟[18F]思睿肽、氟[18F]阿法肽等处于III期临床,全国30个核药中心覆盖93.5%人口区域,渠道壁垒显著;制剂收入0.87亿元(同比-6.78%),仅那屈肝素注射液增长亮眼。 其中,核药创新是公司绝对护城河,2024年研发投入4.31亿元,其中86.6%投向核素药物,公司中报业绩预计不会太好,因为几个三期研发需要大量的现金流,现在跟大多数仿制药转型创新药企一样,关键三期通过母公司输血无法持续,必须要想办法获取现金流。

2.核药管线

中国核药目前是“中国同辐+东诚药业”双寡头领跑,二者合计拿下过半市场,管线、产能、渠道都最成熟。后来者远大医药,通过近四年多四次并购搭起完整核药链,研发投入最为激进,产品国际化程度最高,但收入体量还小,2024年市场不足5%,仍处于“蓄势追赶”阶段。

东诚药业放射性核素诊疗药(通过控股子公司蓝纳成生物):2025年7月,蓝纳成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由中国信达、新动能基金及东诚药业共同投资,资金用于加速全球临床开发与产业化。公司构建“靶向分子-影像诊断-治疗核药”三位一体技术平台,覆盖10款“诊疗一体化”创新核药管线,涉及4个靶点,中美两地共获17项临床批件。

核心管线进展:
氟[18F]思睿肽:2025年6月完成III期临床488例受试者入组,为全球首个进入III期尾声的PSMA靶点诊断核药,用于前列腺癌精准诊断。

三期入组488例患者,用药期间为60天,按照公司6月13日公示,那么8月13日即可知道药物全部的临床效果了。同时,海外一期临床正在进行。预示着,这款药物如果效果达到主要研究重点,随时可以宣布实验结果,同时可以绑定商业化合作伙伴,以及针对海外的BD了。近期通过渠道也能推测出该款药物近期BD的可能,预期强烈。

氟[18F]阿法肽:III期临床中,靶向整合素αvβ3(肿瘤新生血管标志物),近期刚刚提交了三期补充实验。

治疗核药177Lu-LNC1004:国内一期完成,针对各种实体瘤。完成海外I期临床,进度全球领先,适应症为前列腺癌治疗。

3.合成生物

东诚把合成生物学当成一条新赛道来“重兵投入”。2024年公司成立了全资子公司“东和生物”,在烟台总部启用了3000㎡合成生物实验室,一次性配齐了从菌种筛选、高通量发酵、连续纯化到 AI 辅助菌种设计的整套闭环装置。联合江南大学共建“生物制造联合研究院”。东诚的思路是“先吃老本再拓新”,先用合成生物路线重做成熟的硫酸软骨素、肝素类原料药,把成本打下来、把碳排放降下去;同时把实验室里的食品级、化妆品级功能原料快速孵化成高毛利单品。

4.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

2024年4月,东诚香港与礼来一起出资认购XING2DIAGNOSTICS发行的可转债(东诚400万美元、礼来250万美元),间接锁定礼来两款AD PET示踪剂——氟[18F]洛贝平(AV-45,Aβ斑块)和氟[18F]罗西吡(AV-1451,Tau缠结)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益。东诚获得CMO/CDMO优先权:协议写明,只要产能匹配,礼来上述产品在中国的生产、分装、配送将全部优先委托东诚实施,东诚借此成为礼来AD诊断核药的“卖水人”。氟[18F]洛贝平于2023年8月在国内递交NDA,今年已经获批上市。礼来抗Aβ抗体donanemab也在中国同步NDA,双方形成“抗体药+PET筛查”的配套上市节奏。去年,我记得参与过这个“利好”行情,但是市场不认可,因为不是医药牛市十分可惜。礼来的这款氟[18F]洛贝平今年6月3日已经在国内获批上市了啊,东诚药业其实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因为拥有配套的核药房,储藏、运输都要通过东诚来完成。

