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头像
海上华尔兹
 · 上海  

创新药彻底凉凉了,因为大家都在往外“搞钱”,行情从来那跌回哪里去是大概率。

标题:雪球不用讲真话,因为没人信。创新药牛市除了股民挣钱,还有股东“搞钱”

2025年年初至至今可以说都是牛市氛围,有暴涨也有调整,有人挣钱也有人落泪,有公司套现也有公司增持,有人做好事,也有人跑的比谁都快。有的公司对得起这个行业的牛市,也有人趁热度溜之大吉。

最近,看到太多相关的消息了,有必要做一个大盘点。看看到底这轮行情走到现在是为了啥。

一、进行再融资/定增的医药公司

1. 恒瑞医药:通过定增募资用于创新药研发和国际化布局。

2.百济神州:完成大额定增,用于全球临床试验和产能扩张。

3. 信达生物:定向增发融资,用于新药研发与商业化。

4. 复宏汉霖:实施定增,加码生物类似药与创新药管线。

5. 再鼎医药:再融资支持产品引进和海外拓展。

6.凯莱英医药:定增,使用募集资金用于高端制剂产业化等项目。

7.科兴制药:筹划发行H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再融资。

等等,太多

二、进行IPO或A+H上市的公司

1. 博瑞医药:拟发行H股在港交所上市

2. 科兴制药:筹划发行H股,推动“A+H”上市进程

3. 长春高新:2025年9月底递表港交所,拟“A+H”上市

4.贝达药业:递表港交所,推进“A+H”布局

5. 百利天恒:2025年9月递表港交所,计划港股上市

6. 迈威生物:港股IPO进行时

7. 甘李药业:调研表示港股IPO上市计划

8. 复宏汉霖:已在港股上市,表示推进“A+H”战略

9. 东诚药业:拆分子公司港股IPO

等等,太多

三、今年登陆二级市场的BIO公司

恒瑞医药映恩生物药捷安康维立志博、派格生物、维昇药业脑动极光轩竹生物东阳光药长风药业等等

四、进行减持的公司更是数不胜数

头号减持玩家就要数药明康德了,多年以来连续减持自家股份,更是边增持边减持,非常纠结和矛盾,就好比做T的韭菜一样纵享丝滑。今年已经宣布过减持计划的还有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康方生物信达生物复宏汉霖再鼎医药科兴制药凯莱英昭衍新药迪哲医药甘李药业、创新医疗等等等等,十根手指头都数不完。

2025年被称为中国创新药的“牛市年”,在政策利好、出海加速、业绩兑现三重驱动下,行业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政策层面:国家医保局发布16条创新药支持政策,明确“新药不集采”,为创新药划出政策安全区。出海加速:2025年上半年License-out交易达72笔,总金额超2024年全年16%,中国占全球BD交易总额40%,截止10月总里程碑已经突破了650亿美元。业绩拐点:A股84家创新药企2025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94.72%,港股32家创新药企营收同比增长10%。

然而,创新药牛市下的融资潮和减持潮密集发生,牛市想走太远,羁绊扯蛋的事情太多了,也难怪会无限期的调整。一锅这么大的汤,一点一点的被分了羹。如今,融资变现对市场的打击堪称毁灭,融资潮与减持行为并行,日日夜夜都在发生,对市场情绪构成严重压制。大量公司IPO、定增、减持,导致市场股票供给激增,资金面承压。虽然有一定泡沫,但是没太大风险,然而这种快速拉升的操作,部分妖魔鬼怪估值已提前透支未来业绩,产品迟迟不能上市,短视资金不可能长久陪伴与此。因此,光速打脸也来的正是时候。

调整持续数月有余,资金分流效应明显,医药板块融资需求大,吸引大量资金,但二级市场投资者却是损失惨重。那么,医药牛市是否还会继续?

我认为:短期看,难度很大,继续调整概率大,到明年看业绩兑现吧。

中长策略:现阶段融资节奏过快、减持潮加剧,已经引发了市场调整,投资者信心缺失,机构资金撤退去科技股。牛市能否持续,关键在于:盈利能否持续兑现,看三季度龙头们的表现。要知道今年中报依旧有79%bio处于亏损状态。政策持续友好,集采纠偏后企业利润应该有回归,2026年的仿制药现金流有望转变成现金牛,那些肯拿钱投入创新药的公司就是没有任何问题了。尤其是通过BD拿到美金的公司更值得尊重,它并没有通过减持或者再融资去搞钱,而是通过自身实力,那么中期通过产品实力带来的长远收益会更加迷人。

当前只能看中期,看不到长远!

总结就是:今年这一轮创新药行情基本到头了!接下来都是垃圾时间!建议清仓休息,好好修养深吸,保养身体!

$恒瑞医药(SH600276)$

$药明康德(SH603259)$

$康方生物(09926)$

#创新药结束#