5.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药物

东诚药业2021年战略投资新旭生技(APRINOIA),持股16%,并获得其Tau蛋白显像剂APN-1607,CMO/CSO优先委托权。
APN-1607为阿尔茨海默症Tau蛋白PET显像剂,获FDA孤儿药认定,2023年12月完成中国III期临床入组。最新进展:2025年6月公司表示正推进杂质研究,拟补充数据后申报上市。

6.其他新药管线

抗血栓创新药DCP118(校企合作项目)

2020年与北京大学、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签署协议,东诚支付500万元专利转让费及最高4400万元里程碑款,获得全球独家权益。 该药物是全新靶点抗血栓化药(非肝素类),适应症为血栓性疾病治疗/预防,目前处于临床前开发阶段。北大负责药学研究,昆明植物所负责药理毒理;东诚主导IND申报、临床及商业化,丰富抗血栓管线。

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

东诚参股南京中硼联康11.85%,并承担其BNCT配套药物BPA(硼苯丙氨酸)的药学研究。BNCT技术通过“硼药+中子照射”精准杀灭肿瘤细胞,中硼联康系统及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具体适应症未公开。

以上两个新药项目都是属于前期管线,目前还看不到什么东西,还无法拿出来炒作。

8.核药BD预期

目前,中国核药领域尚未有任何本土药企的对外授权(BD)交易,包括远大医药在内,尚无核药产品license-out记录。所以,这次东诚药业的氟[18F]思睿肽注射液能BD出去,必然是一个里程碑事件,必然受业界瞩目。

东诚此前也表态,在创新药BD(业务发展)项目中重点布局放射性核素药物、神经退行性疾病诊断、抗血栓新药及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四大领域,通过自主研发、校企合作及股权投资加速创新管线推进。
已明确表示要推进对外BD,包括FAP靶点、177Lu-LNC1011、αvβ3等,具备“出海”潜力的产品。

今年核药领域出现过一笔大金额BD,就在东诚药业三期入组完成前两天,2025年6月11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全资子公司RayzeBio与Philogen Group全资子公司Philochem AG达成一项最终协议,Philochem将向RayzeBio授予开发、制造和商业化OncoACP3(一种针对癌症的临床阶段治疗和诊断剂)的全球独家权利。根据协议条款,Philochem将获得3.5亿美元的预付款,以及高达10亿美元的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潜在总金额达1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7亿元)。当时也是震撼了医药圈。当时就是映射到了东诚药业。

9.总结观点

最后,前面分析了这么多,全面剖析了东诚药业,结论就是:当前是公司绝佳的BD周期,可能就在近期。无论从公司的创新药转型规划,还是“圈内道听途说”,概率都很大。

大胆预测,这款核药如果BD出去,最大的买家就是诺华,毕竟诺华是世界核药的老大,这款药对它的地位形成威慑,必须拿掉海外权益。

近期,诺华公布了半年报,净收入273亿美元,同比增长13%。诺华的华尔街分析师伯恩斯坦(Bernstein)也表示持续投资前沿技术平台,在放射性药物疗法、细胞与基因疗法、RNA疗法领域均处于领先地位。要持续不断的押注前沿技术,才能在未来占据领先地位。

其实吧,如果你把他看成现在的常山药业博瑞医药的减肥药,一品红的痛风药,以及通化金马的老年痴呆药一样,一点也不为过。而东诚药业,今年股价并没有太大涨幅,市场完全没有因为这个药物进入三期,三期要出结果,甚至BD而炒作过,公司这么多年多款核药的进入临床,搭建出来的核药完美闭环护城河,是没办法被打破的,在这个细分领域可以说无人能敌。

【风险提示:核药临床存在失败的可能性,BD金额不及预期;另外核药研发周期长、监管严格,如APN-1607因法规升级延迟上市;创新药临床失败及商业化不确定性,公司商誉过高。】

#创新药时代来临# #BD交易狂飙!中国创新药席卷全球# #2025创新药元年#

$东诚药业(SZ002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